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兩年,“夾心中年人”(30-40歲群體,介于年輕人和45歲中年群體中的一代)的焦慮愈發(fā)顯著。
押寶比特幣、黃金搶購、倒賣潮玩…… 一系列操作背后,是這代人對資產(chǎn)縮水的恐慌與未來的不安。他們不愿放過任何一個可能 “賺錢” 的機會,一場隱秘的財產(chǎn)保衛(wèi)戰(zhàn),正在這群人中心照不宣地展開。
以至于社交媒體上,每個疑似 “賺錢風口”的帖子下,都擠滿了三連問:“是什么”“怎么做”“可以帶嗎”;技術分析的投資帖下,總有人曬出操作記錄和持倉截圖求教。
不僅普通人如此,連香港、日本、美國的部分上市公司,也因業(yè)績增長放緩,將比特幣投資收益作為維護股價的手段,創(chuàng)業(yè)公司更以此作為融資籌碼。
在看似無計可施的市場環(huán)境中,一批嗅覺敏銳的年輕人憑借前瞻眼光,早早布局押注比特幣等資產(chǎn)。
正是因為搶占了入場先機,即便他們僅用最樸素的 “持幣待漲” 策略,不參與任何交易操作,也因選對了賽道而收獲頗豐。
從某種意義而言,這恰恰揭示了當下投資的核心邏輯:選對方向后,懂得沉淀與等待,依然是致勝的主旋律。
時代從不會辜負善于沉淀的人,以下是他們的真實故事:
文 | 楊佳
編輯 | 卓然
去年,當各大銀行存款利率集體跌入 "1 時代",35 歲的秦健和同齡人們不約而同踏上了與通脹賽跑的理財突圍戰(zhàn)。
這場看似精明的博弈,卻在現(xiàn)實中演變成充滿暗礁的冒險 —— 就像秦健在上海內(nèi)環(huán)買下的那套 40 平米 "老破小",曾被視為對抗通脹的利器,最終卻成了套牢現(xiàn)金流的漩渦。
2024年上海樓市,內(nèi)環(huán)內(nèi)樓齡超 30年的小戶型正成為投資新寵。這類總價百萬左右的老公房,因月租金可達 4000-5000 元、被中介包裝成好投資、低成本上車的香餑餑。
圖 | 社交媒體上關于老破小的收益內(nèi)容
秦健算過一筆賬:他看上的120萬元的老公房,若按中介承諾的 4200 元 / 月租金,年租售比可達4.2%,遠超銀行 3 年期大額存單不足 2% 的利率——120 萬元本金,租房 3 年可獲15.1 萬元收益,幾乎是存款利息(7.2 萬元)的兩倍。
圖| 各銀行的利率
但現(xiàn)實給了他沉重一擊。當這套不足 40 平米的老公房真正到手,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陷入了二房東的壟斷困局。"4200 元是市場租金,卻不是我能拿到的錢。" 秦健苦笑。
他所購買的板塊里,有不少手握全上海數(shù)百套房源的二房東,這些二房東和中介合作之后,像秦健這樣既無客源渠道,也無力出資裝修競爭的二房東,只能以低于市場價的租金長租給二房東。
算上裝修免租期和議價損耗,秦健每年至少損失 3-4 個月租金,實際租售比驟降至2.5% ,“并且我還得承擔二房東跑路、隨時可能要求我降租的風險”,更致命的是,購房耗盡現(xiàn)金流疊加降薪,秦健不得不從 100 平米的租住屋搬進這套老公房過渡。
秦健的遭遇并非個例。通貨膨脹、投資渠道減少、利率下行催化的理財焦慮,催生了不少怪誕的“都市投資奇譚”。
緬北定制新型P2P、跨境電商、AI項目火爆、短視頻投資等“風口”層出不窮,更別提炒股內(nèi)幕群、外匯、信托等“小眾”投資渠道,也都在隨時準備對夾心中年人 進行“財富絞殺。
圖 | 各種投資理財騙局層出不窮
人到中年,亮起紅燈的不僅是體檢報告,還有 “理財成績單”。
