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殿閻羅的傳說是源于佛教和道教中關于地獄和閻王的概念。根據(jù)傳說,十殿閻羅是地獄中的十位主宰,分別居于地獄的十殿之上,負責審判和管理死者的靈魂。這個傳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末時期。
在佛教中,閻王原本是古印度神話中管理陰間的天王,后來被佛教沿用為管理地獄的魔王。據(jù)《問地獄經(jīng)》載,閻王曾是毗沙國的國王,在與維陀始生王的戰(zhàn)爭中失敗后立誓成為地獄之主,并與其手下的十八大臣共同治理地獄。
在十殿閻羅的傳說中,每位閻王都有其特定的職責和管轄范圍。例如,一殿秦廣王專司人間生死,根據(jù)生前的功過進行審核并決定其鬼魂的去向;二殿楚江王則負責活大地獄,專門懲罰那些在陽間傷害他人肢體、奸盜殺生者。其他各殿的閻王也都有各自獨特的職責和刑罰,以懲罰不同種類的罪惡。
這個傳說在中國民間影響很大,人們相信在死后會接受閻王的審判,并根據(jù)其生前所犯的罪孽和善惡行為被分配到不同的地獄中受苦或轉(zhuǎn)世投胎。因此,十殿閻羅成為民間信仰中的重要神祇之一,人們會在祭祀和祈福時祈求閻王的庇佑和寬恕。
此外,在一些文學和藝術作品中,十殿閻羅的形象也被描繪得十分生動和具體。例如,在小說《聊齋志異》中,就有許多關于地府和閻王的描寫,其中就涉及到了十殿閻羅的形象和職責。這些作品不僅豐富了十殿閻羅傳說的內(nèi)涵,也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這個傳說的認知和信仰。
注意:關于“十殿閻羅”的傳說和神話并非真實存在的歷史事件或人物,而是人們根據(jù)想象和信仰創(chuàng)造出來的故事。
十殿閻羅的名字和職責如下(圖片來源于:白云觀):
(一殿泰素妙廣真君秉廣大王)白云觀藏
一殿秦廣王蔣,專司人間壽夭生死,統(tǒng)管吉兇。
秦廣王蔣,本名蔣歆,字子文,是漢末廣陵(今揚州)人,曾任秣陵縣蔚。他在生前好酒好色,輕薄放蕩,不拘歷法,還常常自謂己骨清,死后定會成為神仙。
在他帶領軍隊追擊強盜到鐘山(紫金山)腳下時,被強盜打傷頭部而死。據(jù)傳說,在東吳政權建立的時候,他的同僚看到他死后騎著白馬,手搖白羽扇,與生前一模一樣。他聲稱要來此地當土地神,為百姓造福,并要求百姓建立廟宇供奉他。如果不這樣做,他就會降下災禍。因此,百姓開始祭祀他,并在他死后建立了廟宇供奉。
在十殿閻羅中,秦廣王蔣是第一殿的主宰,他統(tǒng)轄人間壽命之長短,并負責審核人間功過。他會將人們的功過記錄匯總,然后親自宣判。對于功過相當?shù)娜耍麜鶕?jù)其生前所造的善惡決定其投胎轉(zhuǎn)世的方式,如男或女,貧或富等。而對于罪孽深重的人,他會將其發(fā)配到各殿大小地獄去承受應得的酷刑以消業(yè)。
秦廣王蔣的形象通常被描繪為豹眼獅鼻,絡緦長須,頭戴方冠,右手持笏于胸前。他的誕辰通常在二月初一日,但也有說法是二月初二日。
(二殿陰德定休真君楚江大王)白云觀藏
二殿楚江王厲,專司大雪地獄,指人間殺孽之男。
楚江王厲,也稱為楚江王,是十殿閻羅中的第二殿閻羅王。他是東漢末年義陽侯厲溫的轉(zhuǎn)世,出生地為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厲溫在陽間曾擔任魏郡太守,展現(xiàn)出了出色的軍事才能。在黃巾軍起義期間,他率軍配合盧植、皇甫嵩進行平叛,表現(xiàn)出色。
據(jù)傳說,楚江王厲溫在前世因為為官清正,被玉皇大帝敕封為“第二殿閻羅楚江王”,負責管理大地獄,也被稱為剝衣亭寒冰地獄。除此之外,他還建立了16座小獄,用來囚禁那些被判有罪的人,以待懲罰。這些小獄的設計非常巧妙,能夠通過不同的刑罰來懲罰幽魂。
楚江王厲溫的人物形象通常被描繪為短臉闊口,頭戴冠,身著長袍,左手捧笏。在《十王經(jīng)》中,他被描繪為一位威嚴而神秘的神祇,負責判定幽魂的因果報應和懲罰罪犯。據(jù)傳,楚江王厲溫在任職期間能夠巧妙地利用各種刑罰來懲罰罪犯,表現(xiàn)出極高的智慧和權力。
(三殿洞明昔靜真君宋帝大王)白云觀藏
三殿宋帝王余,專司黑繩大地獄,指人間縊死、惡死等罪人之魂。
宋帝王余,又稱為宋帝王,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殿閻王之一,司掌黑繩大地獄,專司在陽間忤逆尊長、背信棄義、教唆興訟等罪。其誕辰為二月初八日。
