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8月7日,迎來了農(nóng)歷的立秋節(jié)氣啦!
一早起來刷朋友圈,到處都在說“立秋了,秋天來咯”,還有人說“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喝上了?!?/p>
可一出門,這滾滾熱浪撲面而來,感覺和昨天沒啥兩樣,太陽還是那么毒,空氣還是那么悶熱。
相信好多朋友和我一樣,滿心疑惑:立秋都到了,怎么還這么熱?到底啥時候才能涼快下來呢?
(1)立秋后為啥還熱?“秋老虎”來搗亂!
其實啊,立秋只是一個節(jié)氣,并不代表秋天到來了,或者是多數(shù)人理解的,立秋后天氣就會馬上變涼快蓼,這樣是對立秋節(jié)氣的誤解。
不管是哪一年,立秋都會很熱的,不可能一下子就涼快了,這就好比燒了一杯熱開水,它不會一下子就涼了,而是有個過程的。
從氣象學(xué)的劃分標準來看,連續(xù)五天滑動平均氣溫穩(wěn)定降至22℃以下,這才算是秋天的開始。
可立秋的時候,大部分地區(qū)還處在三伏天里呢,今年8月9日才進入末伏,這三伏天積累的熱量還沒消散,地表就像一口燒紅的大鍋,就算把火關(guān)了,余熱也能讓你熱上好一陣子。
另外,就算是出伏了,即三伏天結(jié)束了,也不要高興太早,以為就涼快了,后面還有一個可怕的“秋老虎”在等著。
過去民間就有“立秋反比大暑熱,中午前后似烤火”的說法,就是說立秋后可能比大暑更熱,特別是在中午的時候,就如同火烤一樣。
這是因為出伏后還有個“罪魁禍首”,它就是副熱帶高壓。立秋后,它還賴在我國中東部地區(qū)不走,穩(wěn)穩(wěn)地控制著這里的天氣。
在它的“掌控”下,天空晴朗少云,太陽輻射毫無遮擋地照射下來,地面不斷吸收熱量,氣溫自然就降不下去。
而且副熱帶高壓還把暖濕氣流也給帶來了,空氣濕度大,這就形成了讓人難受的“桑拿天”,又熱又悶,仿佛被裹在一個大蒸籠里。
至于民間還流傳著的“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公秋爽,母秋兇”的說法。今年立秋時間是8月7日13時51分19秒,屬于晚立秋,并且從日期雙數(shù)判斷為“母秋”,按這些說法,今年立秋后可能會更熱,“秋老虎”的威力不容小覷。
但是這些都是民間談資,了解下就好,它們對立秋后的天氣影響不大。
(2)不同地區(qū),熱的時間不一樣!
雖說立秋后普遍還會熱,但不同地區(qū)熱的時長和程度也有差別。北方地區(qū)像華北、東北,立秋后1 - 2周,早晚溫差會慢慢增大,早上出門能感覺到絲絲涼意,晚上睡覺也不用開一整晚空調(diào)了。
不過白天太陽一出來,氣溫還是能升到30℃左右,真正涼爽的天氣一般要到8月底至9月初。
長江流域可就沒這么幸運了,江浙滬、川渝等地堪稱“火爐”集中地,高溫可能延續(xù)至9月中旬。
就拿重慶來說,那可是出了名的熱,“秋老虎”一來,氣溫常常能飆到38℃甚至更高,地表溫度更是能煎雞蛋。
走在大街上,感覺鞋底都要被融化了。武漢、南京這些城市也不遜色,立秋后依舊熱得人喘不過氣,出門一趟,回來就像洗了個澡,渾身濕透。
華南地區(qū)如廣東、廣西、福建等地,由于緯度較低,又受海洋性氣候影響,高溫天氣持續(xù)的時間更久,可能要到10月甚至11月才會逐步轉(zhuǎn)涼。
(3)啥時候能涼快?得看這些因素
那到底啥時候才能真正涼快下來呢?這主要得看冷空氣和副熱帶高壓的“較量”。
一般來說,隨著時間推移,冷空氣會逐漸變強,開始南下“攻城略地”。
當冷空氣足夠強大,把副熱帶高壓徹底趕走,天氣就會慢慢變涼。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短則幾周,長則一兩個月。
降雨也是個關(guān)鍵因素。一場秋雨一場寒,立秋后如果能多下幾場雨,就能帶走不少熱量,讓氣溫降下來。
雨水還能增加空氣濕度,緩解干燥,讓人感覺更舒適。不過,有時候降雨后濕度太大,反而會讓人覺得悶熱,這就得看具體情況了。
另外,每年的氣候都不太一樣,全球氣候變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季節(jié)更替和氣溫變化。所以,具體什么時候涼快,還得看當年的天氣形勢。
雖說立秋后還得熱上一陣,但早晚已經(jīng)能感覺到一絲秋意了。相信再過不久,我們就能告別這炎熱的夏天,迎來秋高氣爽的好日子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