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齊白石 紅菊鵪鶉 立軸
作者:齊白石 (1864~1957)
尺寸:133×33cm
材質(zhì):設色紙本
形制:立軸
題識:青鬢烏絲未喚翁,一年佳日喜秋風(余不樂過春日)。黃云滿地開籬菊,今日猶疑是夢中。白石山翁畫并題。黃字本紅字。
鈐印:老白
展開畫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叢盛開的菊花,先以洋紅勾勒花瓣輪廓,再罩染,點染之處信手拈來,極為自信。令花朵渾然一片,沉穩(wěn)之中不失生機?;ㄈ~則是大筆揮就,花葉和花朵將整幅畫的上半部分擠的嚴嚴實實,從畫理上可稱之為“密不透風”;而畫面下方則僅有一只鵪鶉,覓食踱步,別無他物,可謂“疏可走馬”。
▲齊白石 紅菊鵪鶉 立軸(局部)
整幅構(gòu)圖高低錯落,上下呼應,乃白石老人極擅運用的手法,尤其花頭的位置經(jīng)營極為講究,先是兩朵濃烈的紅菊居于右上方頂端,中間再繪四朵紅菊偏倚于左側(cè),令畫面重心穩(wěn)固而又不失靈動之感,最下面則以純墨線勾勒出鵪鶉踱步之姿,使得整幅畫面愈加靈動,打破明顯呈直豎縱向的單調(diào),令畫面得以平衡,經(jīng)營之用心歷歷可見。紙愈長而畫面緊湊,畫格奇絕,饒富意蘊。
傳統(tǒng)繪畫中鵪鶉入畫歷時悠久。鵪鶉的生活習性喜抱窩戀家,所以有家和團聚的寓意。鵪鶉憨態(tài)可掬,生機勃勃,又因為與“安”諧音,所以還有平安吉祥的象征之意,故而常將鵪鶉和菊花組合在一起,取“鵪菊”與“安居”諧音,寓意“安居樂業(yè)”。清初的八大山人尤其喜歡畫鵪鶉,老年時所作《雙鵪鶉圖》、《雜畫卷》中的鵪鶉,造型簡練而夸張,神情孤傲,多以書法用筆融入其中,筆力勁健。齊白石中年曾學八大山人,雖然其后一改冷逸的面貌,但在此幅中,鵪鶉孤傲的眼神以及潑辣的筆墨,似有些許雪個的影子。所不同的是,雪個一世孤高,而齊白石則走入了世俗的成功,筆下也就多了些熱鬧的生趣。
▲齊白石 紅菊鵪鶉 立軸(局部)
畫面右下方白石老人題詩一首:“青鬢烏絲未喚翁,一年佳日喜秋風。黃云滿地開籬菊,今日猶疑是夢中”。這首詩原為《看菊懷沁園師故宅》,詩云:“青鬢烏絲來喚翁,年年佳日喜秋風。紅云滿地閑看菊,猶記停車謁沁公。”在本作中則稍加改動,尤其最后一句“今日猶疑是夢中”,大概是回憶起了在“藕花吟館”跟隨胡沁園學詩的日子。
齊白石從小是喜歡讀詩背詩的,很有一些作詩的天分,而真正開始學作詩,是27歲遇到他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老師胡沁園。胡沁園看中齊白石是個可以造就的苗子,收齊白石為弟子,叫他住在家中,還讓家里聘請的老師、湘潭名士陳少蕃教他詩文。對于恩師的幫助,齊白石是銘感于心的,而在詩中的小字備注“余不樂過春日”,也與恩師有關(guān),白石老人之深情可見一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