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誰知道誰是因,誰是果,誰知道呢?“
她從小就被人視為天才,沒讀小學(xué)就開始寫小說,沒讀初中時,就改寫《紅樓》。就連研究中國小說的文學(xué)教授夏志清都認為:“只有曹雪芹能與她比肩!彼褪遣排畯垚哿。
可誰又能想到,這樣一位天才,晚年竟死在美國的一間出租屋里,更荒唐的是,去世后一周才被發(fā)現(xiàn)。
更奇怪的是,那個出租房內(nèi)到處都是用過的紙巾,放在一旁的提包中,還留下一份遺囑。
這其中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張愛玲的晚年為何會淪落至此?她的遺囑中,又留下了哪些信息?
張愛玲出身名門,卻是班里最窮的學(xué)生?
世人皆知張愛玲個人能力強,但是鮮少有人知道,她的家境,可相當(dāng)不一樣。
1920年,張愛玲出生在上海,從小就生活在別墅里。這別墅可不一般,可是李鴻章松平給女兒的嫁妝!
李鴻章的女兒李菊藕就是張愛玲的奶奶,而李鴻章給自己女兒選擇的夫婿,同樣是晚清的名臣,名叫張佩綸。
可隨著五四運動的爆發(fā),張也逐漸成為沒落的貴族家庭。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在成婚后,盡顯混吃等死的公子哥本質(zhì)。
她的母親可是清末長江水師提督黃翼升的孫女黃逸梵,那是打小接受先進教育的新時代女性,怎么可能會忍受這樣一個不務(wù)正業(yè)、納姨太太進門的公子哥?
1924年,也就是張愛玲4歲那年,母親將女兒張愛玲和兒子張子靜(比張愛玲小一歲)留在家中,只身一人出國留學(xué)。
母親不在身旁,父親放浪不羈,她和弟弟打小就是在姨奶奶的照顧下長大。這也就是為什么,她7歲創(chuàng)作的第一部作品,就是以家庭悲劇為基調(diào)的原因。
張愛玲10歲時,歐洲留學(xué)歸來。從此開始家庭圓滿的生活?不可能的。
母親回國就辦了兩件大事:第一,正式與張愛玲的父親辦理離婚;第二,將張愛玲送進了美國教會辦的寄宿制學(xué)!ガ旣悂喤,林語堂是她的師哥。
如果,一切都按照目前的形式,循規(guī)蹈矩的發(fā)展下去,也沒什么?墒,張愛玲后母的進門,讓張愛玲的生活徹底墜入深淵。
后母孫用蕃,是M國Z府前總理孫寶琦的七女兒,和袁世凱的小女兒是閨蜜,嫁給張愛玲父親這樣的公子哥絕對是低嫁,那么在家里自然也擁有絕對的話語權(quán)。
1937年,張愛玲中學(xué)畢業(yè),生母為了她留學(xué)的事情,專門回國,張愛玲就到母親家中住了兩周。
可是,當(dāng)她回到張家時,后母就沒有緣由的打她巴掌,甚至故意挑唆張愛玲與生父之間的矛盾。最終,張愛玲被囚禁了半年之久,那是她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刻。
剛巧,那年英國倫敦大學(xué)在上海舉行招生考試,張愛玲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倫敦大學(xué)。可因為當(dāng)時二戰(zhàn)的爆發(fā),她無奈只好退而求其次,選擇了香港大學(xué)。
張愛玲在香港度過了三年的自由時光,直到1942年,香港淪陷,還有半年畢業(yè)的她,只能選擇返回上海,通過撰寫專欄文章賺取生活費。
專欄文章只是為了糊口,小說才是她心中唯一的愛。她在此期間先后創(chuàng)作了兩篇中篇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和《沉香屑:第二爐香》,不出所料,她憑借這兩部作品,在上海出名了,而且是人盡皆知的程度。
她趁熱打鐵,又接連發(fā)表了《茉莉香片》《心經(jīng)》《傾城之戀》等傾心力作。名聲、金錢都有了,渣男也該上線了。
她遇到了《中華日報》主編,汪偽政權(quán)宣傳部政務(wù)次長,這個比她大14歲的男人。與他相識3個月,就火速結(jié)婚。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對于剛出生23歲的張愛玲來說,他對她的人生是有多么重要。
可是,這胡先生不僅是出軌、偷情,更是個漢奸,兩人的積蓄也被胡敗光!婚姻維持不到3年,張愛玲選擇離婚。
1952年,她以學(xué)業(yè)為由再次來到香港,短暫停留3年后,她選擇到舊金山,她這次的選擇真的對嗎?
張愛玲在美國去世,臨終前經(jīng)歷了什么?
