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2127馬力、四渦輪增壓V12、11檔雙離合變速箱)
在超跑領域,意大利制造是技術與藝術的代名詞。2025年,一家名為Giamaro的新銳品牌橫空出世,攜首款車型Katla亮相,“2127馬力、四渦輪V12、11檔雙離合變速箱”這些瘋狂參數(shù),向傳統(tǒng)超跑品牌發(fā)起挑戰(zhàn),同時也讓那些四電機的電車不再有動力優(yōu)勢,如何做到這一點,下面我們從發(fā)動機、底盤懸掛和設計等多方面來詳細分析,揭開Katla的神秘面紗。
四渦輪增壓V12發(fā)動機
若將Katla比作一頭機械猛獸,其核心無疑是那臺7.0T四渦輪增壓V12發(fā)動機。這臺引擎的誕生,標志著內燃機技術在電氣化浪潮下的反擊。發(fā)動機采用120度熱V布局,打破傳統(tǒng)的結構布局。
傳統(tǒng)V12發(fā)動機多采用60度或180度夾角設計,而Giamaro工程師獨辟蹊徑,選擇了不常見的120度夾角。這一設計不僅優(yōu)化了引擎的平衡性,一階和二階振動可以抵消,更在熱管理上實現(xiàn)了突破。四顆Garrett渦輪增壓器被塞入氣缸間的V型夾角內,縮短了排氣歧管長度,渦輪遲滯幾乎被消除。與此同時,寬大的夾角為散熱系統(tǒng)騰出空間,通過兩側獨立風道和機油噴射冷卻技術,解決了四渦輪高負荷工況下的散熱難題。
Katla的每三缸共享一顆渦輪,四顆渦輪以并聯(lián)方式協(xié)同工作。相比傳統(tǒng)雙渦輪方案,這種設計將排氣脈沖分割更細,渦輪轉速提升更快。據(jù)工程師透露,在3000rpm時即可輸出90%的峰值扭矩,而紅線區(qū)則延伸至9000rpm,爆發(fā)出2127馬力的功率。值得一提的是,其曲軸采用航空級鈦鋁合金,缸體則借鑒F1賽車的鋁硅合金材質,強度與輕量化兼得。
為追求可靠性,Giamaro摒棄了正時鏈條或皮帶,轉而采用全齒輪傳動系統(tǒng)。這一設計常見于賽用引擎,通過精密加工的齒輪組驅動凸輪軸,不僅減少動力損耗,還能承受更高的轉速負荷。此外,干式油底殼搭配六組回油泵,確保激烈駕駛時機油始終穩(wěn)定循環(huán)。
對于超過2000馬力的發(fā)動機來說,并不是誰都可以駕馭,Giamaro提供了三階動力密鑰:白、黑、紅三把物理鑰匙,對應不同動力模式,采用白鑰匙啟動,動力介于395-789馬力之間,適合日常駕駛和濕滑路面,扭矩輸出限制為30%。黑鑰匙移動,功率上升到1647馬力,這也是賽道模式,解鎖80%動力儲備,超越布加迪Chiron(參數(shù)丨圖片)。
而采用紅鑰匙,可以解鎖全部的2127馬力,但需要簽署免責協(xié)議方可激活,超過2000馬力輸出到后輪,高手都難以駕馭。
Giamaro Katla分析解讀
第一駕駛
2127馬力、后輪驅動、手動變速箱——這三個關鍵詞的組合,足以讓任何工程師倒吸冷氣。然而,Giamaro用精密的傳動系統(tǒng)設計,試圖馴服這股蠻力。標配七速CIMA序列式變速箱,其換擋機構直接源自耐力賽技術。更令人咋舌的是,Giamaro正在開發(fā)一款11速雙離合變速箱,通過密齒比進一步壓榨動力。盡管官方未公布0-100km/h極速數(shù)據(jù),但參考其功率重量比(1450kg/2127馬力),預計其成績可突破2秒大關。
第二操控
Katla采用碳纖維單體殼底盤,重量僅170kg,抗扭剛度達到65000Nm/度,懸掛系統(tǒng)摒棄傳統(tǒng)副車架,直接將CNC銑削鋁制雙叉臂嵌入單體殼,減少連接件帶來的彈性形變。Katla配備前后電子可調彈簧,抑制車身俯仰與側傾。搭配主動式阻尼器和可升降底盤。
盡管四驅系統(tǒng)能更高效分配動力,但Giamaro堅持采用后輪驅動+機械限滑差速器,開起來更有樂趣,不過,后輪驅動如何保持抓地力,將是工程團隊面臨的挑戰(zhàn)。
第三設計
超跑的外觀也是重點,Katla的設計由意大利Caval Studio操刀,其創(chuàng)始人Alessandro Camorali曾參與法拉利LaFerrari和賓尼法利納概念車的開發(fā)。巨大的車頂進氣口與中置引擎布局相呼應,致敬了蘭博基尼Diablo和布加迪EB110。前臉方形進氣口融入戰(zhàn)斗機式DRL日行燈,碳纖維擴散器與主動尾翼彰顯功能主義美學。
座艙以戰(zhàn)斗機儀表盤為靈感,中控臺呈翼展式布局,Giamaro承諾每臺Katla均可深度定制,車主不僅可選擇材質顏色,更能調整轉向手感、懸掛硬度和油門曲線,每臺車都有不同的性格。
選車偵探觀點:Giamaro Katla的誕生,既是對內燃機黃金時代的挽歌,亦是對未來超跑形態(tài)的大膽預言。當電氣化浪潮席卷全球時,Katla以2127馬力的蠻橫姿態(tài)證明,只要人類對機械的癡迷未滅,內燃機的靈魂便永不消亡。大家覺得這樣的超跑能真正投入生產嗎?歡迎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