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是一個悖論,在網(wǎng)絡上比亞迪越是不讓人待見,在實際線下比亞迪的銷量就越高,也就是所謂的“網(wǎng)上沒贏過,現(xiàn)實沒輸過”,這一現(xiàn)象至今如此。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shù)據(jù)就明白了:
2021年5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成100萬輛,從2008年首款新能源車型F3DM到2021年的漢EV,比亞迪用13年的時間終于邁過100萬輛門檻,加入百萬俱樂部;
2022年11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成300萬輛,用時一年六個月;
2023年8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成500萬輛,用時只有9個月,至此,比亞迪正式成為國產(chǎn)新能源第一廠牌;
2024年7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成800萬輛,用時11個月,此次里程碑是在泰國工廠達成,宣告比亞迪在海外的布局正式成型;
2024年11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成1000萬輛,用時只有4個月,至此,比亞迪正式成為全球新能源第一廠牌;
2025年7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成1300萬輛,用時8個月,至此,比亞迪再次夯實自己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全球領先優(yōu)勢,別說國內(nèi)車企,就算是特斯拉也只有努力追趕的份。
數(shù)據(jù)說明一切,比亞迪是實打?qū)嵉膰a(chǎn)第一,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比亞迪給人的印象,為什么是在網(wǎng)絡上不受待見呢?
原因一:名字
比亞迪名字的諧音梗原因由來已久,可以說是伴隨著比亞迪整個成長過程,因此給人帶來了低端、廉價的錯覺,但其實比亞迪這個名字并沒有任何特殊的意義,根據(jù)創(chuàng)始人王傳福的解釋,當時只是為了能夠快速注冊成功。沒想到廣大網(wǎng)友們的腦洞這么大,前期也確實給比亞迪帶來了不小的影響,但后來比亞迪賦予“Build Your Dreams”(成就夢想)的詮釋,成為品牌核心精神,也讓品牌面貌煥然一新,讓大眾對品牌印象有了重新的認識。
原因二:模仿
在造車初期,比亞迪的F3、F1由于對豐田的模仿,被打上了“山寨”的標簽,但憑借成本優(yōu)勢,也迅速打開了市場,攫取到了造車的第一桶金,同時也為后續(xù)奠定了基礎。不過,除了外觀借鑒豐田設計之外,其核心的發(fā)動機等技術完全是自研,這也是豐田當初研究之后并沒有起訴的原因。
在積累了一定規(guī)模和資金之后,比亞迪開始迅速開啟自研模式,核心的三電技術、IGBT芯片、刀片電池、DM混動系統(tǒng)等眾多自研的核心的行業(yè)領先技術先后推出,憑此,迅速成為新能源時代的領頭羊,比亞迪推出新技術之后,都會引起友商的爭相模仿,但目前為止依然還有很多黑科技是友商模仿不來的。而豐田后來還與比亞迪成立了合資公司,豐田的首款純電轎車bZ3采用的就是比亞迪的核心三電技術,被網(wǎng)友們稱為“換標比亞迪”,比亞迪也從學生轉(zhuǎn)變?yōu)榱藢?。后續(xù)引進了奧迪前設計總監(jiān)艾格,推出了完全原創(chuàng)的“龍顏”設計,至此,比亞迪徹底擺脫了“模仿”“山寨”的標簽。
其實對于很多行業(yè)的新秀來講,起初都是靠模仿和山寨起家的,畢竟這是成功幾率最大,成功速度最快的路徑,遠的不說,小米汽車SU7也被網(wǎng)友稱為“保時米”,而保時捷對此回應稱“好的設計總是心有靈犀”,憑此,小米SU7成為了中國汽車史上的一款現(xiàn)象級車型,同樣也是讓很多友商恨得牙根癢癢。
