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春,一位叫張清泉的國民黨軍官,在當時的中央警官學校受訓結業(yè)后,好幾個月沒有工作分配給他,吃盡賣光,彈盡糧絕,連回家鄉(xiāng)探望老母的路費都沒有。
他那二十幾歲的年輕太太見無法生活,便含著熱淚對丈夫說:“你還是把我賣了吧!拿賣來的錢作路費,回家鄉(xiāng)去贍養(yǎng)老母吧!”本來感情很好的夫妻,為了生計,走到如此地步。最后,張清泉萬般無奈,只得把老婆賣于一個小商販。分手時,兩人抱頭痛哭不已,其狀至慘。
黃鶴
這不是電視劇情節(jié),這是抗戰(zhàn)結束,蔣介石整編軍隊以后,編余軍官的真實寫照。那這些“編余軍官”是怎么來的呢?
1945年8月,整整八年的抗戰(zhàn)取得全面勝利。當人們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獨裁的蔣介石不顧廣大將士的期盼,急不可耐地執(zhí)意發(fā)動內戰(zhàn)。
他一邊積極調兵遣將,組織力量,大規(guī)模地進攻抗日有功的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一邊根據美國魏德邁將軍整編軍隊的建議,通過整編來加強自己的實力,削弱非嫡系部隊。
蔣介石
他先撤銷了國民黨各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部和各方面軍,后來集團軍也被撤銷了。對于這些非嫡系部隊,蔣介石采取的是“要兵不要官”的政策。
當時,各級軍官編余出18萬多人,中將、少將一級的軍官就有800 多人,這些高級軍官大部分出自黃埔軍校一至六期的學員。被編余軍官們,除了打仗,一無所長,無以為生,流離失所,成為社會的一大隱患。
當時,在南京國府路、太平路一帶,有位胳膊和腿都斷掉的軍官,他把受傷證明掛在身上乞討。憲兵警察認為有礙觀瞻,予以驅逐。
魏德邁
第二天,這個軍官就不見了,幾天后,人們在秦淮河中發(fā)現了他的尸體。這一事件發(fā)生,給南京政府和社會以極大的震動,有些軍官率部起義投誠奔向解放區(qū)去了。
當時在編余軍官中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此路走不通,去投毛澤東;此處無人要,延安去報到。"從這個側面,也反映了國民黨軍隊內部動蕩不安的情況。
蔣介石見到軍隊中出現這樣的動蕩現象,憂心忡忡,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在全國各主要省市成立“復員轉業(yè)軍官甄別考試委員會”,由何應欽為首負責此項轉業(yè)安置工作。
吳稚暉
除了自愿遣散的以外,把各地編余的軍官集中起來,名義上調去集中學習,實際上卻是集中管制。當時規(guī)模最大的有三 處:南京、重慶、西安,打出的招牌都叫“中央軍官訓練團”。
中央訓練團設置一個將官班和若干軍官總隊。軍官總隊名為屬于中央訓練團,其實都駐扎在全國一些中等城市。
軍官總隊隊員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后,被分別安置到農業(yè)、工業(yè)、交通、郵電、水利、建筑等部門去工作,其中不少人被送到中央警官學校甲級班、乙級班、警政班,按級別編人,進行警官訓練,以便轉人警界。文章開頭提到的張清泉就是中央警官學校結業(yè)后的境遇。
陳誠
張清泉被迫賣妻的事情給將官班同學很大震驚,接著將官班也接連發(fā)生了兩出悲劇,。
其一是班內有個叫奚澤的將官,是名歸國華僑,家里很富有。青年時他就參加了同盟會,后來他變賣家產,把所得的一百幾十萬兩白銀悉數捐給了孫中山,作為活動經費,孫中山對他的大義之舉贊嘆不已。
在孫中山作非常大總統時,奚澤去到大元帥府工作,后來參加了北伐戰(zhàn)爭,十年內戰(zhàn)和抗日戰(zhàn)爭,官至某集團軍中將參謀長。因為他擁護孫中山的三大政策,深為蔣介石所不滿,以致遭到了編余。
孫中山
他家在南京,生活無著落,日子難熬,他的太太見家徒四壁,萌發(fā)了輕生念頭。4月的某一天,她給丈夫留下一封遺書后,去燕子磯投江自殺了。奚澤為了顧全自己的面子,從未對外提過這件事。但這個不幸的消息,不僅在將官班傳開了,中央警察學校的軍官也都知道了。