宋帝王的前世是唐朝的工部尚書余懃,他是江西余干人,天資聰穎且學習刻苦。在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他高中進士,并被勛封為上柱國。余懃在官場中為官清廉,體恤民情,為百姓辦了不少實事。因此,他被玉皇大帝敕封為“第三殿閻王宋帝王”。
在傳說中,宋帝王的形象被描繪為橫眉瞪眼,雙手于胸前捧笏。此外,據(jù)晚唐至五代時期道明和尚所撰的《十王經(jīng)》記載,宋帝王是冥界十王之第三王,他主要治理人間的邪淫罪。在亡者的冥途中,他們會于第三個七日至位于二江岸上之此王大殿,接受宋帝王的審判。
(四殿玄德五靈真君伍官大王)白云觀藏
四殿五官王呂,專司合大地獄,指人間奸盜詐偽者之魂。
五官王呂,又稱仵官王,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殿閻王之一,司掌合大地獄,即剝剹血池地獄,也被稱為大海之底,正東方沃焦石下的地獄。據(jù)傳說,五官王的前世是三國時期孫權的托孤大臣呂岱。呂岱一生忠誠于國家,為孫吳的開疆拓土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因此,他被玉皇大帝敕封為“第四殿閻羅仵官王”。
五官王呂岱的形象通常被描繪為皺眉瞪眼,連耳長鬢,頭戴方冠,身穿長袍,左手在膝前握一個念珠,右手持笏放在膝間。他的誕辰為農(nóng)歷二月十八日。
在傳說中,五官王呂岱負責審判那些在陽間抗拒租稅、交易欺詐的人。這些人會被推入合大地獄,并根據(jù)其罪行受到相應的懲罰。此外,五官王呂岱還設有十六個小地獄,包括煉竹簽小地獄、沸湯澆手小地獄、掌面流液小地獄等,用于對罪人進行進一步的懲罰。
(五殿最勝耀靈真君閻羅大王)白云觀藏
五殿閻羅天子包,專司叫喚大地獄并十六誅心小獄,指人間忤逆不孝者之魂。
閻羅天子包,也稱為五殿閻羅王,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殿閻王之一,司掌叫喚大地獄,并十六誅心小獄。其傳說形象為前世系宋朝名臣包拯,包拯以公正廉明、明察秋毫而著稱,民間尊稱為“包青天”。因包拯生前執(zhí)法嚴明,死后被玉皇大帝敕封為閻羅王,掌管人間生死輪回。
閻羅天子包的形象通常被描繪為白面長須,頭戴冠旒,身著朝服,雙手于胸前握笏,威嚴莊重。在傳說中,閻羅天子包負責審判那些在陽間作惡多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人。這些人會被推入叫喚大地獄,遭受各種酷刑的折磨,直到其罪行得到應有的懲罰。
此外,閻羅天子包還設有十六個小地獄,這些小地獄各有不同的刑罰方式,用于對罪人進行進一步的懲罰。這些小地獄包括拔舌小地獄、剪刀小地獄、鐵樹小地獄等,每個地獄都有其獨特的刑罰方式,以警示世人不要作惡。
(六殿寶肅昭成真君卞城大王)白云觀藏
六殿卞城王畢,專司大叫喚大地獄及枉死城,指人間喊冤者之魂。
卞城王畢,又稱卞城王,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殿閻王之一,司掌大叫喚大地獄及枉死城。其誕辰為農(nóng)歷三月初八日。
卞城王的前世是南北朝時期的平遠將軍畢元賓。畢元賓為人仗義,武藝高強,曾任南朝劉宋正員將軍。后隨父入魏,被賜爵須昌侯,加封平南將軍、兗州刺史等。畢元賓死后,被玉皇大帝敕封為“第六殿閻羅卞城王”。
在傳說中,卞城王畢元賓負責審判那些在陽間忤逆不孝、怨天尤地的人。這些人會被發(fā)配到叫喚大地獄,遭受小鬼分尸、錐打、火燒等酷刑。刑滿后,他們會被發(fā)往第七殿,繼續(xù)接受審判。
卞城王的形象通常被描繪為豎眉張口,頭頂戰(zhàn)盔,身著鎧甲,束腰勒帶,足踏革靴,雙手于胸前拱揖。這一形象體現(xiàn)了卞城王威嚴而莊重的形象,同時也展示了其作為武將的英勇和力量。
此外,卞城王還設有十六個小地獄,用于對罪人進行進一步的懲罰。這些小地獄各有不同的刑罰方式,以警示世人不要犯罪。
(七殿等觀明理真君泰山大王)白云觀藏
七殿泰山王董,專司熱鬧地獄,指人間行善者之魂。
