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 1
愈挫愈勇的生機
盛夏的日子,日頭懸在頭頂,曬得院里的青石板發(fā)燙,連墻角那叢向來潑辣的鳳仙花,都蔫蔫地垂著頭。
一片倦怠中,西墻根下一抹濃綠卻愈發(fā)精神抖擻起來——那是祖母侍弄的一畦薄荷。
我蹲下身細看,薄荷的莖稈方方正正,節(jié)節(jié)分明,披著一層細密柔軟的絨毛。
葉子青碧,邊緣帶著細微的鋸齒,葉脈清晰。最可人的是那葉片,摸上去毛茸茸的,湊近了,一股子清冽又醒腦的辛香便直鉆鼻孔,頓時叫人精神一振。
“薄荷這東西,怪得很,踩它一腳,它倒越發(fā)長得歡實。”祖母搖著蒲扇,笑吟吟地看著她的薄荷地。
果然,靠近小徑邊幾株曾被人不小心踩倒的薄荷,非但沒有萎謝,反而從貼近泥土的莖節(jié)處,又倔強地抽出幾簇新綠的小芽,葉片格外肥厚精神,仿佛攢著一股不服輸?shù)膭艃骸?/p>
祖母常說:“草木有本心?!边@薄荷的本心,大約就是那股子踩不死的韌勁兒和愈挫愈勇的生機。
最奇妙的,是薄荷的香氣。它不像花香那般招搖,非得你湊近了才肯慷慨相贈。
它的香是長了腳的,尤其在暑氣最盛的正午,或是悶熱難耐的傍晚,那清涼辛香便絲絲縷縷地逸散開來,隨著偶然拂過的微風,悄然潛入你的呼吸,驅散昏沉。
難怪古人說“薄荷花開蝶翅翻”,這清幽之氣,卻能引來蝶翅,更拂去人心頭的躁意。
PART 02
生命里最本真的清涼滋味
祖母是薄荷的好知己。暑熱難當時,她便踱到薄荷叢邊,隨手掐下幾片頂鮮嫩的葉子。
也不多費事,有時只將嫩葉在清冽的井水里略浸一浸,便遞給我一片:“嚼嚼,管保嘴里生風。”
那葉片在齒間碎裂,一股極其清冽、帶著微麻的涼意瞬間在口中爆開,順著喉嚨滑下,仿佛一股清流直灌入焦灼的肺腑,整個腦袋都為之一清。
若逢家中有人中了暑氣,頭疼腦脹,祖母便取幾片薄荷葉,在掌心揉搓出更濃的汁液和香氣,輕輕敷在人的額角、太陽穴上。
揉碎的葉子貼在皮膚上,薄荷特有的辛香絲絲滲透,竟真能緩解那難挨的悶脹。有時,祖母還會將洗凈的薄荷葉投入粗瓷茶壺,沖入滾水。
青碧的葉子在沸水里上下浮沉、舒展,不一會兒,一壺澄澈的碧綠茶湯便成了,漾著薄荷獨有的清涼氣息。
茶水微溫時呷上一口,那清洌便順著喉嚨滑下,五臟六腑仿佛被溫柔地滌蕩過,暑熱悄然退散,周身舒泰。
這不起眼的薄荷,生于墻角,長于酷暑,既無嬌艷的花朵,亦無甘美果實。它只是默默地綠著,倔強地長著,用一身清冽的骨氣,對抗著炎炎赤日。
它不攀附,也不喧嘩,只將生命里最本真的清涼滋味,慷慨地贈予每一方燥熱的心田。
白居易曾道:“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倘若院中恰有這一畦薄荷,那煩暑便真有了消解的去處。
看著這蓬蓬勃勃的綠意,感受著鼻尖唇齒間縈繞不散的清涼,人便恍然:夏日灼人的驕陽底下,原來也藏著這般清朗自持的綠意,如同生活本身,縱有酷暑煎熬,亦總有一味微苦回甘的清涼,深藏于平凡角落,靜待有心人采擷。
作者:李勤
圖片:視覺中國 包圖網(wǎng)
設計:靳韞瑜
編輯:倪楊金子
策劃:李蕓聰 倪楊金子
監(jiān)制:王巖 高雅
主播丨李容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