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自從日本核污水開始排放大海后,中方就禁止了進口日本水產品,而就在6月底,一個重磅公告發(fā)布了。
中方恢復日本的水產品進口,這下網友們可“炸鍋”了,日本核污水排放了那么長的時間,他們周邊的水產品真的還能吃嗎?
2025年6月中國的一紙公告讓很多人看不懂了,全面禁止日本水產品進口還不到兩年,怎么突然就對部分產品放開了?
其實這點也很好理解,基于兩年左右時間的持續(xù)多方位科學監(jiān)測,數據顯示“未見異?!?。
2023年8年,日本執(zhí)意將核污染廢水排海,鬧得太平洋沿岸國家無一個不人心惶惶的。
人類賴以生存的海洋環(huán)境,本就需要國際社會共同維系,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上的重要一環(huán),每個國家都應該秉承著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為綠色循環(huán)的海洋環(huán)境建設出一份力。
日本政府卻偏不!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公然違背國際規(guī)章制度,甚至不惜置鄰國生命健康安全于不顧,將含有60多種放射性元素的上千萬噸核污染廢水排入太平洋。
中國當機立斷,全面禁止日本水產品進口,狠狠打了日本漁業(yè)一記重拳。
2022年日本對華水產品出口高達1600億日元,占他們國際市場的20%以上,可禁令一出,到2024年這數字暴跌到61億日元,漁民的船都空了,冷庫里堆滿賣不出去的貨,中國的市場影響力可見一斑。
老百姓心里清楚,這不只是食品安全問題,更是日本做事不靠譜留下的陰影,恢復進口后,很多人還是選擇敬而遠之,市場壁壘自然形成,日本想靠海鮮翻盤時先問問中國消費者的信任吧。
6月29日,中國海關總署發(fā)布公告,宣布即日起有條件恢復日本部分地區(qū)水產品進口。
除山本所在的北海道函館被排除在名單外,還有福島縣、群馬縣、栃木縣、茨城縣、宮城縣、新潟縣、長野縣、埼玉縣、東京都、千葉縣等10個都縣的水產品依然禁止輸華。
其他地區(qū)的水產品,可以恢復對華出口,這次開放的進口名單,包括449種水產品。
但這個公告發(fā)布后,咱們國內很多人第一反應是不理解,甚至有點生氣,畢竟那些含有幾十種放射性元素的廢水,對海洋生態(tài)的長期影響至今是未知數。
日本曾宣稱,在其南鳥島附近的深海,發(fā)現(xiàn)了一個儲量驚人的稀土礦。稀土是什么?那是現(xiàn)代工業(yè)的“維生素”,從手機芯片到戰(zhàn)斗機引擎,都離不開它。而長期以來,全球稀土的冶煉加工技術,命脈都掌握在中國手里。這讓美國及其盟友如芒在背,他們迫切希望建立一條“去中國化”的稀土供應鏈。
日本的這個發(fā)現(xiàn),仿佛讓他們看到了希望,甚至覺得有了反過來“卡我們脖子”的底氣。這張“深海稀土牌”,一度成了日本拿到談判桌上的新籌碼。
自2023年8月,福島核污染水排入太平洋的那一刻起,中國市場便對所有日本水產關上了大門。這記反制精準而沉重。要知道,在此之前,日本每年出口的水產品中,有超過兩成最終會流入中國,創(chuàng)造了高達871億日元的驚人貿易額。
在全面禁止近兩年后,局面出現(xiàn)了微妙的轉折。2025年6月底,中國海關總署那紙公告,宣布有條件地恢復進口日本部分地區(qū)的水產品,令無數漁民的心弦為之一震。這絕非一拍腦袋的決定,其背后是長達兩年、覆蓋中國周邊海域的大規(guī)模核輻射監(jiān)測工作。
官方給出的理由,是那四個字:科學嚴謹——持續(xù)監(jiān)測的數據顯示“未見異?!?。當然,解禁是有前提的:福島等10個高風險都縣依舊被排除在外,每一批輸華產品都必須附上詳盡的安全報告與檢驗證書,一道隨時可以收緊的“閘門”,仍緊握在中方手中。
就在日本水產商們?yōu)槭袌鼋诡^爛額之際,一條來自深海的消息,似乎為他們帶來了轉機。日本宣稱,在其南鳥島附近5500米深的海床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儲量高達1600萬噸的巨型稀土礦。稀土,被譽為“現(xiàn)代工業(yè)的黃金”,從智能手機到精確制導武器,無一能夠離開它。
長期以來,全球稀土供應鏈最核心的命門——精煉提純技術,絕大部分都掌握在中國手中。這一發(fā)現(xiàn),對日本乃至其盟友而言,意義非同尋常,它精準地契合了美國主導的“去中國化”供應鏈重構戰(zhàn)略,讓日本看到了擺脫對華稀土依賴、甚至反過來掌握主動權的希望。
日本方面已放出風聲,計劃聯(lián)合歐盟,最快于明年啟動開采計劃。這無疑是日本試圖擺上談判桌的一張新“王牌”,意圖在其他議題上換取更多籌碼。
可是,這張牌打起來并不容易。首先,在5500米的深海進行商業(yè)化規(guī)模的礦物開采,其技術難度,光是想想都令人咋舌,無異于在太空軌道上繡花。目前全球尚無成熟先例,可謂道阻且長。
即便克服萬難將礦泥挖出,沒有高效、低成本的商業(yè)化提煉技術,這些所謂的寶藏也只是一堆無法變現(xiàn)的泥巴。因此,這張藏在深海的“王牌”,在現(xiàn)階段更像是一種戰(zhàn)略姿態(tài),一個遙遠而模糊的許諾,真正落地的日子,恐怕還在云深不知處。
將這兩場博弈并置觀察,背后的邏輯鏈條便清晰地浮現(xiàn)出來。中國選擇在此刻有條件地“松綁”水產品進口,其動作可謂精妙。這不僅是基于數據的科學決策,更是一種精準的戰(zhàn)略溝通。它向日本國內的務實派清晰地傳遞了一個信息:與中國合作能夠帶來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經濟利益,這遠比寄望于深海中那個虛無縹緲的稀土“幻夢”要可靠得多。
那些焦急的漁民和商人所需要的,正是眼前這份實實在在的訂單。這道可以隨時收緊的“閘門”,將主動權牢牢地控制在中方手中,形成了一種靈活而有力的威懾。它迫使日本在追逐其“深海宏圖”的同時,必須小心翼翼地掂量其在“餐桌戰(zhàn)場”上已經付出的代價和可能再次失去的利益。畢竟,一邊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經濟復蘇,另一邊是耗資巨大且前途未卜的未來賭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