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數(shù)字,往往既有表面含義,也有深層含義。
就比如今年的暑期檔票房。
暑期檔至今票房破85億元,乍一看和去年同期相差無幾。
但細看,暑期檔票房故事已經(jīng)千變?nèi)f化。
今年暑期檔前半程,可謂凄風苦雨,沒一部新片票房破10億。
直到后半程一部《南京照相館》帶熱整個影市。
總票房破21億后,平臺對影片的票房總預(yù)測,也從最開始的將將破10億,穩(wěn)定在現(xiàn)在的32億左右。
但已經(jīng)單日連冠16天的《南京照相館》,到今天也終于面臨另一部新片挑戰(zhàn),這就是近幾日氣勢如虹的《浪浪山小妖怪》。
從今天的單日票房看,兩片幾乎戰(zhàn)平。
平臺對《浪浪山》的總票房預(yù)測,也飆到了15億。相比最開始的5億左右,整整翻了兩番。
這也意味著,上半程沒一部真爆款的暑期檔,將同時擁有一部30億+爆款,和一部15億+爆款。
加上點映來勢洶洶的《捕風捉影》,可以說2015暑期檔,已經(jīng)完成逆襲。
再結(jié)合今年暑期檔已有4部電影破8分的上佳口碑,能總結(jié)暑期檔后半程的特點了:爆款終現(xiàn),黑馬發(fā)力,口碑崛起。
暑期檔票房不佳的時候,總有專家試圖從電影之外找到答案,比如“短視頻沖擊”,“單部電影吸干大盤”。
但從暑期檔后半程幾部影片出彩的表現(xiàn)看,這些都是避重就輕。
今天我們就給暑期檔后半程五部“重量級電影”,來一次“望聞問切”,看看各自的成敗,都在哪里。
而電影市場正在被徹底改變的票房游戲規(guī)則,就藏在其中。
第一部:《南京照相館》
《南京照相館》是標準的口碑引爆票房的范例。
上映第一天,影片票房還是平平無奇的6000多萬。
但在強大口碑支撐下,僅僅第二天,影片票房就破億,其后一路起飛,到現(xiàn)在票房勢頭都沒有弱下去。
已經(jīng)可以斷定,《南京照相館》就是今年暑期檔票房冠軍,同時也是暑期檔最大黑馬。
影片票房大爆,我認為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影片題材類型稀缺,而《南京照相館》讓一段歷史,重新大規(guī)模進入公眾視野。
影片做出了最好示范,就是如何用通俗化、類型片的方法,將沉重的史實變成能被觀眾感知的歷史記憶,從而實現(xiàn)與觀眾的共鳴。
其次,是影片舍棄了許多過往同類影片的套路,為影片贏得了更上佳的口碑。
比如影片沒有拍女演員衣服被撕爛的鏡頭,卻能拍出侵華日軍的獸行,這一點尤為難得。片中對毓秀的遭遇點到即止,又讓觀眾秒懂,這份對女性的尊重贏得了更多女性觀眾的認可。
又比如,影片中不再有過去同類影片中反思懺悔的個別日本兵,而是直接撕開侵華日軍的殘忍虛偽,更借主角阿昌之口說出了那句:我們不是朋友。
當然最關(guān)鍵,還是影片最終獲得了最大程度的觀眾共鳴,尤其是影片結(jié)尾,周璇的歌聲響起,今昔對照中,觀眾自然明白銘記歷史的意義。
而片中自稱熱愛中國文化的日軍軍官用毛筆寫下五個大字——仁義禮智信,也在觀眾心中有了自己的理解——
何為仁,阿昌毓秀主動把通行證讓給金家母女,是為仁。
何為義,宋班長為報恩,用生命化解照相館的危機,是為義。
何為禮,小分隊分別前夜,老金以“日行千里”剪影大戲款待眾人,是為禮。
何為智,又是老金,用手藝送出底片,不忘給日本兵補刀,是為智。
何為信,唯一逃出生天的毓秀,信守承諾將老金兒子養(yǎng)大,是為信。
只有國家強大,才能避免當年悲劇。不永歷史的血淚,是為逝者,也為今朝。
能看出來,年輕群體對這種“歷史的詠嘆”,不僅愿意買賬,而且愿意買賬的很。
誰說主旋律大片票房不行了?
