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7 月,一顆長蘑菇的蘋果意外吸引了全網 9000 萬人的目光:
「果菌王」
讓它走紅的,不僅是它奇特的外形,更因為它后來的傳奇經歷——被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式「收編」,成為科研樣本。
而這一切的緣起,離不開一位關鍵人物,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和泰國皇太后大學聯(lián)合培養(yǎng)的真菌分類學博士——許容聚。
學霸君和這位與「果菌王」結緣的推手聊了聊,沒想到他的生活比這顆傳奇的蘋果更有趣。
許容聚小紅書賬號
給我一個爛蘋果,我還你一篇 SCI
許容聚博士的日常科研就是和各種「菌子」打交道,科研之余,網上沖浪也愛看點「菌子」。
時間來到 2024 年 7 月,結束了一天工作的許容聚正在刷手機,突然一張圖片闖進了他的視線——從蘋果中長出了一朵白蘑菇!
這朵蘑菇菌褶如裂,無柄,表面有毛。許容聚的專業(yè)雷達立刻響起:「這是典型的裂褶菌,我太熟了?!?/strong>
裂褶菌,俗名白參,正是是許容聚所在課題組主要研究的菌種之一,它通常長在腐木上,長在蘋果上的實屬罕見。許容聚隨即留言,詢問網友能否將樣本寄給他研究。
那一刻,命運的齒輪悄然轉動。
后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這顆傳奇的蘋果,從浙江德清運到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許容聚等人將其切片,提取,鑒定,并成功培養(yǎng)擴增。
不過,這件事也激發(fā)了網友的熱情,都想讓家里的奇珍異菌為科研做貢獻,紛紛聯(lián)系許博士寄出自己家的「果菌王」,有長在桃子上的,葡萄上的,大蒜上的,最離譜的還有長在咖啡膠囊上的……
長在不同基質上的白參
最后團隊收到了來自 10 多個地方的 20 多種白參樣本,全都被「收編」,種在課題組的菌房中。
做菌種研究,選育是一項比較重要的工作,這些不同生境的白參正好能提供寶貴的參考。
許博士所在的課題組是國內首個規(guī)?;M行食用菌航天育種的團隊,白參就飛上太空三回——從「神舟十二號」到「神舟十四號」再到「神舟十六號」。
其中,搭載「神舟十二號」回來的白參,已經成功商品化,目前,昆明市場上六成的白參都是這個團隊培育的。
搭載「神舟十二號」回來的白參口感好,產量高,而「果菌王」生性剽悍,耐性強,產蘋果酸能力也比較強,許容聚所在的課題組將兩個菌種雜交,培育出了新品種「香妃」,「香妃」不僅結合了二者的優(yōu)點,還呈現(xiàn)淡淡的粉色。
那么,最重要的問題來了,好吃嗎?
課題組人員已經在第一時間把這些白參都炒來品嘗,答案是:包好吃的。
「果菌王」試吃,這科研做得太美味
「香妃」口感脆,質地嫩,香味足,預計很快就會投入市場。
這個從無意之中緣起的課題,在廣大網友的「云監(jiān)工」下,推進神速。
許容聚時不時就會在網上匯報課題進展。這事事有回音的劇情,也是讓網友體驗了一把當導師有多爽。
大家忍不住問,提供了樣品的網友,是不是可以進博士論文的致謝了。
帶著網友發(fā) SCI
只想進致謝?其實可以再想得大膽點。
許容聚和網友的故事不止于此。
他平日里會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的科研生活,讀到了好的文獻,遇到什么困惑等。起初只是記錄生活,卻意外發(fā)現(xiàn)大家對科研充滿興趣。
一次他分享自己在青藏高原發(fā)現(xiàn)的真菌新種,評論區(qū)瞬間被網友的奇思妙想淹沒:豆橛子,屎粑粑,竹莢蟲……
作為真菌分類學博士,發(fā)現(xiàn)和命名新物種是許容聚的重要工作。而自己所在的課題組每年至少發(fā)現(xiàn)幾十個新種,命名就成了一項繁重的工作。
他覺得網友的創(chuàng)意也挺形象,最終,在投稿論文時,他采納了兩個來源于網友的名字——「惡魔之眼」和「竹節(jié)豆莢孢」。
左為
Savoryella daemonocula(惡魔之眼小薩沃里菌),右為
Pleurotheciella bambusisiliquosa(竹節(jié)豆莢孢)
當被問及:命名人會出現(xiàn)在致謝里嗎?
許容聚答復,會以命名人的身份直接出現(xiàn)在正文里。
這到底是什么神仙科研人,承包網友們的餐桌不算,現(xiàn)在還要帶著網友一起發(fā) SCI!
許容聚樂于與網友互動的「科研網紅」體質,可能隨了導師趙琪研究員的風格。趙琪同樣活躍于網絡,積極科普菌類知識、分享科研成果。
事實上,在「果菌王」事件之前,趙琪課題組就曾多次上過熱搜——他們在羊肚菌培育方面深耕多年,將難以人工培育的羊肚菌實現(xiàn)產業(yè)化種植,真的將羊肚菌的價格打下來,悄咪咪使國人實現(xiàn)了羊肚菌自由。
同時還利用航天育種新技術,團隊還培育出半個手掌大的羊肚菌、生長周期大幅縮短的竹蓀等食用菌品種。
當然,師徒二人熱衷科普,還有更本質的初衷:作為真菌分類學家,他們在網絡不遺余力地科普毒菌知識,減少大家誤采誤食風險。
分類學家憑借多年的功力一眼鑒毒,節(jié)省出的時間可能是正是最寶貴的救命時間。「這幾年,誤采誤食的情況已明顯減少,多科普確實有用?!?/strong>許容聚欣慰地說。
每年一篇頂刊,包的
7 月 1 日,許容聚的一項重量級成果,發(fā)表在真菌領域的頂級刊物上,許容聚將這一喜訊發(fā)布在小紅書,網友問,今年的頂刊見刊,那是每年都有嗎?
