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yīng)季美食:三多三少的伏天飯桌絲瓜炒蛋苦瓜涼拌冬瓜湯綠豆百合粥涼拌藕片黃瓜拌皮蛋酸辣涼粉豆角燜面民俗宜忌:“3多3少”里的人情與智慧
說起來,閏六月可不常見,大約19年才逢一次。老黃歷里有句話:“遇閏六月,風(fēng)調(diào)雨順?!苯衲暾s上了。初六,是六月里的“小岳會”、“天貺節(jié)”,又碰上中伏,民間更添新意。相傳,初六是“天曬節(jié)”,舊時這天要把家里棉被、書冊、字畫拿出來晾曬,老一輩信這是個趕走晦氣、祈求安康的好時辰,甚至有人笑說“曬得是一年好兆頭”。民謠唱得歡:“六月六,曬龍袍,誰家有個金娃娃?!?/p>
閏月,民間還有點“小慶賀”的味道。比如有的地方會在閏月辦“閏女兒紅”,娘家會挑個好日子,送酒送菜給女兒女婿添福添壽。到了初六,中伏已過半,暑濕成了主調(diào)。古人講究“時食”,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六月初六這天,飯桌上瓜、豆、藕這些貼著節(jié)氣生長的好味道,就該輪流登場。其實這些老規(guī)矩里藏著多少講究,幾百年的光陰都被這個夏天認(rèn)真收進(jìn)鍋里、碗里、筷子里。
關(guān)于六月六,有許多鮮活的民俗逸事。比如老北京把這天當(dāng)“翻經(jīng)節(jié)”,廟里和書院都要打開經(jīng)卷,日曬以辟霉晦。很多文人雅士在這天專門曬書、修書,寓意“驅(qū)邪迎祥”。傳說宋太祖趙匡胤曾設(shè)“六六大順日”,鼓勵臣子在這天走親訪友,聯(lián)絡(luò)感情。
又比如,江南農(nóng)家講究“六月六,雞蛋皮薄又瓤熟”,家家都要煮雞蛋、吃綠豆,以慰勞辛苦的勞作人。廣東人則會做艾蒿糍粑,說是“安神定心、帶氣驅(qū)蟲”。這些樸素的儀式,藏著農(nóng)耕時代的生活智慧,也讓酷夏里的一天多了幾分儀式感,像飯里的鹽,少了便覺得淡。
說到詩詞,宋代楊萬里寫:“六月六日天晴明,處處曬衣裳。”還有王安石有一句“桑葉枝頭六月六,家家曬得白蠶熟”,短短幾字,把夏日的煙火氣和家家戶戶的忙碌展現(xiàn)得鮮活立體。詩里藏著味道,味道里藏著鄉(xiāng)愁。
到了中伏,閏六月的桌上什么該多、什么該少,自有一份講究——
“三多”:多水分、多淡味、多新鮮;
“三少”:少油膩、少辛辣、少厚重。
老一輩人的“伏天食單”,幾乎家家信得過。下面這8道時令菜,既解渴又消暑,是俗世人家的招牌:
絲瓜是伏天的“清涼使者”,嫩綠透鮮?,F(xiàn)摘現(xiàn)炒,清新爽口。家常做法:絲瓜去皮切段,雞蛋打散,下油鍋炒至凝固盛出。鍋里加少油爆香蔥花,倒入絲瓜翻炒變軟,倒回雞蛋,鹽調(diào)味即可。絲瓜水分足,蛋香軟潤,孩子大人都愛。
“吃苦當(dāng)夏”,苦瓜入伏,被視為祛燥“消心火”的蔬菜。做法簡單:苦瓜切片,淡鹽水泡去澀味,冰水浸涼,撈出拌蒜末、香油、醬油,味清香略苦。細(xì)細(xì)咀嚼,是夏天最自然的清苦,苦里藏甘。
冬瓜,“消暑瓜王”,伏天湯鍋里??汀W龇ǎ憾锨袎K,和蝦皮或瘦肉一同燉煮,煮軟后撒香蔥。冬瓜湯色清味淡,喝上一碗,只覺得外頭烈日都溫柔了不少。