第二部:《浪浪山小妖怪》
影片評分剛好和《南京照相館》打平,都是8.6分。
如果這個評分保持到最后,那么今年暑期檔的票房冠亞軍,很可能最終平分。
雖然影片勢如破竹,但還是要說一句,《浪浪山小妖怪》也有不足。
最典型的就是動作場面。
假設(shè)影片大結(jié)局四只小妖怪使出野豬猩猩黃鼠狼蛤蟆拳大戰(zhàn)黃眉大王的段落,動作水準能達到《哪吒2》的水平,票房再漲五億都不奇怪。
不過現(xiàn)在票房能起來,也不是什么出乎意料的事。
第一,在看了許多名不副實的3D動畫之后,影片以2D讓標志的上美影歸來,不僅把神話故事拍出了巨大的現(xiàn)實感,更呈現(xiàn)出標志的國風味道。
第二,觀眾巨大的情緒代入感,徹底引爆票房。
就像一則豆瓣熱門短評說的:如果我還是個小孩,或許就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淚流滿面。
影片最動人的地方在于,觀眾從一開始就明白,小妖怪的冒充會被輕易識破。
就算幫百姓鏟除一兩個小妖怪,但在彌勒佛那些大人物看來,根本不算什么。
就算不敢多說話的猩猩精最后笨拙地為自己正名——“我不是妖怪,我是齊天大圣。”
就算四人齊心協(xié)力打敗黃眉大王,也不算什么,他們甚至連名字還沒說就被打回原形,依舊是nobody,沒有逆天改命,更沒有改寫西游記故事的走向。
但并不是說,nobody成為不了somebody,他們的努力就是不重要的。
并不是說,小人物做不到我命由我不由天,日子就是不重要的。
因為大人物不在乎的奮力一搏,對我們小人物自己,是重要的。
所有能看懂電影的觀眾,都明白世界不過是走出一座浪浪山,后面還有萬重山。
所以在大部分普通觀眾的認知里,“我們和小妖怪都是一伙的”。
可能這就是小人物的命吧。
這種巨大的共情感,推著影片一路逆襲,對于觀眾來說,《小妖怪》贏了這個夏天,就好像自己也贏了。
第三部:《東極島》
《東極島》無疑是這個暑期檔,最難拍的電影,也是最標準的國產(chǎn)工業(yè)化大片。
但遺憾也在這里。
影片拍得實在不差,但平臺對影片的票房預(yù)測,卻在縮水。
看過《里斯本丸沉沒》的觀眾,應(yīng)該很熟悉東極島漁民們的故事。兩部影片其實講的是同一件事情,只是相比理性呈現(xiàn)的紀錄片,《東極島》的故事帶著更飽滿的情緒張力,也用更宏大的影像再現(xiàn)了那場了不起的海上營救史詩。
管虎駕馭大場面確實有一套。
尤其是最后幾場海上救援的戲份,當日軍一邊封鎖船艙殺害戰(zhàn)俘,一邊登上小島,虐殺手無寸鐵的大人孩子,最終激發(fā)了漁民的奮力反抗。
怒海中,震撼的視聽與洶涌的情感交織,當朱一龍演的阿赑手刃日軍,而救人的漁船千帆出海,壓抑了許久的情緒也在觀眾心里炸開,炸得酣暢淋漓。
那那排山倒海的視覺沖擊,也讓觀眾真正觸摸歷史的肌理。
但問題是,主創(chuàng)專注于打造驚艷的動作鏡頭,卻沒能講出一個更能調(diào)動觀眾情緒的故事。
從影片上半段的“忍”,到后半段的“不忍”,鋪墊時間過長,那些大場面與緊張的救援場景再精彩,觀眾也有些等太久了。
加上影片上映太晚,觀眾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一輪同類型大片的洗禮,也影響了影片的票房爆發(fā)力。
但我始終認為,現(xiàn)在影片不到7億的票房預(yù)測,始終太低了。
無論影片的創(chuàng)作誠意、制作品質(zhì)還是帶著野性美的幾位主角的表現(xiàn),都配得上更高的票房。
暑期檔還沒結(jié)束,希望影片票房還有反轉(zhuǎn)。
第四部:《奇遇》
《歡樂喜劇人》冠軍賈冰+《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季軍王皓。
兩代喜劇人,跨齡搭檔,拍出了一部品質(zhì)確實不差的喜劇,也是暑期檔少有的純喜劇,卻沒能激起太大的票房浪花,目前的平臺票房預(yù)測,也穩(wěn)在1.4億左右,問題出在哪?