泰山王董,又稱泰山王,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殿閻王之一,司掌熱惱地獄,又名碓磨肉醬地獄。據(jù)傳說,泰山王的前世是東漢末年的蜀漢重臣董和。董和早年曾在劉璋手下?lián)闻m@、江原縣長及成都縣令,以身作則,改善了崇尚奢華的風氣。后遷任益州太守,與少數(shù)民族相處融洽,深得他們的愛戴。
在劉備攻取益州后,董和被任命為掌軍中郎將,與諸葛亮共同主持劉備府內(nèi)的事務。董和一生忠誠于蜀漢國家,對外治理安撫邊疆少數(shù)民族,在內(nèi)參與軍國大事,為官清廉,為民造福。因此,他死后被玉皇大帝敕封為“第七殿閻羅泰山王”。
泰山王的形象通常被描繪為扁鼻凹臉,頭戴方冠,雙手懷中持笏。在傳說中,泰山王負責審判那些在陽間不敬天地、欺壓良善、奸詐狡猾的人。這些人會被推入熱惱地獄,遭受碓磨、肉醬等酷刑的折磨。此外,泰山王還設有十六個小地獄,用于對罪人進行進一步的懲罰。
(八殿無上正度真君平等大王)白云觀藏
八殿都市王黃,專司大熱鬧大地獄,指人間貪財好色者之魂。
都市王黃,又稱都市王,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殿閻王之一,司掌大海底,正西方沃燋石下的大熱大惱大地獄,又名惱悶鍋地獄。此外,都市王還設有十六小地獄,對罪人進行進一步的懲罰。
都市王的前世身份是北宋文學家、政治家黃中庸。黃中庸在任期間寬厚仁愛,善于審斷棘手的刑事案件,使得當?shù)匕傩丈畎部?,深受浙江人民的尊敬。然而,因蔡京對他心生嫉妒,遭到貶謫。隨著蔡京的失勢,黃中庸的官職得以恢復,但他最終未能拜命而逝世。在他去世后,被追贈侍中,并獲得謚號“文正”。由于他的卓越貢獻和深厚德行,黃中庸被玉皇大帝敕封為“第八殿閻羅都市王”。
在傳說中,都市王黃中庸負責審判那些在陽間不孝、使父母翁姑愁悶煩惱的人。這些人會被投入大熱大惱大地獄,并經(jīng)受各小獄的加刑,受盡痛苦。之后,他們會被解交給第十殿,經(jīng)歷改頭換面,永為畜類的懲罰。
都市王的形象通常被描繪為白凈面皮,雙手捧笏。這一形象體現(xiàn)了都市王威嚴而莊重的特點。
(九殿飛魔衍慶真君都市大王)白云觀藏
九殿平等王陸,專司鐵網(wǎng)阿鼻地獄,指人間劫掠者之魂。
平等王陸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殿閻王之一,司掌大海之底,西南方沃燋石下的阿鼻大地獄,又名無間地獄、阿毗脂大地獄等。阿鼻大地獄廣、深兩萬由旬,也就是九百億平方公里,是十殿閻王所掌管的最為恐怖和嚴厲的地獄之一。平等王陸還設有十六個小地獄,用于對罪人進行進一步的懲罰。
平等王陸的前世身份尚未明確,但據(jù)傳說他是一位極其公正無私的閻羅王,對于犯罪之人毫不留情,嚴格執(zhí)行天規(guī)地法。在陽間,如果有人犯了像十惡中的極惡等罪行,如殺人放火、斬絞正法等,就會被送到阿鼻大地獄受刑。在這里,罪人們會被用空心銅樁鎖住手足,然后煽火焚燒,燙燼心肝,極其慘烈。直到被害者個個投生,方準提出,解交第十殿發(fā)生六道(天道、人道、地道、阿修羅道、地獄道、畜生道)。
平等王的形象通常被描繪為赤發(fā)藍面,頭頂五方佛冠,雙手合十于胸前,足踏蓮花寶座。這一形象體現(xiàn)了平等王威嚴、公正、無私的特點。
(十殿五華威靈真君輪轉(zhuǎn)大王)白云觀藏
十殿轉(zhuǎn)輪王薛,專司各殿解到鬼魂,區(qū)別善惡,核定等級,發(fā)往投生。
轉(zhuǎn)輪王薛,又稱轉(zhuǎn)輪王,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殿閻王之一,專司各殿解到的鬼魂,分別善惡及核定等級,然后再發(fā)往四大部洲投生。轉(zhuǎn)輪王薛是地府十大閻羅之一,負責六道輪回,正是第十殿輪回殿的殿主。
轉(zhuǎn)輪王薛的前世身份尚未明確,但據(jù)佛教傳說,轉(zhuǎn)輪王又作遮迦越羅、轉(zhuǎn)輪圣王、轉(zhuǎn)輪圣帝、輪王等。他負責審判在陽間行善積德的人,根據(jù)其生前的善惡行為,將其分為男女壽夭、富貴貧賤等不同的等級,然后發(fā)往四大部洲投生。這個過程被稱為“六道輪回”,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轉(zhuǎn)輪王的形象通常被描繪為雙手捧笏,頭戴五佛冠,身穿袞龍袍,足踏蓮花寶座。這一形象體現(xiàn)了轉(zhuǎn)輪王威嚴、莊重、慈悲的特點。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可以查閱相關的歷史文獻或咨詢歷史學家以獲取更詳細和準確的信息。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傳說和神話并非真實存在的歷史事件或人物,而是人們根據(jù)想象和信仰創(chuàng)造出來的故事。)
