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讀書這件事情上,精力拉滿的家長們總能有新嘗試。
前有家長通過優(yōu)才計劃或赴港讀研,取得香港身份后,讓孩子參加華僑生聯(lián)考,實現(xiàn)“低分上名?!?。
后又刮起“大齡留學”風,家長選擇政策友好的國家讀研究生或博士,讓孩子跟著過去接受當?shù)亟逃瑢碛懈嘟佑|國內(nèi)外名校的機會。
上月,2025年港澳臺華僑生聯(lián)考放榜,文史類和理工類最低分數(shù)線全面大漲,985大學錄取率從25%暴跌至8.6%。
去年普通院校文史類最低分數(shù)線為365分,理工類最低分數(shù)線為390分;理工類重點院校由510分漲至560分,文史類由465分漲至510分。
“華僑生聯(lián)考”一年比一年激烈,那“大齡留學”的前景如何呢?
家長們通常會根據(jù)“是否允許家屬隨行”、“子女免費就讀公立學?!钡日?、語言以及預算,選擇合適的國家。
東南亞整體消費低,接近國內(nèi)水平;歐洲部分國家高等教育不收取學費,對孩子來說,還有小語種優(yōu)勢;英國碩士大多一年制,美國則多為兩年起步,澳洲相對英美價格更“實惠”。
人到中年,再次撿起課本,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家,家長們能否在兼顧自己學業(yè)和工作的同時,尋找適合孩子的教育?
盡管中年留學被議論為是“逆社會時鐘而行”的事,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進行這樣的嘗試。
根據(jù)新華網(wǎng)發(fā)起的2025年《中國留學生白皮書》,33至39歲年齡段的人群占比達22.01%,此年齡段人群大多已經(jīng)步入職場或曾有求職就業(yè)的經(jīng)歷。
2025年《中國留學生白皮書》研究的問卷調(diào)查對象主要包含兩類人群,即正在海外留學的中國留學生以及具有留學經(jīng)歷的人群。受訪者覆蓋了我國 23 個省市級行政區(qū)域和海外 33 個國家及地區(qū)
其實,仔細想想,三四十歲其實是挺適合留學的年紀。
他們在職業(yè)生涯中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律能力,這些能力在留學過程中可以發(fā)揮重要作用。
同時,這些家長在國內(nèi)都有不錯的工作,有一定的積蓄?;ㄗ约旱腻X做自己想做的事,比花父母的錢心理上更輕松。
另一方面,他們這個年紀,父母身體還算不錯,孩子多為幼兒園或小學階段,對新環(huán)境和語言的適應能力較強。
@Lynn本科在國內(nèi)學習新聞專業(yè),38歲時辭去記者工作,在全家人的支持下,前往澳洲讀媒體專業(yè)。一學期結(jié)束后,她覺得意義不大,便回國gap了半年,第二年去新西蘭讀教育學碩士。
她打頭陣,老公帶著女兒隨后就到。
去到新西蘭后,@Lynn念研究生,老公拿到“配偶開放工簽”,女兒作為工簽持有人的子女,享受新西蘭的免費義務教育。
女兒在國內(nèi)讀完了一年級,以幾乎零基礎的狀態(tài)來到了新西蘭。但在語言欠缺的基礎上,孩子的適應比兩位大人都快很多,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
@Lynn 和女兒在新西蘭的日常,小紅書@人生不過蝴蝶效應
前年,@H 辭掉了醫(yī)生工作,遠赴德國攻讀博士學位——開始學一門外語,從臨床做回基礎,從頭學習做科研實驗。
在德國,@H 念博士,泡在實驗室,通過“家庭團聚簽證”老公在當?shù)卣伊艘环莨ぷ?。女兒就讀當?shù)孛赓M公立學校,一年時間,從完全不會德語到流利地和老師同學交流。
在社交平臺上,有不少帶娃留學的家長分享一家人的留學生活日常。
觀察下來,這群家長大多都有不錯的成績,曾通過讀書升學獲得體面工作;有一定的積蓄,但不足以過上“奢侈的生活”,且多是靠自己努力工作掙來;同時,強烈渴望給孩子提供好的教育環(huán)境。
