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 民聲的回鳴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溫度
開封筒子雞,“豫”吃“豫”好吃
文/布瑞茲
1990年代的長久友情
鑫鑫的父母是老杭州人,母親有個帆布包——不是用舊了舍不得扔,而是當作紀念品與回憶的寄托一直留存著。包里裝著她視若珍寶的老物件:泛黃的農(nóng)業(yè)機械訂貨單、磨破邊的齒輪圖紙,還有幾張和老張師傅等人的黑白合影。這包洗得發(fā)白,邊角磨得毛毛糙糙,可任憑怎么搓揉,機油混著藍黑墨水的氣兒總像長在布里,去不掉—— 許是當年在開封駐廠的歲月,把味兒深深烙進了布紋里。那時候她跑農(nóng)業(yè)機械廠站看產(chǎn)品、訂合同,訂貨單總折成小方塊塞工作服口袋里,邊角被齒輪圖紙磨得毛邊拉碴,跟被小貓啃過的餅干似的,帶著點被歲月優(yōu)待過的俏皮痕跡。
老張師傅是廠里的老技工,老家開封周邊,跟鑫鑫父母算遠親。杭州叫化童雞是江南名吃,開封筒子雞更是響當當?shù)脑ゲ舜?,當年隨著新開的鐵路和老運河漕運的船只銷往大江南北,吃過的沒不夸的。那會兒老張總穿件藏青色工裝,袖口的黃油漬洗不凈,總留著印子。鑫鑫的母親常說,頭回見他遞油紙包,正是天擦黑,暮色往會議室里鉆的時候。他對大家說:“先別加班了,快嘗嘗咱開封的筒子雞。”厚厚的牛皮紙被油浸得發(fā)亮,透著層琥珀色,一掀開,熱氣裹著香味直撲臉,金黃的雞皮擱瓷盤里顫悠悠的,像裹了層暖乎乎的陽光。
他們總愛在加班的夜里分半只雞吃,成了最暖心的 “打牙祭”。鑫鑫的母親愛把最油亮的雞皮夾給老張,說那形狀跟圖紙上的圓錐齒輪一個樣。“齒輪得咬得緊,鹵味也得裹住每根骨頭?!彼龑χ泄獾碾u骨比劃,老張就拿粉筆在黑板上畫齒輪,齒尖上還沾著沒擦凈的油星子。后來鑫鑫的母親翻那些泛黃的訂貨單,背面竟有半枚油乎乎的齒輪印——是老張用雞骨頭畫的,現(xiàn)在想起來都覺得逗。
2014年的雪夜尋味
鑫鑫跟妻子、女兒頭回從杭州去開封,是2014年臘月,正下雪。鑫鑫手里攥著幾張老收據(jù),就是從母親那個帆布包的寶貝里翻出來的。有的紙邊褪成淺黃,有的上面還寫著“開封的雞皮亮得很,能照見齒輪樣兒”。按收據(jù)上的地址找過去,是家百年老店,門楣上“中華名吃”的金字牌匾亮閃閃的,一看就透著厚重的底氣。臨街的玻璃柜正往外冒白氣,鑫鑫忽然站住腳,眼里閃著光,像個小伙子般,手指在玻璃上按出個模糊的圈。
“跟我媽說的一模一樣!”他盯著老師傅下刀的架勢,刀刃劃過雞皮的輕響,真跟母親說的那樣——像當年會議室里翻圖紙的沙沙聲。接過瓷盤時,油亮的雞皮映著暖光,咬一口,清正的咸鮮混著八角香在舌尖炸開,大冷天里透著股熱乎勁兒,三十年的日子仿佛都燉進了老鹵。鑫鑫忽然笑出聲,妻子和女兒也跟著“咯咯”地開心?!霸瓉砦覌尶傉f的‘齒輪味’,是油香在牙縫里打轉(zhuǎn)的感覺哦!”