35歲的張愛玲來到美國初期,并不得志。甚至,為了拿到寫作獎金,她報名了麥克道威爾寫作基金會,而這個創(chuàng)作基地,用寒酸形容都不為過。
也正是在這里,他遇到了大他29歲的德國男人賴雅,曾在麻省理工執(zhí)教的好萊塢編劇。
35歲的張愛玲與已經(jīng)步入花甲之年的賴雅相愛了,并且很快懷孕,這是張愛玲唯一一次做母親的機會?墒,最后孩子還是被打掉了,具體的原因無從得知。
有人說,是因為張愛玲小時候的生活已經(jīng)成為她心中的噩夢,不得釋懷。也有人說,是賴雅堅持不要孩子,因為兩人當(dāng)時的生活,真的相當(dāng)清貧。
他們度過一段還算甜蜜的時光后,年事已高的賴雅中風(fēng)癱瘓了。這樣一位貴族落魄小姐,第一次開始了真正意義上“贍養(yǎng)老人”的日子。
這些生活上苦對于張愛玲來說,堅持堅持就會過去。可真正消耗人精氣神的,是作品被否定后的心寒,甚至沒有人愿意出版她的小說…
生活拮據(jù)、丈夫重病、作品被否,這已經(jīng)過難了?删驮谶@時,她收到一封來自倫敦的加急電報:母親病危,想見最后一面。
可此時的張愛玲連買張機票的錢也拿不出來,錯過了母女二人的最后一次見面機會。母親去世后,給張愛玲留下了一箱古董,這箱飄洋過海來到美國的古董,成了張愛玲之后幾年時間的經(jīng)濟支柱。
在美國近6年之后,已經(jīng)41歲的張愛玲,處處碰壁。往日的少年成名已經(jīng)成為如今中年一敗涂地的羞恥。
可為了生活,她不能放棄,之后,她經(jīng)常在臺北、香港、美國三地往返,可最后一無所獲。
一次次的失敗使她認清現(xiàn)實,之后的5年時間,她把生活重心都放在照顧賴雅身上,直至1967年,賴雅離世。
如果說賴雅癱瘓在床十多年給她帶來的是生活上的苦?伤囇诺碾x世,讓張愛玲面對的是后半輩子的孤獨。
丈夫離世后,張愛玲不再執(zhí)著于文壇,而是先后在三所大學(xué)任教,但是也有極度明顯的社交障礙,這也就是為什么她前后換了三所學(xué)校任職的原因。
直到1972年,她從最后一所學(xué)校離開后,選擇到洛杉磯獨居,開始了她長達22年的“隱身生活”。她沒有社交,只有最最親密的幾個朋友,有書信往來。
后來,她得了一種怪異的皮膚病,她執(zhí)意認為是住的房子里跳騷引起的,所以開始了頻繁的搬家。
根據(jù)與朋友書信往來可以發(fā)現(xiàn),最離譜的時候,她幾乎間隔幾天就搬一次,幾年內(nèi)共搬了200次。
為了搬家方便,行軍床、折疊椅、落地?zé)羰撬康募揖摺?/strong>
張愛玲去世,遺產(chǎn)為何不給親弟弟一分?
在寫給朋友的信中,她說:“天天上午忙搬家,下午要進城去看醫(yī)生,有時候回到家已經(jīng)是半夜。”
身體上的痛苦已經(jīng)夠煎熬了,可偷窺事件的發(fā)生,讓她倍感煎熬。
八十年代由于張愛玲頻繁出現(xiàn)在臺北等地,她再一次被民眾所關(guān)注,那么很多報社就想要獲得張愛玲的獨家采訪。
可是,張愛玲這樣孤僻又有些自閉的性格的人,怎么可能會同意?其中,一個自稱粉絲的記者戴文采卻直接跑到洛杉磯,并搬到張愛玲隔壁生活,目的就是為了窺視。
終于有一次被她逮到機會,前腳張愛玲剛將垃圾丟出去,她就開始翻張愛玲的垃圾袋,并洋洋得意的將這些報道出去。
張愛玲此后,對自己的生活隱私更加保密了,拔掉了電話線,整日閉門在家中。因為她沒有任何消息傳出,國內(nèi)部分讀者認為她或許已經(jīng)去世。
1994年,張愛玲拿著當(dāng)日的報紙,拍了一張照片,破除了謠言。可, 這后來也成了她在世人眼中最后的樣子。
1995年初,張愛玲的身體情況每況愈下,她立下了一份遺囑:死后立即火化,不舉辦任何追悼儀式,骨灰分散,所有遺物全部由宋淇夫婦繼承,并委托林式同先生為遺囑執(zhí)筆人。
1995年9月8日,林式同接到電話,得知張愛玲離世的消息。林式同趕到時,看到張愛玲躺在行軍床上,家里重要的文件都放在一旁的手提袋中,滿屋都是擦拭皮膚的衛(wèi)生紙。
最終,法醫(yī)鑒定,死于心血管病。
那可能有人好奇,張愛玲去世后,為什么寧愿把遺產(chǎn)留給朋友,都不愿給自己親弟弟呢?
其實,張愛玲年輕的時候是非常關(guān)心弟弟的,畢竟兩人手足情深。
可是后來,張愛玲被母親送去教會學(xué)校,而弟弟張子敬卻只能在家中讀舊式的私塾先生,他心中對姐姐又是頗多不滿,甚至是嫉妒姐姐,張愛玲在作品《小團圓》中也提到過。
而張愛玲也看不起弟弟在后母面前沒自尊、低姿態(tài)的樣子。她害怕自己變成那個模樣,所以,寧愿劃清界限。
而她的弟弟也并沒有那么愛她,甚至在她去世后,在書中寫下了這段話。
所以,張愛玲的做法,才是正確的。
總結(jié):
或許,在很多人眼里,認為張愛玲這一生風(fēng)雨交加,這樣一位天才少女,最后竟淪落到如此不堪,甚至連親弟弟都嘲諷的程度。
可是,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她的作品永世長存,這便足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