30歲+,開啟帶娃留學生活的家長們
在她們的分享中,把自己“雞”到國外求學這件事可謂是“關關難過”。
首先是語言關。
對于大學畢業(yè)10年,20年的中年人來說,想重拾英文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每天追劇變成補英文,從“卷孩子”到“卷自己”,這樣的改變需要莫大的決心與毅力。
學完語言,還有學術上的壓力。
@Lynn的研究生專業(yè)理論課期間基本周一到周五都有課,有時下午6點才下課;每學期實習8到9周,周一到周五,每天7小時,不能請事假;如果請了病假,需要補上實習時間,但這會影響畢業(yè)時間。
盡管自己喜歡這種學習氛圍,享受解鎖新技能的時刻,但她也感嘆,語言、學術、作業(yè)確實壓力不小。
其次是放棄現(xiàn)有的生活,接受物質(zhì)條件不如國內(nèi)的新環(huán)境。
出國留學意味著職場生涯的中斷,一旦畢業(yè)回國,能否找到好工作,甚至能否找到工作,都是未知數(shù)。
人到中年,放棄國內(nèi)的人脈資源,在一個陌生的國家,陌生的城市,重新經(jīng)營生活、事業(yè)、人際關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另一方面,無論是國內(nèi)還是海外,真實的生活總是一地雞毛,無論學習還是就業(yè)都很難。同時,部分熱門留學國家人力成本高,許多事情都需要家長親力親為,想象中的“快樂躺平”生活,可能只是信息差帶來的濾鏡。
最后,大齡留學還帶娃,對家庭的經(jīng)濟實力、家長的精力、兩口子的配合都有一定要求。
@Lynn算了算一家人在新西蘭一年的開銷。
自己的學費20萬人民幣一年,此外最大開銷就是房租和日常吃喝。
房租2540紐幣/月,水電網(wǎng)費350紐幣/月,日常買菜、水果、零食、日用品1400紐幣/月,手機話費80紐幣/月,不出遠門的話,一個月油費169紐幣。
此外還有旅游、社交、買衣服、生病等非周期性意外支出。
Lynn一家在新西蘭的日常生活
持學生簽證的一方,一周最多工作20小時,但由于研究生階段學業(yè)任務緊,打工時間更加有限。
持開放工簽的一方,盡管找工作沒有限制,但是需要更多地承擔起照顧孩子、家務等事項,也沒有多少時間可以工作。
所以,在孩子無法獨立上下學的階段,夫妻二人更常見的情況是依靠過往積蓄過日子。
那如果去一個大人的話,是不是能省點兒?
錢能省,但需要留學一方家長付出成倍的精力,承擔成倍的壓力。
以新西蘭為例,常見的大齡留學家庭組合為兩類。
●一人讀碩士,配偶拿工簽,孩子作為工簽持有人的子女,自動享受新西蘭的免費義務教育。
●父母一人或雙方讀博士,自動獲得開放工簽資格,孩子免費讀書。
只有少數(shù)個人時間管理能力強、精力旺盛、學業(yè)壓力較小的家長會選擇獨自帶孩子留學。
在@Lynn 讀研期間,老公因事回國待了兩周。
實習期的她一個人帶著7歲的女兒,每天7點前要起床,準備兩人早餐和午餐,然后開車送女兒去學校自己再去實習,每天為停車頭疼。
自己實習結(jié)束是在女兒放學后1小時,女兒同學媽媽“雪中送炭”幫她看顧孩子1小時。接上孩子后,回家還要做飯、洗碗、洗漱、洗衣服。
做完這些事,她沒力氣干任何事,但又必須接著寫作業(yè)。
退一步來說,從家庭角度考慮,夫妻、父母與孩子異國分居兩地也不是上選。
盡管學知識、開眼界、為孩子鋪路這樣的事難以用具體的金錢數(shù)字來衡量,但孩子更適合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下讀書,經(jīng)濟上家庭能夠負擔到哪種程度,自己有多少精力能在工作或?qū)W業(yè)路上“升級打怪”的同時,兼顧孩子的成長......這些都是家長需要思考的現(xiàn)實問題。
以及很重要的一點,家長們是否接受,花了幾十萬,跳出“舒適圈”,只是過上了一種物質(zhì)條件甚至不如國內(nèi)的普通生活呢?
