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5年,藥明康德迎來創(chuàng)立25周年的重要里程碑。值此契機,我們向所有與我們共同書寫產(chǎn)業(yè)變革篇章的科學家、醫(yī)藥人和投資者致以衷心感謝與誠摯敬意,也特別推出“致敬時代”系列,回顧全球同仁如何借助科學與合作的力量,不斷拓展治療邊界、改善患者命運。
四分之一個世紀的堅守,只為加速每一款新藥的誕生。下一個25年,我們將繼續(xù)心懷感恩與敬畏,依托獨特的CRDMO模式,與全球伙伴攜手同行,共赴健康未來。
在人類與疾病的抗爭史上,很少有疾病能夠被完全消滅,但丙肝很有可能成為一個例外。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已經(jīng)把“2030年消除丙肝”作為目標。
從曾經(jīng)“沉默的殺手”,到如今泛基因型藥物締造99%的治愈傳奇;從干擾素時代患者與不良反應的搏斗,到如今患者口服藥物短短數(shù)月就能獲得治愈——這場持續(xù)幾十年的科學征程,不僅改寫了無數(shù)患者的人生軌跡,更創(chuàng)造了現(xiàn)代醫(yī)學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奇跡之一。尤其過去二十多年間,科研人員和產(chǎn)業(yè)界人士共同努力、不懈探索,成功開發(fā)出直接抗病毒藥物(DAAs),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丙肝治愈的奇跡,也給予我們繼續(xù)探索前路的勇氣。
藥明康德在成立至今的25年里,不僅見證了產(chǎn)業(yè)攻克丙肝這一輝煌篇章,更始終與全球合作伙伴并肩同行,為戰(zhàn)勝丙肝這一頑疾貢獻了力量。正是這樣的歷程與積淀,讓我們更加堅定信念,持續(xù)賦能和支持我們的客戶,攜手向更多、更具挑戰(zhàn)性的疾病發(fā)起挑戰(zhàn)。今天這篇文章將再次回望這段科學傳奇,點亮丙肝攻克歷程中的那些里程碑時刻,并向為這一成就付出汗水的每一個人致敬。
圖片來源:123RF
科學界接棒合力,揪出“沉默的殺手”
被現(xiàn)代醫(yī)學確認的丙肝病毒,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流行的黃疸性肝炎。然而,人類真正認識丙肝病毒不過短短三十多年的時間。1965年后,乙肝和甲肝病毒相繼被發(fā)現(xiàn),但當時的一位科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教授很快發(fā)現(xiàn),它們并不是肝炎病毒的全部。因為,在輸血后發(fā)現(xiàn)的肝炎樣本中,有近80%病例既不屬于乙肝也不屬于甲肝。這也就意味著,至少存在第三種肝炎病毒,和乙肝病毒一樣,以血液等體液為傳播途徑,隱匿在人群中無聲地傳播,成為影響輸血乃至人類健康的潛在風險。1975年,阿爾特教授團隊將其命名為“非甲非乙型肝炎”。在之后長達15年的時間里,受當時的醫(yī)學研究手段所限,科學家們始終未能窺見這第三種肝炎病毒的真容。
1989年,邁克爾·霍頓(Michael Houghton)教授團隊利用分子生物學克隆技術分離出了丙肝病毒的RNA片段(HCV-RNA),才真正揭開了丙肝病毒的神秘面紗。這一突破使得丙肝檢測進入了精準診斷的新時代。隨著丙肝檢測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標準化檢測方案的全球推廣,到1992年,丙肝病毒幾乎已從輸血及血制品供應中絕跡,每年讓數(shù)百萬患者免受丙肝感染。
圖片來源:123RF
在完成“發(fā)現(xiàn)丙肝病毒”這關鍵一步后,故事本應沿著“從確定分子,到尋找靶點,再到對癥下藥”的常規(guī)路線順利走下去,但很快躊躇滿志的科學家就遇到了新麻煩:丙肝病毒極難在實驗室環(huán)境下進行復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得不到實驗材料的科學家要如何研究丙肝的病毒構成和生命周期?又要用什么來研發(fā)針對性的抗病毒藥物?
