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漫過窗欞時,樓道里總會飄來各家廚房的味道。紅燒肉的濃油赤醬混著清蒸魚的鮮,或是西紅柿炒雞蛋的酸甜裹著米飯的暖香,這些浮動在空氣里的氣息,比任何言語都更能勾起心底對 “家” 的眷戀。
兒時的記憶總與廚房的煙火氣纏繞在一起。清晨被煎蛋的滋滋聲喚醒,陽光斜斜地落在母親系著碎花圍裙的背影上,她翻動鍋鏟的動作帶著韻律,金黃的蛋香混著牛奶的醇厚漫進被窩,那是比鬧鐘更溫柔的起床鈴。冬日放學回家,一推開門就被排骨湯的濃香擁住,砂鍋里咕嘟咕嘟的聲響里,蘿卜在骨湯里舒展成半透明的模樣,父親總說 “多喝兩勺暖身子”,話音未落,盛湯的白瓷碗已帶著溫熱落在掌心。
后來離家求學,行李箱里塞滿母親炸的肉丸子。密封罐里的香氣總忍不住從縫隙里鉆出來,在火車硬座的顛簸里,那股熟悉的咸鮮成了對抗陌生城市的勇氣。第一次在出租屋嘗試復刻母親的菜譜,熱油濺在手腕上的刺痛,和鍋里散發(fā)出的、與記憶中相似卻又不同的味道,突然讓人紅了眼眶 —— 原來那些看似簡單的香氣里,藏著無數次的調試與用心。
成家后漸漸明白,廚房是家里最熱鬧的角落。周末的清晨,愛人在灶臺前煎吐司,孩子踮著腳扒著料理臺看蒸汽從電水壺口冒出來,自己在一旁切著草莓,三種不同的香氣在晨光里交融。偶爾加班晚歸,推開家門就撞見一鍋熱湯在電磁爐上保溫,湯面浮著細密的油花,是愛人算著時間提前燉好的。那些說不出口的牽掛,都藏在溫熱的香氣里,不用解釋,便已了然。
廚房的瓷磚上或許沾著濺落的醬油漬,抽油煙機里藏著經年累月的油垢,但正是這些帶著生活痕跡的空間里,升騰起的每一縷香氣,都是家人用味覺寫就的情書。它比 “我愛你” 更實在,比 “別累著” 更具體。
當歲月在眼角刻下細紋,那些飄在廚房的香氣會變成最清晰的坐標。無論走多遠,只要聞到相似的味道,就像瞬間被拉回那個有煙火、有溫度的屋檐下。因為我們都知道,廚房里飄出的香氣,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味道,那是家最暖的語言,是藏在煙火里的愛與惦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