這屆夾心中年人,或許是歷史上少有的 “越努力,越迷?!?的一代。
他們大多出生于 1985-1995 年間,成為“夾心中年” 前,他們大學畢業(yè)趕上經(jīng)濟增長期,是當前 “中產(chǎn)” 的主力軍。他們背著房貸、車貸,卻維持著精致生活;周末帶孩子上興趣班,自己熱衷學習理財課程,渴望財富增值。
他們自然也見證過互聯(lián)網(wǎng)這個新鮮事物帶來的 “一夜暴富”——2010年到2019年間,大量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扎堆上市,早期員工憑借期權實現(xiàn)財富自由,這刺激著他們對財富的向往,十分“機會”和"風口”。
圖 | 小米上市現(xiàn)場
因此,當外部環(huán)境巨變,這群困在 “慣性思維” 里的人,終于嘗到了現(xiàn)實的殘忍。
首先崩塌的是他們信奉的 “好運邏輯”。
在 “風口上豬都能飛” 的時代,投資無需太多邏輯,隨便買買就能賺錢。但缺乏完備金融知識的他們,在經(jīng)濟下行后,往往成為高位 “站崗” 的主力軍。
91年出生的饒勇就是其中一員。他在大廠工作時,“中概股” 如日中天,身邊充斥著股票、期權套現(xiàn)的故事。
2021 年股市大熱時,他將多年積蓄投入美股中概股,不料中美關系等因素影響下,中概股大幅下跌,資產(chǎn)凈值縮水嚴重,至今還沒“解套”。
而他的同齡同事多經(jīng)歷過 2014 - 2020 年房價瘋漲期,堅信 “買房穩(wěn)賺”,2021 年樓市限購政策加碼時,他不少同事認定這是“最后的上車機會”,通過貸款加杠桿購房“上車”,卻遇接連遭遇房價下跌,房產(chǎn)難以出手,從而被高額房貸壓得喘不過氣,資產(chǎn)瞬間縮水。
接著坍塌的是對 “信息差” 的迷信。
門戶時代與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早期,網(wǎng)絡上確有各行各業(yè)精英分享信息,但如今信息泛濫、算法打造的“信息繭房”,讓疲于分辨的 “夾心中年人” 陷入信息荒漠。
此外,這群夾心中年人也是最渴望 “理財”的群體。他們處于人生的轉折點,通常上有老、下有小,還是公司降本增效時最先考慮優(yōu)化的那批,職場受阻后,更渴望開通第二條路線幫助自己上升,因此他們對 “復利” 等待時間很短、風險能力下降,希望快進快出、落袋為安。
短視頻興起后,不少夾心中年人看到 “普通人通過跨境直播帶貨月入百萬” 的消息,也想進入分一杯羹。
34歲的劉希就是被“跨境電商”吸引到義烏創(chuàng)業(yè)的。義烏因電商火爆、爆款頻出、貨源豐富被譽為創(chuàng)業(yè)天堂,在著名的義烏商貿(mào)城、江北下朱等貨源集散地,每走幾步就會遇到教小白做電商的培訓班和軟件廣告。
圖 | 義烏處處是“商機”
劉?;ㄙM數(shù)千元,在義烏報名考察團后,又相繼投入資金購買后臺軟件、租賃直播間、囤貨,她滿心期待自己能壓中爆款,一夜暴富,卻發(fā)現(xiàn)重金打造的直播間無人問津、高價搶下的“爆款”迅速過氣以至貨物積壓嚴重……甚至3個月售出的訂單,還付不起自己購買的盜版軟件月費。
無奈之下,她只能壯士斷腕,虧損8萬元以結束自己的這段創(chuàng)業(yè)旅程,成為倒在義烏的掘金者里的大多數(shù)。
正因極度渴望財富增長,又缺乏耐心修煉內(nèi)功,他們成了 “鐮刀” 的首選目標 —— 焦慮之下 “降智” 的他們,往往 “有錢就掏”。
那些被包裝成 “賺大錢” 的項目,本質(zhì)上何嘗不是針對他們的 “殺豬盤”?
