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七八月,云南野生菌總能憑實(shí)力霸屏熱搜 ,全國網(wǎng)友看著中毒者描述 “小人跳舞”“樹木說話” 的奇幻場景,嚇得捏緊手機(jī),云南人卻一邊調(diào)侃“炒透點(diǎn)、放足蒜,不可能有毒!”
△圖片?hey保山
“中毒?那是沒炒熟!”頭年中毒躺過醫(yī)院,次年照采不誤;暴雨天摔進(jìn)泥坑,爬起來先護(hù)好筐里的雞樅。用云南人的話說:“大自然給的快樂,哪能因?yàn)檫@點(diǎn)小插曲就放棄?”
△圖片?王曉萍(騰越)
這份底氣,來自云南的 “天然菌子寶庫”。從濕熱河谷到?jīng)鏊巾敚?strong>近千種可食用野生菌在此野蠻生長。雨季一來,菌子就冒出頭來,大紅菌頂著紅袍破土,雞樅撐著白傘鉆出白蟻巢,奶漿菌被碰一下就淌出 “牛奶”……
△圖片?hey保山
“頭場雨的菌子不能碰,桉樹下的菌子要繞路”,這是當(dāng)?shù)厝丝淘?DNA 里的采菌口訣。雨停的清晨,村民們挎著竹筐、拿著樹枝出發(fā),撥開松針時眼睛比雷達(dá)還靈。樹枝不僅能扒開落葉,還能驚走蛇蟲,老人們說:“菌子和人一樣,得有緣分才遇得到?!?/strong>
最讓人眼饞的當(dāng)屬大紅菌,紅得像浸了胭脂,在腐葉堆里亮得晃眼。經(jīng)驗(yàn)老道的采菌人都知道,這種菌子 “菌絲不分離”,至今沒法人工培育,全靠大山賞飯吃。而雞樅更是 “傲嬌”,只跟白蟻巢共生,今年在這冒頭,明年說不定就跑到百米外,找它得靠記性和運(yùn)氣。
△圖片?楊曉芹、耳火
△圖片?董曉杰
找回來的野生菌,騰沖人有專屬的做法。大紅菌的最佳搭檔是土雞或洋芋:與土雞同燉,湯色紅得像琥珀,油花浮在表面,喝一口鮮得直咂嘴;和洋芋共煮更妙,洋芋吸飽菌香,粉糯得抿嘴就化,則帶菌子的甜,連湯都要泡飯喝。
△圖片來源騰越街道
雞樅的待遇更隆重。剛采的雞樅撕成條,熱油爆香蒜片青椒,大火爆炒到邊緣微焦,撒把鹽就香得人直跺腳;講究點(diǎn)的用香油炸透,裝瓶封存,冬天拌面條時挖一勺,油脂香混著菌鮮,分不清是葷是素。
最家常的吃法反而是 “終極奧義”:熱油爆香蒜片干辣椒,所有菌子一股腦下鍋,炒到邊緣發(fā)皺、湯汁收濃,加鹽出鍋。蒜片變色絕不能吃 —— 這是騰沖人嚴(yán)守的安全準(zhǔn)則,也是鮮味的開關(guān),“蒜香一出來,菌子魂就醒了”。
△圖片?hey保山
騰沖人總說:“沒吃夠三頓菌子,夏天就白過了。” 現(xiàn)在的山林里,竹筐碰撞的聲音、驚呼聲此起彼伏,市集上的菌子堆成小山,紅的、白的、紫的,像打翻了顏料盤。
但雨季的腳步很快,菌子們撐不過九月。等秋風(fēng)吹起,高黎貢山的落葉會蓋住它們的蹤跡,再想吃,只能等明年雨水叩響山林。野生菌有多鮮?明天就去騰沖找答案!
小編在此提示您
1.不易識別的菌子不要吃!
2.頭上戴帽(菌蓋)、腰間系裙(菌環(huán))、腳上穿鞋(菌托)的菌子多有毒,盡量不要吃!
3.太幼小的菌子和霉變的菌子不要吃!
4.最好不要吃雜菌!
5.一定要煮熟炒透!
6.吃菌子最好不飲酒!
7.野生菌中毒沒有特效治療藥物,誤食野生菌中毒應(yīng)立即到就近的醫(yī)院機(jī)構(gòu)治療!
野生菌到底有多鮮?
快來留言區(qū)聊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