談及蘇聯(lián)的滅亡,我們在諸多傳統(tǒng)角度之余,或許忽略了另一個角度——宏大敘事導致的疲勞。
這個疲勞是生理層面的,也是心理層面的,互為因果。表現(xiàn)為蘇聯(lián)末期廣大國民對政權即將滅亡的冷漠、默許與期待,促成了蘇聯(lián)的解體。
什么是宏大敘事,我先舉個清末的例子。鐵路國有化是大清宏大敘事的一環(huán)。1911年5月清政府皇族內閣頒布“鐵路干線國有”政策,將已歸商辦的粵漢鐵路、川漢鐵路收歸“國有”,并以電報明示:不許川省股東保本退款,而只允換發(fā)鐵路股票,即政府不但收路,而且奪款。
還是老一套,再苦一苦百姓吧。沒想到這次百姓不買賬了,苦了幾百年了,還來這套黑箱操作,這和明搶有啥區(qū)別?遂有保路運動之星火,引燃辛亥革命之風暴。
國有與私有、官辦與商辦哪個更優(yōu)越,這是標準的宏大敘事命題。而在專制條件下為了宏大敘事意義上的優(yōu)越性采取細節(jié)上的厚黑手段,這恰恰正是宏大敘事的可恨之處。晚清官府先以強權攤派租股形成不義之“商產”,再以糾偏之名同樣用強權蠻不講理地把商產沒收入官,程序先后有別,實質并無不同。
蘇聯(lián)的宏大敘事,本質上與清末區(qū)別不大。1911年,全國上下都對清政府失望了;1991年,全國上下都對蘇聯(lián)失望了。宏大敘事已超出人們可以忍受的范圍,無法得到認可,遂有殊途同歸。
細節(jié)在于,蘇聯(lián)與大清的宣傳方向是不同的。
蘇聯(lián)誕生于人類最宏偉的理想,將建立一種新的社會制度變?yōu)楝F(xiàn)實。不得不說,這是個極大的成就,對當時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也是一個極大的鼓舞和推動。
因此,宏大敘事,一度是蘇維埃最好的宣傳與鼓動手段,并且在當時深入人心。
這不是沒有原因的。要知道,在蘇聯(lián)創(chuàng)立之初,走的是一條全新的道路。人類歷史上沒有前人走過,也就沒有經驗可循,一切要靠摸著石頭過河。哪怕出現(xiàn)點偏差,為了實現(xiàn)康米社會的崇高目標,大眾也能咬牙忍受一下。
但是時間長了,人們發(fā)現(xiàn)理想畢竟只是理想,現(xiàn)實是空洞的。
蘇聯(lián)是兩個超級大國之一,在國際上威風凜凜。可是美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明顯高于蘇聯(lián)。美國家庭普遍擁有汽車電視機等現(xiàn)代生活設施,蘇聯(lián)民眾還要經常面臨溫飽問題。
蘇聯(lián)不惜重金投入國防事業(yè),與美國展開軍備競賽??伤褪鞘冀K解決不了商品匱乏,供應量不足和質量差的問題。
蘇聯(lián)大手筆同時援助世界60多個國家,援助金額占其GDP8%,這些錢絕大多數(shù)都打了水漂。與此同時,莫斯科民眾經常要在寒風中排隊購買日用品。
而更要命的,是蘇聯(lián)特權階層的驕奢貪腐,與老百姓的生活困窘。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清楚地映照出現(xiàn)實。
可是,本來不該是這樣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真的很難嗎?按理應該不難。蘇聯(lián)領土遼闊,境內資源豐富,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產,木材,樣樣不缺。哪怕什么都不干,僅僅靠賣資源,它也可以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一截。
——后來,俄羅斯確實證明了這一點。
原因是什么?當然有很多。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蘇聯(lián)很少把錢花在民生上,國家在軍隊建設,對外援助,維護特權方面,一擲千金,非常之闊氣,這些耗光了它大部分錢財。能用在民生方面的還剩下多少呢?自然顯得摳摳搜搜,很小氣。
于是蘇聯(lián)的巨大成就很難再讓普通老百姓產生共鳴,產生自豪和驕傲。因為他們意識到,自己一直在為這些成就支付代價。
凡事都首先考慮國家需求,最后才考慮老百姓的利益,這種習慣什么時候才能到頭?
