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63歲了。
還站在舞臺上。嗓音依舊圓潤,唱腔一開,臺下依舊有人紅了眼圈。
她剛剛跨界拍了部滬語電影《菜肉餛飩》,和潘虹、王汝剛一眾上海老面孔同框,電影未映先火。
她說演電影最怕不是演技,而是臉太圓,跟鏡頭杠上了。
于是開始減肥,一天兩頓飯。早飯雞蛋咖啡麥片,晚飯只給自己兩調(diào)羹米飯、一塊紅燒肉。她笑著說,演著演著,真瘦下來了。
這就是茅善玉。一個活得像滬劇本身的女人。
可她也曾“被離婚”三次,有人還說她嫁了個小自己十歲的徒弟。
網(wǎng)上傳得神乎其神,到底是真是假?這就得從她最初說起了。
一、沒想過唱戲,結(jié)果一路唱紅
1962年,她出生在上海。家里不窮,父親是知識分子,伯父倒是個滬劇演員。
但她從小不喜歡滬劇。
小時候,她更想當老師。規(guī)規(guī)矩矩,寫作業(yè)、背詩詞,標準的“好學生”。她對舞臺沒興趣,也沒想過去唱什么戲。
結(jié)果有一天,命運推門而入。
1973年,11歲的她在教室里上課。幾個劇團老師進來選苗子,看了一圈,其中一個突然指著她說:“你,來試一下?!?/p>
她有些懵。臨時唱了《我愛北京天安門》,也不知道唱得怎么樣。
沒過多久,一紙錄取通知書來了。她成了上海滬劇團學館的學生。
剛?cè)雽W就傻了。
其他孩子都練過童子功、學過戲,她什么都不會。動作不協(xié)調(diào),聲音發(fā)啞,高音根本上不去。一段時間,她成了班里最差的學生。
有一場演出,她演個“包身工”。別人一張嘴,觀眾掌聲不斷;她一張嘴,臺下開始喝倒彩。
演完那場,老師都來找她談話,說:“你這樣,可能當不了演員,去后臺做服裝吧?!?/p>
她氣哭了。倔強脾氣上來了。
“我不服,我偏要唱下去。”
給她半年的機會,如果還唱不上高音,就走人。
這半年,她拼了。
每天找老師請教。沒老師教,就等別人上完課,她站在角落聽。三位聲樂老師沒收她做學生,她就一點點蹭課。
從換氣、運氣,到真假聲結(jié)合,一點點學。
半年后,她唱上去了。
1979年,她以專業(yè)、文化雙第一成績畢業(yè),順利留團。那年,她才17歲。
二、19歲出頭一炮而紅,戲臺上火了,感情卻很低調(diào)
1981年,劇團要排一部戲,叫《一個女明星的遭遇》,女主角是周璇。領(lǐng)導點名讓她演。
她嚇了一跳。自己才19歲,怎么演“金嗓子”周璇?太遠了,像是演自己奶奶的偶像。
她拒絕。結(jié)果被警告,不演就走人。
她只好接下。
開始瘋狂地學。貼周璇照片,看她所有影像,聽她的歌,模仿她的眼神、姿態(tài)、語氣。整個人都泡在角色里。
1981年秋天,首演那天,觀眾爆滿。
戲一開場,掌聲不斷。她紅了,一夜之間成了上海的“票房王牌”。
很快,《一個女明星的遭遇》被改編成滬劇電視劇《璇子》。播出后,萬人空巷。她成了全城少女的榜樣。
1983年,她憑《璇子》拿下金鷹獎最佳女主角。她才21歲。
第二年,22歲的她登上央視春晚,唱《燕燕做媒》。從那時起,她的名字傳遍全國,和“滬劇”兩個字綁在一起。
可她的感情,一直是謎。
媒體曾報道她結(jié)過三次婚,還有人說她和某滬劇男演員關(guān)系不清不楚。
甚至有謠言說,她現(xiàn)在的老公是比她小十多歲的第四任。
真相其實很簡單。
1994年,她和一個叫陳建中的男人結(jié)婚了。
陳建中1960年生,上海人,和她只差兩歲。是上海戲劇學院畢業(yè)的,也教過書,后來經(jīng)商,做保健品,事業(yè)做得風生水起。