影片拍得確實不差。
雖然兩個版本的自己,靈魂互換的點子不算新,
但兩個小時的電影沒有低俗網(wǎng)絡(luò)段子,認真講失意的普通人如何與平庸的自己和解,已經(jīng)是進步。
笑點也不差。
一個是熱血體育生進入放棄型中年人身體,一個被社會毒打過的職場老牛馬重返校園創(chuàng)業(yè)。
結(jié)果一個從公司年墊底逆襲成正數(shù)第一,還整頓職場得了「社交牛逼癥」。
另一個演繹了“重生之我在90年代搞抽象”。
用新時代的本領(lǐng)把冷清的小店瞬間盤活。三年連鎖,五年上市。
借用沈騰一句話,笑料比當年的《夏洛特煩惱》還要精進。
情懷用得也很精準,90年代段落里,充滿機遇與挑戰(zhàn)的時代氛圍撲面而來,帶著經(jīng)濟上行期的蓬勃朝氣。
而故事結(jié)局,當老黃和小黃互相道歉,說自己沒做好但已經(jīng)挺棒了。
成天努力但改寫不了結(jié)局的普通人有被治愈到。
如果放在五年前上映,我認為影片票房破10億都可能,無奈經(jīng)過近幾年多部低評分高票房的喜劇大片的“收割”之后,觀眾也對喜劇產(chǎn)生了審美疲勞。
另外,雖然電影拍得很不錯,卻缺乏能夠足夠出圈的梗和引人討論的點,都導(dǎo)致影片氣勢不足。
影片中,當《愛拼才會贏》的流行樂在街頭巷尾響起,你會不由自主地回到記憶中的那個夏天。
而影片質(zhì)量不低,票房卻遠不如近年許多喜劇票房黑馬,或許只是因為錯過了喜劇最好的夏天。
第五部:《捕風捉影》
《捕風捉影》無疑是近幾年最好看的成龍電影。
但除此之外,影片也算得上近5年最佳警匪片。
雖然翻拍自銀河映像經(jīng)典游乃海導(dǎo)演的經(jīng)典港片,但電影完全是新的味道。
成龍在片中率領(lǐng)的跟蹤隊,和“狼王”梁家輝一手栽培的“狼崽團”,不僅斗跟蹤反跟蹤,更斗智、斗心眼。
這幾年對成龍動作片失望的觀眾看之前還存疑,但點映口碑出爐,觀眾的一致感嘆是:終究還是小瞧了成龍。
71歲,實打?qū)嵟牡恼嫒瓕嵞_不止,還拉上60多的梁家輝,演1對30的走廊里白刃戰(zhàn),梁家輝匕首一出,直接獲封“成龍接班人”。
全片跑酷,槍戰(zhàn),近身格斗術(shù),軍斗術(shù),挨個上。
但影片不止單純地打打殺殺,更是一場暗潮洶涌的心理戰(zhàn)。
不僅有正邪對決,有傳統(tǒng)警匪對上高科技人工智能,更帶著匪幫內(nèi)部的互斗。
近十年來,一直試圖重現(xiàn)傳統(tǒng)動作片輝煌的成龍,這是打得最爽、最過癮的一次,也是距離目標最近的一次。
當你看到成龍和梁家輝的結(jié)局solo打戲就知道,哪怕這些港片老臉不復(fù)巔峰,但那股拼到盡的港片精神,令他們依然是無可替代的存在。
《捕風追影》不僅證明了成龍尚能吃動作這碗飯,也證明了一拳一腳打出來的動作片還沒死。
影片小規(guī)模點映到現(xiàn)在,票房已破2600萬,口碑一邊倒,我認為正式上映后破5億沒懸念,甚至有機會沖10億,成為近年成龍票房口碑雙最高影片。
對暑期檔的總結(jié):票房游戲規(guī)則,徹底變了
如果對照暑期檔上下半場的表現(xiàn),很容易得出一個結(jié)論,就是觀眾的電影消費力依然很強,但電影票房的游戲規(guī)則,徹底變了。