問題又回到了丙肝病毒本身。很快,查爾斯·萊斯(Charles Rice)教授和拉爾夫·巴滕施拉格(Ralf Bartenschlager)教授在攻克“讓活細胞被丙肝病毒感染”這個難題上取得了突破。萊斯教授比較了大量從患者體內(nèi)分離出的丙肝病毒RNA,成功找到了它們的“共有序列”。兩年后,在萊斯教授的研究基礎上,巴滕施拉格教授更進一步找到了首個能讓丙肝病毒進行高效復制的細胞系。這兩則重磅消息意味著,科學家們至此終于有了能用來篩選丙肝藥物的工具,為開發(fā)直接抗病毒藥物奠定了基礎。
2020年,為表彰阿爾特教授、霍頓教授、萊斯教授三位科學家在丙肝病毒發(fā)現(xiàn)上的重要工作,諾貝爾基金會授予了他們當年的。
▲202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得主Harvey J. Alter博士、Michael Houghton博士和Charles M. Rice博士(圖片來源:參考資料[5])
曙光到來:第一代直接抗丙肝病毒藥物破冰
在這個基礎奠定之前,丙肝被視為極難治療的一種肝病,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案是干擾素合并利巴韋林(一種廣譜抗病毒藥物),但這樣“一刀切”式的“標準方案”會引起極大的不良反應。科學家一直在探索丙肝治療的針對性抗病毒藥物,以避免藥物對身體其他部位的傷害。
20世紀末,隨著丙肝病毒體外培養(yǎng)的難題被攻克,這為科學家研究其成分和生命周期提供了必要條件。通過不斷實驗篩選,科學家發(fā)現(xiàn)NS3/4A蛋白酶、NS5A蛋白和NS5B聚合酶具有成為抗丙肝病毒靶點的潛力。其中NS3/4A蛋白酶催化丙肝病毒非結構蛋白水解成熟,是丙肝病毒生活周期所必須的;NS5A蛋白上存在干擾素敏感決定區(qū),且NS5A對丙肝病毒的復制有調(diào)節(jié)作用;而NS5B聚合酶直接負責病毒的RNA復制。如果能開發(fā)有效針對這些靶點的藥物,就可以極大地干擾丙肝病毒復制。
NS3/4A蛋白酶抑制劑是最早上市的丙肝特異性DAAs。2011年以后,boceprevir、telaprevir、simeprevir等首批直接抗丙肝病毒藥物相繼經(jīng)美國FDA批準上市,“干擾素注射+利巴韋林+DAA”成為丙肝臨床標準治療方案,并將臨床治愈率從40%提高到了80%以上。
圖片來源:123RF
這批藥物的獲批上市,使丙肝患者首次看到了治愈的希望。不過這類藥物仍需與干擾素和利巴韋林聯(lián)合使用,而且它們還無法覆蓋多種不同的HCV亞型,患者也會迅速產(chǎn)生耐藥性。
重磅療法誕生:丙肝治療迎來根本性變革
在NS3/4A蛋白酶抑制劑療法為丙肝患者帶來希望的時候,其他對抗丙肝的新藥研發(fā)策略——靶向NS5A蛋白和NS5B聚合酶也早已拉開帷幕。
2005年,邁克爾·索菲亞(Michael J. Sofia)博士從工作了20余年的大藥企離開,加入了小型生物技術公司Pharmasset,開始開發(fā)靶向NS5B RNA聚合酶的直接抗病毒藥物。經(jīng)多年反復探索,索菲亞博士團隊確定了一種療效和代謝性俱佳的藥物分子,將其命名為PSI-7977,也就是后來的明星藥物索非布韋(sofosbuvir,又稱索磷布韋)。
▲Michael J. Sofia博士
2012年初,吉利德科學(Gilead Sciences)收購了Pharmasset公司,并繼續(xù)開發(fā)索非布韋。盡管此前索非布韋就在臨床試驗中展現(xiàn)了不俗的實力,但2013年1月公布的一項臨床試驗結果最終奠定了其在丙肝治療中的重要地位。在這項針對丙肝2型和3型患者的臨床試驗中,索非布韋聯(lián)用利巴韋林在沒有干擾素的情況下,只需給藥12周,患者的治愈率為100%!2013年年底,索非布韋獲FDA批準上市,成為首款無需干擾素就能高效治愈丙肝的直接抗病毒藥物。這款新藥徹底變革了丙肝的治療格局,讓患者不再受干擾素不良反應的困擾。
索非布韋的誕生被認為是科學家在丙肝攻堅史上樹立的一座里程碑。學界著名期刊《細胞》雜志稱其為“這一代人在公共衛(wèi)生領域取得的最重要成就之一”。索菲亞博士也因其在丙肝藥物開發(fā)中做出的突出貢獻,與前文提到的萊斯教授、巴滕施拉格教授共同獲得了2016年拉斯克臨床醫(yī)學研究獎。
▲2016拉斯克臨床醫(yī)學研究獎獲得者(圖片來源:拉斯克獎官網(wǎng))
繼索非布韋之后,更多DAAs藥物走向上市,為全球丙肝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比如同樣由吉利德科學研發(fā)的Harvoni(ledipasvir/sofosbuvir),再如百時美施貴寶公司(Bristol Myers Squibb)的Daklinza(daclatasvir),以及艾伯維公司(AbbVie)的Viekira Pak(ombitasvir/paritaprevir/ritonavir/dasabuvir)和Technivie(ombitasvir/paritaprevir/ritonavir)等,這些新治療方案不斷滿足著特定類型丙肝患者的治療需求。
