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鐘書先生寫《圍城》時,筆尖仿佛蘸滿了諷刺的毒汁,將世間男女的婚姻百態(tài)無情剖開。那些令人捧腹又心頭發(fā)涼的細節(jié),在九十年后竟依然能精準刺中我們的軟肋,這不能不說是文學的力量,也是人性深處的某種悲哀。
方鴻漸與孫柔嘉,這一對在涮羊肉館里就為點菜而爭得面紅耳赤的夫妻,多么像我們身邊那些因擠牙膏方式不同而冷戰(zhàn)、因家務分配不公而爭吵的怨偶。婚姻里的瑣碎,像無數(shù)細小的沙粒,磨得人遍體鱗傷,也磨亮了人性最真實的底色。
錢老在書中鋪陳開一軸婚姻眾生相:蘇文紈,自以為精于算計,最后卻被自己編織的網(wǎng)困?。环进櫇u,懦弱中帶著點不甘,在婚姻里如履薄冰;趙辛楣,仿佛清醒的旁觀者,卻也不免被世俗的浪潮裹挾。婚姻這面鏡子,照出的不只是愛恨情仇,更是靈魂深處最隱秘的褶皺與溝壑。
“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strong>這句話早已刻入文化基因。但錢老的本意,何嘗僅指婚姻?我們何嘗不是總對別人的生活心生向往?朋友圈里他人光鮮亮麗的旅行、美食、成就,我們艷羨不已;職場中他人的高薪、自由、被賞識,我們暗自不平;甚至別人的朋友圈、別人的愛好、別人的伴侶……總覺得別處風景更佳。
我們抱怨婚姻如牢籠,卻忘了那枷鎖或許正是自己一手打造。
書中方鴻漸與孫柔嘉的爭吵,表面是瑣事,內(nèi)里卻是方鴻漸對自己無能的憤怒,以及孫柔嘉對現(xiàn)實與憧憬巨大落差的失望。我們向伴侶投射的怨懟,往往映照出的是自己內(nèi)心的缺失與對生活無力的掌控感。
錢老借趙辛楣之口點破:“結婚以前把戀愛看得那樣重,真是幼稚。老實說,不管你跟誰結婚,結婚以后,你總發(fā)現(xiàn)你娶的不是原來的人,換了另外一個。”這話雖刻薄,卻直指核心——當你說“換個人就好了”,潛臺詞往往是“換我就好了”。
婚姻圍城的鑰匙,始終攥在我們自己手里。
真正的困局,并非來自婚姻本身,而是源于我們未能識破自己內(nèi)心不斷上演的“別處更好”的幻夢。錢鐘書以他冷峻的筆觸,為我們撕開了這層幻象。他仿佛在說:清醒一點吧,看清自己的欲望與局限,才是走出一切“圍城”的第一步。
與其焦灼地比較、徒勞地向外張望,不如沉下心來,誠實地面對自己。當方鴻漸們終于懂得,真正的牢籠不在婚姻,而在自己的心;鑰匙不在別處,就在自己手中——那一刻,圍城便轟然倒塌。
> 當你不再幻想別處的花園
> 腳下的土地也能開出花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