在夾心中年群體的財富保衛(wèi)戰(zhàn)中,并非所有人都鎩羽而歸。
許多 “贏家” 的策略在外人看來 “簡單到不可思議”,但他們都有一個共性:愿意等待,拒絕 “折騰”。
“沒有任何策略,全靠堅持”,“贏家”郁曉微如此描述自己的經(jīng)歷。2019年大學剛畢業(yè)時,郁曉微深知自己消費習慣不好,容易沖動購物,便琢磨著強制儲蓄。
她沒有追求復雜的投資策略,也沒有各大平臺研究產(chǎn)品,而是選擇了最樸實的方式 :每月發(fā)工資后,雷打不動地拿出 1000 元定投黃金。
周圍人嘲笑這是 “笨辦法”,認為收益慢、流動性差,不如買高風險產(chǎn)品,但她不為所動。
如今70 個月過去,郁曉微總共定投的7萬元 “原始資金”,隨著黃金價格的一路飆升,如今現(xiàn)金價值已超過 12 萬元,算下來收益超 80%,遠超身邊頻繁換產(chǎn)品的投資者。
另一位 “贏家” 譚翀的路徑截然不同,卻同樣奏效。
早在 2014 年大學時期,譚翀在閱讀宋鴻賓的《貨幣戰(zhàn)爭》時,首次接觸到比特幣這一新鮮事物。
“書中解釋,比特幣是互聯(lián)網(wǎng)人用數(shù)學思維解決貨幣超發(fā)問題的嘗試,這源于 2009 年金融危機后美聯(lián)儲量化寬松政策的刺激。” 因父母做外貿(mào),經(jīng)歷過2008年那次次貸危機,譚翀對貨幣 “超發(fā)” 格外敏感,在閱讀完中本聰那篇簡潔、清晰的論文后,從此成為比特幣的堅定信徒。
從 2018年碩士畢業(yè)、領到自己第一筆工資年開始,譚翀就通過OKX平臺完成了第一次購幣。時至今日,譚翀依舊記得那個下午:“身邊人都沒聽過 BTC,第一反應都覺得我會被騙,我心里也沒底,完全是出于對平臺的信任完成了這個訂單?!?/p>
幸運的是,他所選平臺靠譜,看到幣入自己的鏈上錢包后,譚翀放下了心,此后又幾次交易(比特幣不用整幣交易),譚翀擁有了自己第一個完整的比特幣。
盡管比特幣在后續(xù)發(fā)展中飽受爭議,甚至經(jīng)歷過2022年的大跌行情,但譚翀始終堅守自己的判斷,堅信加密貨幣是未來趨勢,不斷增持。
當然他中間也交過“學費”:2021年,疊加美國疫情大放水和 DeFiSummer(去中心化金融)爆火時,年化2000%的項目層出不窮。譚翀心癢癢耐不住寂寞,賣出部分 BTC 下場套利,結果遭遇 “空氣幣”(一種沒有實際價值支撐的虛擬貨幣、圈錢為主的項目) 絞殺。
作為一個主業(yè)并非全職投資的人,最終他還是回歸到自己的舒適區(qū):老老實實存BTC。只用平臺自帶的雙幣贏,一種簡單的期權工具,進行幣本位的跨期套利。(幣本位:不考慮BTC 對應法幣價格的漲跌,只考慮是否積累了更多 BTC)
隨著各國與企業(yè)陸續(xù)布局加密貨幣領域,甚至總統(tǒng)都來下場背書,疊加BTC 4年產(chǎn)量減半的特性,自2022年后,譚翀迎來多次利好行情。“2018年比特幣最高時也才1萬多美元,最低時3000多美元,現(xiàn)在比特幣最低價都來到了10萬美元”,從他開始購買到現(xiàn)在,接近1000%的收益,跑贏了同期所有的理財產(chǎn)品。
在操作平臺上,譚翀認識了不少同為BTC的信徒,大家秉持同樣理念:無論是直接用OKX 定投來囤幣,還是用其他類似交易所的工具,只要平臺靠譜、控制風險得當,所有的收益以幣本位來計算,接下來耐心等待就能打贏財富保衛(wèi)戰(zhàn)。
因此大家對時間格外“鈍感”,“都會做好 10 年以上的長線持有準備”,譚翀說?!安簧偃私o孩子囤的,就像當年給孩子囤滿月酒一樣。”
大家沒有復雜策略,就是認定后堅持做?!?譚翀總結道。每當有人問他 “當初如何押中 BTC”“下一個機會在哪”,他都選擇沉默。
在他看來,對于深陷財富焦慮的中年人而言,這份焦慮不應成為困住自己的枷鎖,而應是重塑認知的起點,選擇長期主義。
而這個所謂的長期主義,是在不斷更新市場認知的基礎上,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均為化名)
參考文獻
《全球年輕人投資熱情高漲,但僅有33%的成年人具備金融素養(yǎng)》
《理財變騙局,非法吸金50億元!判了》
《深圳樓市的7年:33.7%高位接盤,超三成持房者或深陷虧損困局》
《跨越兩千年,黃金還保值嗎?》
《歐易獲得MiCA牌照并在歐洲正式運營》
《加密貨幣交易所歐易 獲金管局原則上批準主要付款機構執(zhí)照》
《OKX 中東正式獲迪拜虛擬資產(chǎn)監(jiān)管機構頒發(fā)的 VASP 許可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