捧著油紙包走在鼓樓大街,雪粒子落在頭發(fā)上沒化。鑫鑫說起爸媽退休后總翻開封的老照片,照片里有倔強挺立的鐵塔,有廠站門口繁茂的老槐樹,有開得熱熱鬧鬧的各色菊花,還有老張舉著半只雞的幽默模樣。“我媽說,那時候開封的冬天,空氣里都飄著鹵料的真味兒?!?路燈把他們仨的影子拉得老長,突然覺得,這口從開封到杭州的筒子雞,吃的哪是食品的咸鮮醇正,分明是咱老百姓嘗到的最實在的幸福感覺。
2025年四月的開封重逢
鑫鑫的母親今年六月就七十四歲了。開春四月,天氣還涼,鑫鑫陪爸媽回開封看看。不少老字號的招牌刷了新漆,“中華名吃”的匾額依舊醒目,邊角還留著當年的齒輪花紋。老張師傅在餐館門口等著,頭發(fā)全白了,身子骨倒硬朗。天有點涼,穿件薄羊絨衫,見了他們笑得嘴都合不上?!岸计呤脦椎娜肆?,身體沒大毛病,還算健康,能再見到,真好——這把年紀,自己注意著點,好好保護自己,比誰照顧都要強?!宾析蔚哪赣H說他搓手的模樣一點沒變,說話還是那么爽快利落。這十幾年,老張憑著做筒子雞的老手藝,帶兒子女婿開了店,將這道全國名吃做得愈發(fā)地道,南來北往的食客特意尋來嘗鮮。
大堂里,搪瓷杯子碰得叮當響。老張翻出張泛黃的合影:“你看這缺角,是當年你夾給我的雞皮尖,我總說該畫進圖紙當比例尺?!宾析胃赣H眼角的褶子里落著太陽光,接話道:“這些年我到處都找遍了,就沒遇見過能‘裹住整座城煙火氣’的這口香?!?/p>
老張轉(zhuǎn)身進了后廚,親手端出個托盤,三只油紙包碼得整整齊齊,旁邊還壓著半張畫滿字的便簽?!袄消u按著你們當年一再提醒的,火候一點不含糊,跟咱當年對齒輪似的,得嚴絲合縫?!彼f過個厚實的保溫箱,“特意做的棉墊裹得嚴實,路上不怕涼。” 鑫鑫的父母趕緊接過來,指尖在油紙上蹭了蹭,好像又摸到了1990年代的熱乎氣。
鑫鑫發(fā)動車時,老張揮著戴袖套的手,身影越來越小,親情友情卻離得越來越近。鑫鑫的母親摸著保溫箱,突然說:“當年開封的朋友們總說,筒子雞的好鹵味就像過日子,得用心熬才出正味兒。”紙包里的香味飄進車廂,時光仿佛打了個轉(zhuǎn),幾十年的日子,都萃取成了這股咸鮮。
杭州家里的沁人香氣
鑫鑫陪父母回杭州家的第二天晚飯,他們特意擺上母親從開封新買回來的細瓷盤——盤底印著包公湖的漣漪和鐵塔的剪影。他們把筒子雞放涼再吃,三層油紙一剝,緊致的雞皮在燈光下透著潤潤的光,香味干干凈凈飄漫開來。鑫鑫這趟陪著去了開封,家人特意讓他先嘗第一口:溫涼如井水鎮(zhèn)過的瓜果,清清爽爽,肉質(zhì)緊實帶勁,不松不柴,剛好。鹵香裹著肉汁滿口清爽,好吃。鑫鑫的女兒舉著筷子要夾雞腿,爺爺笑著攔了下:“等等,拍張照片發(fā)微信給你張爺爺家看,讓他也高興高興。”鑫鑫又夾了兩塊,和妻子咂摸著這味道:從雞皮的脆到肉質(zhì)的韌,從鹵料的醇到余味的鮮,從用鹽的精準到口味的地道,真是吃出了干凈和純粹的感覺,特色鮮明。
開封的筒子雞,就著兩口小酒,越吃越有勁兒。它就像個時光罐子,裝著老技工在圖紙邊的玩笑,裝著鑫鑫父母那代人青春里的機油與墨香,裝著老友重逢時沒說出口的“有你們在真好”。那些總被念叨的味道,從來不止是舌尖的記憶,更是日子慢慢熬出來的暖——就像開封這座大城,越老越有滋味,越念越讓人心里發(fā)亮發(fā)燙。
今年夏天,鑫鑫和妻子因事再去開封,鑫鑫的母親早早就給老張打電話:“留只最好的,得帶油亮的雞皮尖?!?和張叔叔見面,鑫鑫送上專買的杭州叫化童雞,接過特制的開封筒子雞,掌心相觸的那陣熱乎勁兒,想必和三十年前的老人們是一模一樣。
或許這就是人間至味,得經(jīng)些時光才懂。像老鹵越熬越濃,像老朋友越處越親,等霜雪落滿鬢角,才品出最綿長的甜。開封筒子雞,真是“豫”吃“豫”想吃,“豫” 想“豫”美麗。這座千年古都的滋味,藏在鹵香里,浸在時光中,長在希望間,讓人念起就暖,盼著它永遠鮮活明亮。
作者:布瑞茲(筆名),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投稿請加微信:duijiudangge63
美國英國本科研究生申請咨詢請加微信:StellarAdmin
~the end~
非常推薦這個英美中學生寫作比賽的講座,對寫作感興趣的學生很有幫助,講座presenter Sophia秋天入讀斯坦福英語文學專業(yè),三個比賽都參加過,Scholastic得過金獎,John Locke也得過獎,掃碼入群支付¥70報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