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發(fā)布海嘯黃色警報。北京時間7月30日7時24分,堪察加東岸遠海海域(52.53°N,160.16°E)發(fā)生8.8級地震,震源深度為20千米(震源參數修訂)。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根據最新監(jiān)測分析結果,此次地震已經引發(fā)海嘯,預計對我國上海、舟山南、臺北東、屏東西、屏東東、臺東南、臺東北、花蓮和宜蘭沿岸造成災害性影響。
海嘯到達臺灣、浙江、上海沿海時間確定
據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截至11時實況監(jiān)測結果顯示,震源附近的海嘯浮標已經監(jiān)測到90厘米的海嘯波,日本,俄羅斯沿岸分別觀測到30到50厘米的海嘯波。預計海嘯于13:30到達臺灣沿岸,于17-20時先后到達浙江、上海沿海海域。對臺灣東部、浙江北部、上海預測最大波幅分別為60厘米、40厘米和30厘米。
針對堪察加東岸遠海海域地震海嘯事件,自然資源部啟動海洋災害二級應急響應
根據《海洋災害應急預案》規(guī)定,自然資源部決定于7月30日10時針對浙江省和上海市啟動海洋災害二級應急響應,要求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隨時滾動更新發(fā)布海嘯警報,自然資源部東海局組織開展加密觀測,各有關單位依職責做好監(jiān)測預警、會商研判、災害調查評估等工作。
海嘯是怎樣形成的?
海嘯來襲該如何應對和逃生?
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地震海嘯是如何形成的?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波浪,按成因可主要分為三類:地震海嘯、火山海嘯和滑坡海嘯。據監(jiān)測,80%以上的海嘯都是由地震引起的。
地震海嘯由地震引起海底隆起和下陷所致。海底突然變形,致使從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整體發(fā)生大的涌動,形成海嘯襲擊沿岸地區(qū)。
不是所有地震都能引發(fā)海嘯
地震,是最主要的海嘯致因,但不是所有的大地震都能引發(fā)海嘯,能引發(fā)海嘯的地震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震級足夠大;
2.震源錯動方式以垂直方向為主,能引起海床劇烈的上升或下降;
3.震源深度較淺,能把釋放的能量充分轉換成海嘯運動;
4.有足夠的水深存儲海嘯能量。
突發(fā)海嘯,如何正確避險與自救?
1.地震是海嘯發(fā)生的最早信號,從地震到海嘯的發(fā)生有一個時間差,要利用時間差進行避險和逃生。
2.收到海嘯警報,沒有感覺到震動也需立即離開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處避難。通過收音機或手機等接收信息,在沒有解除海嘯警報之前,勿靠近海岸。
3.如發(fā)現潮汐突然反常漲落,海平面顯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襲來,都應快速撤離。
4.發(fā)生海嘯時,岸邊人員要盡快從地勢低洼的地區(qū)轉移至地勢高的區(qū)域,正在海上航行的船只不可回港或靠岸,應馬上駛向深海區(qū),深海區(qū)相對于海岸更為安全。
5.如果突然面臨海嘯,應盡量牢牢抓住能夠固定自己的東西,不要到處亂跑。
6.海嘯發(fā)生不幸落水時:
?要盡量抓住大的漂浮物,注意避免與其他硬物碰撞。
?在水中不要舉手,也不要亂掙扎,應盡量減少動作,能浮在水面隨波漂流即可。
?海水溫度偏低,不要脫衣服。
?盡量不要游泳,以防體內熱量過快散失。
?不要喝海水,海水不能解渴,反而會讓人出現幻覺,導致精神失常甚至死亡。
?要盡可能向其他落水者靠攏,以擴大目標,盡快讓救援人員發(fā)現。
來源 || 國家海洋環(huán)境預報中心網站、自然資源部微信公眾號、國家應急廣播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