相較于直接讓孩子“低齡留學”,家長借著留學的機會,讓孩子完全融入異國體驗1-2年的當?shù)厣詈徒逃_@也是一次先嘗試、再決定的機會。
今年7月,@Lynn 順利畢業(yè),并拿下新西蘭教師注冊。
女兒結(jié)束二年級的學習,在新的城市,她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平時經(jīng)常和老師同學去海邊玩、去野餐、徒步。
這種“普通生活”的簡單快樂比豪車、大房子、便利的生活更能打動她。
在學校,女兒體驗到了一種 @Lynn 未曾見過的小學生活。
早上9點到校,下午3點放學,日常有不少音樂、美術相關課程,周五有近一天的手工課。上學時間,老師還會帶著孩子們?nèi)ス洳┪镳^。
教室布置得很溫馨,放了許多同學們的手工和繪畫作品。
上課時間“輕松得超乎想象”,放學后則被安排了各種體育活動,每周都有球賽和訓練。
放學回家,女兒和媽媽說得最多的就是,今天又和誰玩了什么游戲,老師又帶著他們干了什么。
對了,在新西蘭,學校一年有4個學期,這意味著學生有4個長假......
談到對女兒有什么期望,她說道“做一個快樂且自由的人。至于將來讀私校還是公校、是否回國學習,主要看她的意愿?!?/strong>
即便孩子暫時沒有出國留學的打算,這也是一個看世界的機會。
作為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生,35歲的@雨絲 曾獨自帶著7歲女兒在英國學習了一年。
只要有機會,她就帶著孩子在英國自助游玩。她們常常在英國的公交、地鐵、火車之間換乘,在人潮中穿梭著。母女倆都不上課時,雨絲喜歡帶著女兒去逛大學,一年時間里,去了牛津、劍橋、愛丁堡等許多名校。
結(jié)束在英國的生活后,女兒回成都進入三年級階段的學習,解決功課銜接的問題。很快,孩子已就融入了新的學校環(huán)境,數(shù)學、英語、英語基本完成了銜接。
女兒曾問過媽媽,如果這一年就待在成都,自己成績應該很好吧?但當媽媽問是否愿意用“英國一年的生活”換穩(wěn)定的學習環(huán)境和當優(yōu)等生的機會時,她毫不遲疑地回答:“不愿意。”
讓孩子去感受截然不同的文化,見識完全不一樣的生活,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這樣,她對世界、對未來會有更多的想象,而不僅僅將目光局限在考個好大學,找份好工作。
孩子的教育問題,永遠會牽動家長的神經(jīng),家長考慮為孩子謀劃是情理之中。
也確實有一批“狠人”家長,純粹是為了孩子,把自己“雞”到國外留學,從零開始適應英語和文化。
但值得注意的是,某留學中介透露,大齡留學申請中,留學動機的真實性與合理性是簽證和學校審核的核心之一。
例如,日本入管局會重點審查申請者是否以“留學”為名實為打工或移民,需提供翔實的材料(如職業(yè)規(guī)劃書、語言能力證明、與過往經(jīng)歷相關的學習計劃)佐證動機。
因此,家長還是應該將“大齡”留學這件事看得更單純一點,學知識、開眼界也好,換個環(huán)境打破職業(yè)瓶頸也罷,本質(zhì)上都是自身占主導因素。
@Lynn 在新西蘭認識了不少中國家庭,這些來留學的家長學什么專業(yè)的都有。
大多數(shù)是父母讀書或者工作,順便帶著孩子過來,專門為了孩子去新西蘭的家長是少數(shù)。
對于孩子來說,出國意味著要告別熟悉的朋友,適應新的環(huán)境和語言。如果家長口口聲聲“我為了孩子留學”,孩子會承受非常大的壓力,尤其是父母在工作或?qū)W業(yè)上遇到困難時。
自己有能力在海外學習和工作,能夠獲得不錯的發(fā)展空間的情況下,孩子跟隨家長獲得全新的生活體驗是件錦上添花的事情,而不應本末倒置。
不想“卷”孩子而選擇“卷”自己的家長,也大可把心態(tài)再放輕松一點——看見過、體驗過不一樣,對孩子來說就是很棒的財富了!
文丨嘻排版丨阿喬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