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矛盾——太空中明明到處都是“富碳小行星”這種“生命友好型天體”(它們帶著水和有機分子到處跑)?但落到地球上被人類撿到的時候呢?它們的占比居然連5%都不到!
這個讓科學家撓頭多年的數(shù)據(jù)差背后到底藏著什么秘密?最近一支由科廷大學、巴黎天文臺等機構組成國際團隊終于找到了答案——原來太陽和地球大氣層,早就悄悄當了“過濾器”!
脆弱的“生命快遞員”,過不了兩道坎兒
富碳小行星(也就是碳質流星體)被稱為“生命種子運輸車”——它們自帶水、有機分子甚至氨基酸(蛋白質原料),理論上該是地球生命起源最關鍵的說客。但現(xiàn)實很骨感:全球收集到數(shù)萬塊隕石里,它們只占零頭!
科學家翻遍了39國19個火球觀測網(wǎng)的數(shù)據(jù)(足足分析了8500次流星事件)才發(fā)現(xiàn):這些家伙實在太“玻璃心”了!
第一關是太陽。很多碳質流星體還沒靠近地球呢——它們繞太陽轉的時候,每次飛近太陽都會被烤得外焦里嫩,最后直接碎成渣!
第二關是地球大氣層。就算僥幸熬過太陽烤驗來到地球附近?不好意思——它們結構松散、抗壓能力差!高速沖進大氣層時摩擦生熱+空氣擠壓雙重打擊下……大部分當場解體成煙花了!
“樣本太少=認知偏差?”科學家急了
這個發(fā)現(xiàn)可不止解釋了數(shù)據(jù)差這么簡單——它直接動搖了人類對“生命如何誕生”現(xiàn)有結論!
要知道現(xiàn)在實驗室里研究最多最透那些隕石樣本里……富碳類型少得可憐!就像你想了解全班同學口味,但只采訪了3個愛吃辣的——得出結論能準嗎?
巴黎天文臺肖伯博士說得直白:“如果連‘哪些物質根本到不了地球’都搞不清……我們可能永遠不知道,46億年前那些真正幫地球攢出水和有機物‘原始湯’到底是啥樣!”
“過濾器理論”會改變什么?
往小了說——未來小行星探測任務可能要改策略了!比如以后選目標時得優(yōu)先挑那些扛得住太陽烤、撞得過大氣層的“硬漢型”碳質小行星;往大了說——地球水和有機物來源假說可能要重寫!畢竟現(xiàn)在知道很多關鍵物質可能根本沒機會落地……
下次抬頭看流星時不妨想想:那些轉瞬即逝光痕里——可能藏著本該參與地球生命演化卻中途夭折珍貴物質。
關于這場“太空過濾器之謎”你怎么看?
如果未來人類能收集到更多原始富碳隕石樣本……會不會徹底顛覆我們對生命起源認知?
歡迎在評論區(qū)聊聊你的腦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