首先,是過去的大導(dǎo)演們,過去的票房法則,不再所向披靡。
相信大家也已經(jīng)看到了,幾個昔日大導(dǎo)演在這個暑期檔的票房表現(xiàn),都不算太好,但其實大導(dǎo)演們表現(xiàn)平淡背后,是他們熟悉的票房游戲法則,已經(jīng)變了。
這個暑期檔,讓我再次想起陳思誠5年前的一番預(yù)言。
2020年的北影節(jié)論壇上,陳思誠談到,什么樣的電影才會在院線市場大放異彩?他認為有兩種。
第一種,工業(yè)水平高的大片,能帶給觀眾絕對震撼的視聽體驗;
第二種,社交屬性強、話題度高的電影。
五年過去,今年暑期檔,這個預(yù)判失效了嗎?
沒有,但合二為一了。
發(fā)現(xiàn)沒,領(lǐng)跑的《南京照相館》和《浪浪山小妖怪》,實際上既算是工業(yè)水平高的大片,也是話題度高的影片。
相反,如果只占一頭,比如工業(yè)化水平一流,但共情效果一般的《東極島》,票房爆發(fā)力就不足。
說到底,電影圈的“天”,變了。票房游戲規(guī)則,從根上就不同了。
其二,是新的票房游戲規(guī)則,開始重塑電影市場。
有哪些新的票房游戲規(guī)則呢?我認為有三個。
第一,電影消費,正在從影視娛樂消費,變成現(xiàn)象式消費。
今年暑期檔,電影票房高的更高,低的更低,票房加倍向爆款集中。
結(jié)果就是,要么吃肉,要么餓著,吃不著肉喝碗湯的時代一去不返。
因為這屆觀眾太聰明了,口碑差一口氣的影片,很快會被觀眾放棄,所有人都會涌入現(xiàn)象級影片的影廳。
第二,是高口碑和高票房影片,正在重合。
不拿看出,這個暑期檔,口碑最好的電影,也是票房最好的。
豆瓣評分并列第二的《南京照相館》和《浪浪山》票房也領(lǐng)先,
評分第一的《羅小黑戰(zhàn)記2》票房也不差,總票房預(yù)計能到5億。
豆瓣8分的《戲臺》票房預(yù)計能到4億多,也算沒耽誤陳佩斯一番心血。
但爆款的口碑門檻高了,留給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路徑也變窄了。
曾經(jīng)的爛片爛得千姿百態(tài),還能撈一筆就走的日子,再沒有了。
那除了口碑,還有什么是票房制勝之道?
就是第三點,觀眾共情比任何時候都重要。
這屆爆款,已經(jīng)不是由既有的爆款模板拼湊而成的故事。
也無法根據(jù)市場風向簡單做出計算。
因為觀眾變得比什么時候都快,去年的爆款模板,放今年觀眾就跟你再見了。
對這屆觀眾來說,看好電影當然重要。
但電影讓自己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才是看電影真正的價值與意義。這是《南京照相館》的爆款之道,也是《浪浪山小妖怪》的爆款之道。
道理很簡單,很好懂。
做起來卻很難。
說一千道一萬,唯一能讓觀眾買單的爆款之道,就一條:首先,觀眾不傻,你得是最好的電影。
其次,你的讓觀眾相信,這說的就是他們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