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政變之后,李斯明明已經(jīng)掌握了朝廷的大權(quán),幾乎成了秦朝的實際操盤手,可為什么最后卻被處以腰斬之刑?他到底做錯了什么,又是誰在背后給了他致命一擊?
這個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謎團,藏著一個權(quán)力游戲的血腥真相。
李斯出生在楚國上蔡,一個窮書生。孩童時他就“破簣苦讀”,冬夜挑燈不歇。
鄉(xiāng)里老人說:“這孩子將來必成大器?!笨珊T出身,要闖出一番天地,談何容易?
他遇到人生第一位貴人——荀子。“人無其位,不行其言?!避髯拥倪@句話,李斯沒放在心上,他只記住了要選對平臺這件事。楚國日薄西山,秦國勢如破竹,他果斷離開稷下學宮,投奔咸陽。
一到秦國,他先給呂不韋當門客??伤嬲男乃紖s在十三歲的秦王嬴政身上。
嬴政被呂不韋架空,心有不甘。李斯看準機會,時而在朝會上發(fā)言,時而私下與王后侍從接觸,讓自己出現(xiàn)在嬴政眼皮底下。
終于有一天,他被召進宮,二人連續(xù)談了幾個時辰,論法家治國,論天下大勢。李斯深知:“嬴政想擺脫呂不韋,他要的不是空談,而是切實可行的建議。”于是他提出“焚毀謬書,坑儒爭道”的極端手段,這恰好迎合了秦王急于集中權(quán)力的心思。秦王大喜,破例任命他為廷尉,從此李斯一舉踏入核心圈。
統(tǒng)一六國后,李斯權(quán)傾朝野。書同文字、車同軌、度量衡一體化,他主導的這些政策,推動著秦帝國由分裂走向強大。
但權(quán)力的味道越來越濃。他開始“日益嬌縱”,打壓異己,私自將考評改為了“浮躁”,凡敢與之唱反調(diào)的文臣武將,都被他以“結(jié)黨亂政”“隱匿功過”之名彈劾。
有人說他“擅自修改奏折”,也有人指責他“言官管束天下,獄卒掌控朝綱”,可他的答復只有一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誰敢不從?”
可惜,他的輝煌掩蓋不了致命的隱患。當秦始皇駕崩于沙丘驛站,太子扶蘇與胡亥的皇位之爭成了最大懸念。
扶蘇素有仁德,上下景仰;胡亥則聽命趙高,乖張殘忍。扶蘇若繼位,遲早要削減丞相權(quán)勢;胡亥則勢必倚仗相權(quán)。
李斯面臨選擇。有人回憶,他在長樂宮徹夜未眠,躊躇良久,最后對心腹說:“扶蘇仁義,卻不懂權(quán)謀;胡亥遂己,唯趙高可信?!庇谑撬c趙高聯(lián)手,“篡改詔書,指鹿為馬”,胡亥居中黃袍加身,扶蘇被逼自縊,兩位英雄各走一遭。
此時李斯以為一切盡在掌握??墒撬雎粤粟w高的野心。
“趙高善諂諛,日益加寵”,他趁機向胡亥進讒言,說李斯有二心、謀逆叛國。朝中有些舊部被收買,紛紛作偽證,誣陷李斯數(shù)十條罪名。
李斯這才意識自己掉進了陷阱,可為時已晚。“詔書既至,獄卒便來催我認罪。”他在獄中給兒子寫下訣別信:字里行間盡是悔恨與悲涼,卻再也改變不了命運。
公元前208年,咸陽鬧市,李斯身披囚服,遭腰斬。萬人圍觀,無人出聲。
幾年前,他還親手定下“腰斬”之刑,如今親身體驗那撕裂般的疼痛。他的門閥子弟、昔日擁躉,個個避而不見。
有人記得,他倒在血泊里,“咬牙而亡,面色猶紅”。那一刻,他或許才明白荀子的那句忠告:得其位而后可,不可失其本心。
李斯的結(jié)局,不只是一個人的悲劇,更是一整個專制時代的縮影。在秦朝鐵腕統(tǒng)治下,誰都可能成了棋子。
權(quán)力就是這樣一把雙刃劍,越握得緊,反而越容易被切傷。李斯的一生,既是寒門逆襲的傳奇,也是執(zhí)念權(quán)謀的懺悔。
你若問他晚節(jié)為何不保?或許他自己也說不清——權(quán)力越大,人心越險,到了最后,誰能保全自身?
信息來源:《史記》;參考資料:《資治通鑒》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