建國初期,蘇聯(lián)宣傳部門說,我們的理想非常偉大,值得大家付出一切去追求。這話有說服力,人們對這個理想充滿憧憬,充滿期待,理想主義者愿意付出生命去追求。
革命戰(zhàn)爭年代,無數(shù)先烈拋頭顱灑熱血,這是值得的;肅反和農業(yè)集體化期間很多人死掉,他們的付出是否值得?需要打一個問號;可是現(xiàn)在蘇聯(lián)成立超過半個世紀了,幾代人的時間,人民還在持續(xù)不斷地為偉大理想犧牲自我利益,理想在哪里呢?
官方還在不斷宣傳宏大敘事,1977年,勃列日涅夫就宣稱蘇聯(lián)已建成“發(fā)達的社會主義”,并以根本法的形式把這個結論固定下來。但是百姓不是傻子,他們所感受到的,是與西方的生活水平差距在顯著拉大。更離譜的是,擁有全球最大的國土面積,蘇聯(lián)卻在1977-1980連續(xù)三年糧食減產。這更與81年蘇聯(lián)那場聲勢浩大的軍演形成鮮明對比,越看越像是窮兵黷武。鋼鐵洪流不能住人,飛機大炮也不能當飯吃,把錢省下來解決民生不好嗎?
國際霸主,超級大國不過是件光鮮亮麗的外衣。就百姓的感同身受,現(xiàn)實與理想的差距,未免有些遠了。
到蘇聯(lián)末期再算一算,過去70年累積下來,人民為理想持續(xù)投入的成本是不是已經超過了當初許諾的收獲。這是否還值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嘀咕。而關鍵是,未來能否把許諾的收獲拿到?再過50年,還是70年?看看周圍,這么多兄弟國家里,好像也沒有哪個有接近這個理想的跡象。
人都是在過去經驗的基礎上預測未來,蘇聯(lián)建立之初,它領導人民開辟了一條前所未有的嶄新道路,這條道路上將會遭遇什么?人民沒有經驗可依據(jù),也就不會自己去預測,他們大多相信國家指明的未來。
在這條道路上走了70年之后,他們已經擁有了許多經驗,于是開始自己去預測未來,他們得出兩個結論:
1,這條路極其漫長,70年之后,理想所在的那個目標仍然遙不可及。
2,這條路障礙重重,很難走。過去70年投入的大量成本還不夠,繼續(xù)走下去還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而且這個成本,其中相當一部分看起來與實現(xiàn)理想無關,卻又無法避免。
蘇共還比較弱小的時候,受到偉大理想鼓舞的人民團結在它周圍,不計得失,前赴后繼,慷慨捐軀,渡過了一個個難關。局面好轉之后,也許是因為路徑依賴,它決定沿用以前的策略,宣傳部門不斷對未來做出極其樂觀的預測,理想就在前方,為了它請大家繼續(xù)無私奉獻,同時,它又把省下來的錢花在“更重要”事情上。
公開宣傳把人民的胃口吊得很高,情緒激發(fā)得很昂揚。在蘇聯(lián)不斷強調宏大敘事的年代,人們的非理性跳出了理性的制約。當大家在為著一個集體的目標奮進的時候,許多個人的利益不可避免地被犧牲掉了。整個社會進入一種實現(xiàn)烏托邦理想家園的狂熱之中。整體對個體的壓制達到了極致,個體必須完全服從整體,把自己當作整體的一個符號和工具,從而徹底喪失個體性,個體被完全消解。
在那個特殊時代,上級意志、領導意志壓倒一切。這種強權話語下的運動剝奪了人最基本的生存權。公權力完全介入每個個體的私人生活。人們已經毫無隱私可言,個體的所有一切,包括出生、成長、讀書、愛情、婚姻、死亡都被集體囊括。所有人都被制約在集體之中,集體生活取代了私人生活。當集體取代個體的時候,每個人的自由、個性也將消失殆盡。
但是時間久了,蘇聯(lián)人民明白了過來。緊巴巴的現(xiàn)實生活給他們澆上一盆冷水。長年累月下來,人民的熱情終于被耗盡,他們對官方一次次的樂觀預測感到深深疲憊,厭倦和懷疑,轉而相信自己的悲觀預測。
沙皇在的時候這樣,沙皇沒了還這樣,那沙皇不是白獻祭了么?所以蘇聯(lián)后期,沙皇的風評又起來了。
宏大敘事疲勞了,他們的理想信念破滅了,龐大的蘇聯(lián)也沒了凝聚力。
衛(wèi)星上天,紅旗落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