老話說“綠豆六月吃,火氣全無蹤”。綠豆百合一起煮,清香軟糯。家常法:綠豆提前泡發(fā),百合洗凈和米同煮,加水多些,慢火煮透。早晚來一碗,勝過冰啤。百合的綿糯加上綠豆的甘甜,連午后的焦躁也能安穩(wěn)一點。
藕脆清甜,伏天正嫩。做法:藕去皮切薄片,開水焯透,冰水沖涼,淋上蒜末、香醋、芝麻油,拌勻即可。每一口都滿是田野的味道,涼爽又清新。
黃瓜清脆、皮蛋潤滑,簡簡單單拼一盤。切條切塊,撒點鹽、香油、一點點醋,拌勻。飯前來一碟,胃口大開。
民間消暑利器。涼粉用綠豆淀粉或豌豆粉做,切塊,加蒜汁、辣椒油、生抽、醋拌勻。軟滑又帶勁,吃起來有種小巷夏天的市井味兒。
閏六月,豆角最嫩。豆角燜面軟滑香糯,好吃又飽腹。做法:炒豆角、胡蘿卜,加水煮開,碼上面條燜至收水,攪拌均勻。吃一口,是“鍋氣”與“人情味”的碰撞。
有人問,為什么偏愛這些家常菜?在我看來,飲食的意義要大過于填飽肚子。季節(jié)應(yīng)景,餐桌有情,飯菜里裝著夏天的氣息和母親的細(xì)心。每一道都好做,都好吃,都是煙火里的溫柔。
三多三少,既是飲食規(guī)矩,也是生活態(tài)度。說幾個最接地氣的講究:
3多做:
多飲水——閏六月熱氣足,別等口渴才喝水。燉湯、清粥、綠豆湯輪著來,夏日里的一杯水,是天天的滋潤。
多吃時令蔬果——瓜果蔬菜正是新鮮,絲瓜、冬瓜、西瓜、黃瓜、苦瓜、藕、綠豆……吃的就是個“鮮”字,順著節(jié)氣少生病,身體更自在。
多通風(fēng)晾曬——六月六“曬龍袍”,其實是借著這天的日頭,把被褥、衣物、書冊拿出來見見陽光,連人的心情也亮堂許多。家里陽臺、院子,曬一曬,干凈又舒服。
3少做:
少進(jìn)重油厚味——熱到汗如雨,胃口難開,就別吃那些油多、味重、太膩的飯菜。清淡最宜,腸胃輕松人也松快。
少貪涼——雖說冷飲冰棍誘人,老輩子總說“暑天冷非涼”,吃得太冷,吹得太狠,等同撿了便宜吃苦頭。
少動氣惱怒——三伏天,天氣悶熱,人容易煩躁。老北京有句老話:“心靜自然涼?!苯衲觊c六月初六,不如就多些耐心、多些關(guān)懷,事兒來臨時慢慢說,清清心,避避火。
宜忌這些家常理,其實全是為咱身子骨著想。比如家里老人到初六那天必定曬曬雷雨天悶久的床單,說“晾一晾,晦氣全散”。有的小孩涼粉吃上癮,大人不允多吃,只是怕胃受不住。都是經(jīng)歷后的經(jīng)驗,代代積攢下來的“心頭緊”。
閏六月初六,中伏時令里的飲食與風(fēng)俗都別具一格。夏天再熱,心頭若有一口好飯、家常笑談,就是繁忙塵世里最溫柔的安慰。老祖宗留下了“順時而食”的智慧,“曬衣曬心清如水”,教會我們愛家愛人,也愛自己。
轉(zhuǎn)眼間,夏天已過半。生活就像這閏月初六,錯落有致,有加有減;一道道飯菜,是歲月的禮物,是汗水凝成的甜。無論何時,餐桌上的關(guān)懷永遠(yuǎn)不過時。當(dāng)你翻開自家食譜,多一道閏月的菜,多一份天地的情。家風(fēng)里流轉(zhuǎn)的,不僅是油鹽醬醋,更是人情與善意。
有人說,最好的生活莫過于:晴日曬衣,閏月加菜,有親人,有溫度?!笆篱g萬物皆有時,順應(yīng)天時自在心?!?/p>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