兩人相識于一次商務接觸。
她當時剛下海做生意,被人騙過,也吃過不少虧。陳建中是她的合作方,也是她的救場人。
他沉穩(wěn),做事利落,長相也斯文,對她照顧有加。
她那年32歲,想找個能撐住場面的男人。
他們順理成章走到了一起。
1995年,兩人結(jié)婚。1998年,生下女兒陳瑞怡。
后來她逐漸淡出戲臺,把重心放到家庭。她說,做了媽媽后,生活才真正完整。
陳建中不愛拋頭露面,但每當她有重要場合,他都會出現(xiàn)。2012年,她收徒弟黃曉莉,丈夫親自到場,還合影、接受采訪。
感情一直穩(wěn)定。沒離婚,更沒“換三任老公”。
網(wǎng)上那些傳言,都是假的。
三、被“逼下臺”后又“逆風翻盤”,她救活了整個劇種
其實,1993年她就離開了劇團。不是不想唱,是唱不下去了。
那年,她父親突然去世,給她打擊很大。
同時,滬劇市場也低迷,觀眾流失,劇團票房慘淡。更糟糕的是,新調(diào)來的領(lǐng)導是個外行,強制她演出,兩人理念嚴重沖突。
她被“逼走”了。
離開劇團后,她也迷茫過。
干什么?不會別的,只會唱戲。但戲沒人看了。
她跟風下海,經(jīng)商。開公司,賣保健品,開服裝貿(mào)易,也賠過錢,吃過苦。
就在這時,遇上陳建中。
他不但成了她的人生伴侶,也幫她穩(wěn)住了生意。兩人聯(lián)手,把公司做起來了。
本以為生活就這樣了???002年,一個電話打破了她的平靜。
原劇團虧損嚴重,院長辭職,劇團眼看要散了。沒人愿意接手,大家把希望放在她身上。
她一開始拒絕。家里生活安穩(wěn),女兒還小,丈夫也反對她再折騰。
但當幾十個老同事上門,哽咽著求她時,她心軟了。
她說:“我不能看著他們吃不上飯。”
她接了這個“爛攤子”。
當上院長一周,財務告訴她:賬上只有6萬塊,但一個月要發(fā)30萬工資。
她愣住了。隨即四處找人借錢。
她用自己的名聲擔保,和廣告公司簽約:“我給你們演戲打廣告,票送你們,半年內(nèi)還清?!苯鑱砹?4萬。
然后她把全體演員召集起來,說:“我們一起排新戲,把觀眾拉回來?!?/p>
新戲是《石榴裙下》。她親自主演、親自營銷。演員們看她帶頭,都賣力演出。
演了11場,就回本了。
之后幾年,她一口氣排了《雷雨》《家》《今日夢圓》《大紅喜事》《敦煌女兒》等等,把觀眾一點點拉回了劇院。
劇團活了。
四、不退休,也不認命,她說戲臺才是她的命
她60歲的時候,還在國家大劇院主演《敦煌女兒》。飾演“樊錦詩”,一演就是全場主角。
喉嚨水腫,她一邊打針一邊上臺。
演完下臺,嗓子啞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別人問她:“這么拼干什么?”
她說:“因為這個戲是值得的。”
2023年,《敦煌女兒》被拍成電影,她又演了一遍。滬劇變成電影,她第一次嘗試用不同方式講故事。
有人說她跨界,其實她只是換個方式唱戲。
她不甘心做“過去式”。
去年,她又上了方言話劇《魔都俏佳人》,和越劇王子趙志剛演一對歡喜冤家。全場觀眾笑到流淚。
她退休了,但好像并沒有退場。
女兒如今在英國生活,已成才成人。丈夫一直在她背后支持她。
她說,現(xiàn)在是享受工作的年紀。
唱戲是她的根。無論形式怎么變,她都不會離開舞臺。
有媒體說,她“一個人救活了整個滬劇”。
但她自己從來不提這個功勞。
她只說了一句很輕的話:
“這輩子啊,就做這一件事,值?!?/p>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