其中,默沙東(MSD)的固定劑量組合療法Zepatier(elbasvir/grazoprevir,Elb/Gra)在2016年獲FDA批準上市。它由兩種新化學實體(NCEs)組成,分別為NS5A抑制劑和NS3/4A蛋白酶抑制劑。這是丙肝新藥發(fā)現(xiàn)和開發(fā)的又一重大成就,它進一步拓展了治療范圍——能同時治療HCV 1型和4型成人患者,也能聯(lián)合利巴韋林治療特定的丙肝患者群體。美國化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于2017年授予了Elb/Gra研發(fā)團隊年度“化學英雄”獎,三名藥明康德員工也位列其中。
與此同時,泛基因型丙肝藥物也逐步走進歷史舞臺,比如吉利德科學的Epclusa(sofosbuvir/velpatasvir)和Vosevi(sofosbuvir/velpatasvir/voxilaprevir),艾伯維公司的Mavyret(glecaprevir/pibrentasvir)等等。這些泛基因型方案可對多個甚至所有主要的基因型和基因亞型丙肝患者有效,也使患者的治療更加便利。
在中國,歌禮的戈諾衛(wèi)(達諾瑞韋)和新力萊(拉維達韋)、銀杏樹藥業(yè)的凱力唯(可洛派韋)、圣和藥業(yè)的圣諾迪(奧磷布韋),以及東陽光藥業(yè)的衛(wèi)恩(依米他韋)、東英賀(艾考磷布韋)、東衛(wèi)卓(萘坦司韋)等也陸續(xù)獲NMPA批準上市,這些新藥的問世造福了更多丙肝患者,為全球攻克丙肝頑疾貢獻了重要力量。
今年5月,國際醫(yī)學期刊《柳葉刀》發(fā)表研究論文指出,在泛基因型一線用藥方案下,患者已經(jīng)實現(xiàn)“每日一次、連續(xù)12周的標準治療策略可獲得99%的高治愈率”。
治愈時代:合力推進“消除丙肝”目標
從2000年前后的世紀之交,科學界拉開了DAAs新藥研發(fā)的序幕,到如今丙肝患者僅需每日口服藥片數(shù)月就能實現(xiàn)99%的治愈率。這20余年的丙肝新藥開發(fā)歷程,無疑將在人類疾病攻克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過去十幾年間,藥明康德也積極助力全球合作伙伴將多款丙肝新藥帶到了病患身邊。
盡管與丙肝的斗爭似乎已進入尾聲,但科學家的探索腳步并未停歇。目前,甲肝和乙肝都已經(jīng)有了預防疫苗,但丙肝還沒有疫苗。而且丙肝病毒更容易變異,這給丙肝疫苗開發(fā)工作帶來了復雜的挑戰(zhàn)。此外,在全球?qū)崿F(xiàn)丙肝的直接抗病毒治療可及性依然任重道遠。世界衛(wèi)生組織更是提出了“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全球目標。
在這一背景下,藥明康德也將持續(xù)發(fā)揮一體化、端到端的CRDMO平臺優(yōu)勢,助力支持全球合作伙伴加速新藥研發(fā),共同攻克肝炎防治難題,為早日實現(xiàn)肝炎的預防、治愈與消除貢獻力量。我們也期待,在下一個25年,繼續(xù)與業(yè)界緊密攜手,砥礪前行,攻克更多疾病,將突破性療法帶給更多患者,早日實現(xiàn)“讓天下沒有難做的藥,難治的病”的愿景。
參考資料:
[1] 丙型肝炎. Retrieved August 7, 2025, from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hepatitis-c
[2] Offersgaard et al, (2023).Toward a vaccine against hepatitis C virus.Science,DOI:10.1126/science.adf2226
[3] Olafsson, et al., (2021). Cascade of care during the first 36 months of the treatment as prevention for hepatitis C (TraP HepC) programme in Iceland: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https://doi.org/10.1016/S2468-1253(21)00137-0
[4] Dalgard, et al., (2021). Hepatitis C in Iceland: a milestone for global elimination.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https://doi.org/10.1016/S2468-1253(21)00182-5
[5]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20 Retrieved October 5, 2020, from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2020/press-release/
免責聲明: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
版權說明:歡迎個人轉(zhuǎn)發(fā)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jīng)授權以任何形式轉(zhuǎn)載至其他平臺。轉(zhuǎn)載授權請在「藥明康德」微信公眾號回復“轉(zhuǎn)載”,獲取轉(zhuǎn)載須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