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杯的賽場總是不缺故事。7月11日晚那場中國香港隊對陣韓國隊的較量,0比2的比分板背后,藏著比勝負更值得琢磨的細節(jié)。
五位在中超聯(lián)賽效力的球員出現(xiàn)在香港隊首發(fā)名單上:周緣德、陳晉一、茹子楠、安永佳、孫銘謙,這本身就構成了一種特殊的聯(lián)結。
韓國隊這邊大幅輪換陣容,明眼人都看得出是在為更關鍵的場次留力,但即便如此,香港隊從開場就擺出的防守反擊架勢,還是透著股不輕易認慫的勁頭。
上半場那30%不到的控球率,香港隊硬是靠著緊湊的防守體系,把韓國隊的射正次數(shù)壓在了2次。姜尚潤那腳轉身抽射確實漂亮,但葉鴻輝撲出羅相鎬近距離頭球的瞬間,讓人想起不久前國足對陣韓國隊時的狼狽——同樣面對韓國人的沖擊,香港隊用實際表現(xiàn)證明,防守這回事,態(tài)度和執(zhí)行力有時候比紙面實力更重要。
下半場的劇情走向其實不難預料,韓國隊換上文宣民加強進攻,香港隊用黃威換費蘭度也是想加固中場。
葉鴻輝確實神勇,化解了好幾個險情,但李昊宰那個頭球還是頂進了。這時候再看場上,香港隊中場前場脫節(jié)的毛病開始顯現(xiàn),這倒讓人想起國足常犯的老問題。
但有個細節(jié)不能忽略:香港球員在場上該犯規(guī)時絕不腳軟,這種用身體去拼的勁頭,和之前國足對陣韓國隊時連次像樣的犯規(guī)都欠奉的場面一對比,就格外刺眼。這哪是技戰(zhàn)術層面的差距,分明是職業(yè)態(tài)度的分野。
說回國足,12日18點24分對陣日本隊,對手是所謂的"三隊",可日本足球的家底擺在那兒,即便是三隊,傳控的底子和跑動能力也不會差到哪里去。國足能不能借著香港隊這場球帶來的觸動,在場上拿出點不一樣的精氣神?至少別再讓人覺得,連拼一下的勇氣都沒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