其二是陳天民,一位陸軍少將,他家有5個年幼的孩子,孩子們經常餓得直哭。陳天民本身又患上了嚴重的肺病,無錢治病,走投無路,服大量安眠藥自殺了。
陳天民死后,家中無以為殮,尸體擺在家里陳放了4天。后來,將官班、警政班的同學,每人捐獻3000元金圓券,按當時價值,這個數少得可憐,這才買了薄木棺材,把他草草埋葬。
兔死狐悲,編余軍官們在思想感情上受到很大刺激,他們對蔣的不滿日益激昂。
6月下旬的一天,南京中訓團全體將級成員和重慶、西安分團的代表在南京孝陵衛(wèi)臨時開了一次半公開的會議。會上群情激憤,爭相吐訴衷腸:有的主張用繩索圍截蔣介石的汽車和他講理;有的主張發(fā)表宣言,揭露政府黑幕,反對內戰(zhàn);有的主張向行政院請愿;有的甚至主張暴動。
會議開了近4個小時,都沒有得出一個統一的意見。
黃鶴急中生智,立即站了起來,大聲說:”過去舊戲中,有一出'哭祖’的劇,是刻畫人們在萬分沒有出路時,訴諸列祖列宗。我們矢志追隨國父孫中山先生,參加國民革命,而今奔走大半生,宿愿既未實現,個人又無報效之地。為此,我建議齊集國父孫總理靈前,哭訴苦衷,將要說的話向孫總理申訴,實際上也就是向當局申訴,名正言順,當局也無理由責難我們。這不是一個兩全的辦法么?”話音剛落,全場鼓掌,一致贊成黃鶴的建議,并即席推舉他為總指揮。
南京中山陵
黃鶴當了哭陵總指揮后,進行了認真的準備,成立指揮部,下分設組織、宣傳、外交、事務4個組。各組委派在同學中具有一定號召力的將領負責,分頭工作。
經過近一周左右的緊張準備,組織了60輛汽車,聯絡了各地代表,制定了行動時間、步驟,事先還對國內外報社、通訊社發(fā)出了通知,闡明了哭陵的宗旨。更重要的是準備了一篇集中體現他們政治主張和要求的祭文。
1947年7月6日上午9點,600多位高級將領,身穿黃呢制服,佩戴符號領章,手舉國民黨的黨旗或國旗,整齊嚴肅地正步走上中山陵。
中山陵博愛坊
黃鶴率領60名先鋒隊員為前導,另分3個大隊隨后。護陵衛(wèi)兵在當局的授意下,關閉了陵寢大門,導致他們進入不了。黃鶴吩咐幾名先鋒隊員先與之交涉,得到的回答是“奉令關閉”。頓時,高級將領們氣憤填膺,黃見此情況,隨即一聲令下“沖!”,先鋒隊員們應聲往前沖,陵寢大門即被他們沖開。其后3個大隊人員,魚貫而行。
他們來到孫中山墓前平地,分成三橫隊排列,面孔嚴肅地面向著陵墓,依照預定儀式舉行:一、鳴放鞭炮;二、向孫總理遺體行三鞠躬,默哀;三、由黃鶴宣讀祭文。
“我們這些編余的將軍,曾經追隨總理東征北伐、出生人死,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但政府把我們一腳踢開,斷絕了我們的生活。我們沒有別的奢望,活著只求有碗飯吃,死后有一口棺材落葬。我們也是人,我們要生活。今天我們來到這里,不是謁陵,而是哭陵。為了我們的國家,為了我們的民族,也為了我們全家的妻兒老小。我們要大哭,一哭,二哭,乃至三哭......"
祭文讀畢,隨同前來的兩位病逝的將官家屬,嚎啕大哭起來,在這萬籟俱寂的肅穆場合,這哭聲顯得十分凄慘。死者家屬的哭聲未落,立刻引起全場嚎天大哭,哭聲悲壯,驚天動地。四周數百名觀眾及 100余名記者,也有不少人流出同情之淚。接著全體人員排成單行,帶淚繞孫總理墓一周。
當晚,南京、上海、北平、武漢、重慶、廣州等大城市的晚報,立即刊出了這條消息,有的甚至還發(fā)出號外。第二天,幾乎除《中央日報》外,全國各地大小報刊都作了報道,有的登載全篇祭文,有的刊登了黃鶴的照片,標出“哭陵總指揮黃鶴”,“哭陵將軍”等。
“哭陵事件”消息傳出后,在全國發(fā)生了強烈的影響,蔣介石對此事件極為惱怒,原想要以“戡亂”手段嚴懲,后聽從了國民黨元老吳稚暉的勸告,以溫和態(tài)度大事化小,以免激起公憤,并由陳誠出面,費盡周折,平息了輿論。
徐志道
但蔣介石對黃鶴恨之人骨,密令逮捕,必欲除之而后快。幸好保密局副局長徐志道與黃鶴關系密切,徐于7月11日深夜通知黃鶴半小時內離開南京,黃才免遭毒手。
黃鶴參加過東征、北伐和抗日,身經百戰(zhàn)。南京哭陵事件后只能輾轉流浪他鄉(xiāng),1948年9月投奔陳明仁的第一兵團,1949 年參加了湖南的和平起義,為促進湖南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后,歷任湖南省政協委員、省政府參事室參事。2003年7月3日,黃鶴將軍在湖南岳陽黯然離世,享年106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