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話題#建議大家都去
頻繁大量地記錄自己#
登上熱搜
不少網(wǎng)友紛紛表示贊同
“我也愛記錄生活
回頭看真的很有意義”
仔細回想一下
上個月的事你還記得多少呢
我們每天
起床、上班、上學
在晨光里開啟新的“循環(huán)”
思維容易陷入慣性
如何打破這種困局?
有網(wǎng)友建議
堅持有意識地記錄生活
看完電影的感悟
打卡到好吃的餐館
上下班路上遇見的人和事
腦子里一閃而過的靈感和想法
都可以被記下來
在未來的某一天
一遍遍地翻閱過去的自己
就好像可以回味以前的快樂
把日子一頁頁攢成冊子
再回頭看
我們可能早已在不知不覺間
長成了連自己都驚嘆的模樣
記錄自己
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
還能成為情緒的出口
記錄自己
可以是一篇只有自己看得懂的日記
一張溫暖感動的照片
也可以是一段同朋友的對話
它讓我們清晰地看到自己的
行為模式和成長軌跡
發(fā)現(xiàn)優(yōu)點和不足
從而有針對性地改進
那么
有沒有一些方法能幫我們
培養(yǎng)記錄自己的習慣呢?
今天把網(wǎng)友們分享的小妙招
打包奉上
快來一起試試吧!
1
從“微小記錄”開始
降低門檻
微小的記錄
不會讓我們感到壓力
更容易堅持
比如:今天喝到了超好喝的奶茶
討論時沒敢發(fā)言有點遺憾
突然想周末去爬山
2
用“碎片化工具”隨時記
利用身邊的的簡單工具
(如備忘錄、語音備忘錄、相冊+文字)
抓住一閃而過的瞬間
比如:看到好看的晚霞
拍下來加一句
“今天的天空像打翻了調(diào)色盤”
既簡單又有畫面感
3
設(shè)定“固定場景”
形成條件反射
把記錄和日常習慣綁定
讓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固定的場景會讓大腦形成
“到點就記錄”的慣性
慢慢就成了自然
比如:睡前5分鐘,躺在床上
回顧當天發(fā)生的事
坐地鐵或公交時
用手機記錄下路上的觀察或想法
4
允許“不完美”
不用太在意字跡好不好看
語言通不通順
記錄是給自己看的
不是寫作文
畫個表情、打幾個關(guān)鍵詞也可以
不必過于追求完美
放輕松反而能堅持更久
5
分享促思考
試著把思考寫成小片段分享出去
(哪怕只給朋友看)
真誠地分享過程與感悟
收獲到的反饋
也能幫助自己思路更清晰
隨著時間的推移
我們可能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
這些看似細碎的記錄
真的變成了解自己的一把小鑰匙
你有記錄生活的習慣嗎?
你記錄過哪些有趣的事呢?
評論區(qū)分享一下吧~
滬團團來送福利啦!青春上海獨家精美徽章共3款,你心動了嗎?
想要想要!如何才能獲得呢?
點亮本文文末【】與【】,并在評論區(qū)留言互動;當【】數(shù)達到200時,評論點贊第一的小伙伴將免費獲得一套徽章喲~
來源:人民日報、學校共青團
見習編輯:孟祥莉
校審: 姚佳森
終審: 沈蔚
從今天開始,頻繁記錄生活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