在佛教和道教信仰中,十殿閻羅是掌管人間生死和罪惡審判的重要神祇。人們相信,在死后會接受閻王的審判,根據(jù)其生前所犯的罪孽和善惡行為,被分配到不同的地獄中受苦或轉(zhuǎn)世投胎。因此,十殿閻羅在民間信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中國古代神話和信仰中,十殿閻羅殿是地府中的審判機構,負責審判死者的罪惡,并根據(jù)其生前行為決定其投生的去處。雖然這些傳說并非真實存在的歷史事件或人物,但人們普遍相信,在陽間行為不端、作惡多端的人,在死后可能會被送到十殿閻羅殿接受審判。
具體來說,以下幾種人可能會進入十殿閻羅殿:
1. 作惡多端的人:在陽間犯下嚴重罪行,如殺人、放火、盜竊等,這些人可能會被視為罪惡深重,被送到十殿閻羅殿接受審判。
2.不敬天地、神明的人:在古代中國,人們普遍認為應該尊敬天地、神明和祖先。對于那些不敬天地、神明,甚至侮辱、褻瀆神明的人,可能會被視為大逆不道,被送到地府接受審判。
3.不孝、不忠、不義的人: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孝、忠、義等美德被視為做人的基本準則。對于那些不孝順父母、不忠于國家、不講義氣的人,可能會被視為道德敗壞,被送到地府接受審判。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傳說和神話都是基于古代中國的文化和信仰體系構建的,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可能并不完全相信這些說法。此外,即使在古代,也并非所有人都會相信地府和閻羅殿的存在。因此,這些說法更多地是一種文化象征和道德教化的手段,而非真實存在的現(xiàn)象。
十殿閻羅在中國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宗教信仰:在中國傳統(tǒng)的佛教和道教信仰中,十殿閻羅是地府中的十位主宰,負責審判和管理死者的靈魂。人們相信在死后會接受閻王的審判,并根據(jù)其生前所犯的罪孽和善惡行為被分配到不同的地獄中受苦或轉(zhuǎn)世投胎。因此,十殿閻羅成為民間信仰中的重要神祇之一,人們會在祭祀和祈福時祈求閻王的庇佑和寬恕。
2. 文學藝術:十殿閻羅的形象在中國文學和藝術作品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例如,在小說《聊齋志異》等作品中,就有許多關于地府和閻王的描寫,其中就涉及到了十殿閻羅的形象和職責。此外,在繪畫、戲劇、電影等藝術形式中,十殿閻羅的形象也經(jīng)常被用作創(chuàng)作的靈感來源,為藝術家提供了豐富的題材和表現(xiàn)空間。
3. 道德教育:十殿閻羅的傳說和形象也被用來進行道德教育。通過描繪地府中的種種刑罰和鬼魂的苦難,十殿閻羅的故事告誡人們要珍惜生命、行善積德,避免作惡多端而遭受懲罰。這種道德教育的形式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非常常見,十殿閻羅的傳說就是其中之一。
十殿閻羅在中國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既是宗教信仰的對象之一,也是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的靈感來源之一,同時還承擔著道德教育的功能。它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對于生死、善惡、報應和正義的思考和追求。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文中“十殿閻羅”的傳說和神話并非真實存在的歷史事件或人物,請理性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