原因三:背刺
背刺其實是整個行業(yè)的現(xiàn)象,但似乎在比亞迪身上尤為顯眼,這主要是因為比亞迪強大的產(chǎn)業(yè)鏈整合以及自身的自研能力,很多友商造車都是買買買,然后組裝成型掛上自己的標就開賣,很少有自己的東西。而對比亞迪來講,一輛車上幾乎所有的零部件都是自己生產(chǎn)制造,所有核心技術幾乎全部自研,相比友商組裝模式,比亞迪的造車成本具有太大優(yōu)勢了。
因此,同級別的車型,比亞迪不但配置高出一截,價格也比友商更低,這很大程度助推了銷量的飛升,而銷量越多成本攤銷就越低,也就是所謂的規(guī)模效應,那么當成本進一步下降時,利潤會進一步提高,為了搶占更多市場,比亞迪就會在保證一定利潤的前提下,持續(xù)下調(diào)在售車型的價格,甚至憑借強大的自研能力和足夠的技術儲備,迅速迭代車型,配備更先進的技術,同時定價更低,對于企業(yè)來講,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在保證一定利潤的情況下,銷量越多,價格越低,價格越低,銷量越多。
但是對于消費者而言,尤其是購車時間較早的車主來講,短短一年甚至半年時間,車價不但下調(diào)了,配置還更高更好了,從而形成了背刺一說。所以網(wǎng)絡上還有一句話,叫做“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勝利永遠屬于等等黨”。其實車屬于大宗消費品,使用個十幾年很正常,只要根據(jù)自己的需求購買,能夠滿足自己的使用,就OK了。
而且比亞迪這種始終貫徹“技術平權(quán)”的做法,對于更多的普通消費者來講,其實是好事情。
原因四:宣傳
也就是營銷,個人感覺比亞迪的營銷一直都是最大的弱項,明明自己擁有足夠多的技術和亮點,但總是不會宣傳,每次發(fā)布會就像是走過場,不太會把自身的技術和優(yōu)點充分展示出來,總覺得好東西總會被發(fā)現(xiàn),總想著靠車主自發(fā)傳播。技術發(fā)布會更是只講參數(shù),沒有把參數(shù)與實際生活體驗以及帶來的改變很好地融合,給人很沉悶的感覺,其實更多消費者想要知道為什么要買你的車,比友商的車好在哪里,而不是羅列一大堆普通人看不懂的數(shù)據(jù)。
當然,這兩年有所改善,但還遠遠不夠,應該多向小米和華為學習,你看人家小米,一共出了兩款車,款款爆款。不要總想著自己有實力,不怕沒人發(fā)現(xiàn),要知道“酒香也怕巷子深”,適度的包裝是可以達到雙贏的。
原因五:公關
也就是黑子和競爭,與第四點宣傳一樣,感覺比亞迪的公關太佛系,友商的攻擊太明顯了,黑子、噴子的行為太明目張膽了,但比亞迪好像一直不著急,用王傳福的話說“永遠不會拉踩別人”。但競爭是殘酷的,你不拉踩別人,不代表別人不黑你,你可以不拉踩別人,但如果友商的手段下三濫,你是可以進行正當防衛(wèi)甚至反擊的。
本來贊助中國足球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硬生生被友商的水軍給搞成了抵制國足贊助商,可以說這已經(jīng)超出了車企甚至體育領域的競爭了,這種行為是非常令人不齒的,但比亞迪卻無處訴苦,你說委屈不委屈。
再就是機場“失控”,本來是司機個人由于長時間聯(lián)系不到客人導致的情緒問題,偏偏被帶節(jié)奏成了車的問題,即使帽子叔叔出了通告都壓不下去造謠的熱度,真的是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啊。
所以你說,網(wǎng)絡上不讓人待見的比亞迪,這句話成立嗎?成立,因為友商、黑子、噴子、鍵盤俠太多了,你現(xiàn)在是國產(chǎn)第一,是世界第一,作為領跑者和改革者,你必然會成為標靶,你越強,就格局勢力就越慌,就會越來越不擇手段的攻擊。
再疊加現(xiàn)在廣大網(wǎng)友們獵奇的心態(tài),你宣傳一個事實是沒有人關注的,你造謠一個謊言卻瞬間獲得億萬流量,在這個獵奇和流量至上的時代,長期做實事的企業(yè),反而被碎片化的謠言摁著打,其實是挺可悲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