許容聚回答:包的,課題組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且多年來積累了很多數(shù)據和樣品,所以每年都有研究成果發(fā)表。
許容聚所在的課題組,在科研成果上產出頗豐。但這樣的工作成果,科研人都知道,何其難也。
趙琪課題組發(fā)表的部分文章
尤其對于分類學來說,除了在實驗室里與分子,菌種打交道外,外出采樣才是重中之重,全年有 1/3 的時間在外采樣。
每年 5 月下旬,昆明市民會收到一條短信,提醒大家不要誤采誤食野生菌,對于市民而言,這是菌子季節(jié)到來的信號,意味著饕餮盛宴的開始,但是對于許容聚等人來說,這卻標志最繁忙的采樣季拉開序幕。
許容聚的博士課題聚焦于青藏高原的真菌多樣,采樣難度更上一個臺階。他常常需要頂著高反在青藏高原采樣,一呆就是一兩個月。
越是人煙罕至的地方,越是值得去采樣和研究。他們請當?shù)厝俗鱿驅?,跟著藏民一起吃糌粑,喝酥油茶?/p>
有一次許容聚還在拍照記錄生境,轉眼就跟丟了向導,手機沒有信號,呼救的聲音也淹沒在群山中,「那是最著急的一次,當時以為自己要交待在那里了。」許容聚回憶到。
許容聚與當?shù)叵驅?/p>
歷盡艱險采回樣本,僅僅是第一步,還需經過實驗室進一步的形態(tài)學鑒定和分子生物學分析,才能知道是否帶回了有用的樣本。
「就像開盲盒一樣,」許容聚補充道,「對于分類學研究,樣本就是生命線」。沒有樣本,一切無從談起。
好在這些樣本也不負眾望,許容聚發(fā)現(xiàn),部分存在于青藏高原 4000~5000 米海拔的菌種,在海拔較低的泰國及歐洲等地亦有報道,是否這些菌種正是從青藏高原擴散出去的呢?這是他未來要回答的問題。
做自然的朋友
外出采樣雖然很艱苦,但許容聚卻樂在其中,他說自己從小就喜歡各種生物,鐘情戶外,享受記錄菌類生境、與自然對話的樂趣。
許容聚等人在采樣
閑暇時,他常去爬山,看到獨特野生菌種也會記錄保存。
比如最近他還為其他研究蟲草的老師撿回了寶貴的蟲草樣品?!冈颇先耍瑦蹞炀强淘诨蚶锏?。」許容聚打趣道。
許容聚的導師趙琪,倡導一種開放自由的實驗室氛圍。
許容聚說實驗室里從來不要求打卡,如今自己已經留下來做博后,這么多年,也從未見過老師罵人,「不過大家自覺性都很高,都怕辜負老師的信任和期待?!乖S容聚說。
他表示自己的導師在學術方面常常能給出高屋建瓴的意見,大家遇到問題很喜歡找老師討論。趙琪時常出差,但是只要他回到實驗室,大家都是排著隊去找他問問題。
趙琪在采樣
許容聚有時還會在網上分享自己烹飪菌子的過程,或許對他而言,采樣,做科研,發(fā)文章,這些與炒一盤美味的野生菌并沒有什么不同,都是在與熱愛的事物打交道。
他始終沉浸其中,也因此能把一顆「爛蘋果」變成「果菌王」。
分類學研究,可能是最接近許多人童年對「生物學家」幻想的工作,就如同他的導師趙琪所說,他們不僅是科研工作者,更是大自然的朋友。因為帶著好奇和敬意,才能發(fā)現(xiàn)更多的奇跡。
題圖來源:文中受訪者供圖
我們長期為科研用戶提供前沿資訊、實驗方法、選品推薦等服務,并且組建了 70 多個不同領域的專業(yè)交流群,覆蓋PCR、細胞實驗、蛋白研究、神經科學、腫瘤免疫、基因編輯、外泌體、類器官等領域,定期分享實驗干貨、文獻解讀等活動。
添加實驗菌企微,回復【】中的序號,即可領取對應的資料包哦~
【2401】論文寫作干貨資料(100 頁)
【2402】國內重點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方法匯總(60 頁)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響因子(20000+ 期刊目錄)
【2404】免疫學信號通路手冊
【2405】PCR 實驗 protocol 匯總
【2406】免疫熒光實驗 protocol 合集
【2407】細胞培養(yǎng)手冊
【2408】蛋白純化實驗手冊
【2501】染色體分析方法匯總
【2502】國自然中標標書模板
【2503】WB 實驗詳解及常見問題解答
【2504】DeepSeek 論文寫作常用口令
【2505】中國科學院期刊分區(qū)表(2025 年最新版)
【2506】期刊影響因子(2025 年最新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