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在市博物館里,一場別開生面的蠟染非遺體驗活動正在這里熱鬧上演,孩子們近距離接觸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進(jìn)而增強對非遺知識的興趣。
活動現(xiàn)場,蠟染技藝?yán)蠋熞徊讲窖菔玖讼炄局谱鬟^程中的關(guān)鍵技巧,孩子們圍坐在一起,眼神專注地盯著老師的操作,時不時還會舉手提出自己的疑問。家長們則在一旁陪著孩子,和他們一起拿起畫筆構(gòu)思圖案,握著蠟刀小心翼翼地在布上勾勒線條,再跟著步驟完成染色、漂洗等環(huán)節(jié),整個過程中,場館里不時響起討論聲和歡笑聲,氛圍十分活躍。
來自四川達(dá)州的胡霞一邊幫孩子扶著布料,一邊笑著說:“讓孩子親手做一做,比單純看介紹印象要深得多。這次來安順避暑,除了納涼,還能參觀博物館、體驗蠟染,感覺行程充實了不少,也更有意義?!?/p>
市博物館館長張凌告訴記者:“本次活動不光本地娃愛,外地游客也青睞。原本計劃招募25個小朋友參加,因許多避暑游客積極報名,我們臨時調(diào)整,又多加了7個名額。說明非遺體驗?zāi)茏尡苁钪酶袃?nèi)涵和深度?!?br/>據(jù)了解,為了讓暑期的博物館更“有料”,市博物館已計劃在八月底再推木雕非遺體驗活動。屆時,孩子們將有機會拿起刻刀,在木頭上雕琢屬于自己的創(chuàng)意,讓這個夏天的文化探索之旅繼續(xù)升溫。
這個暑假,博物館不再是“安靜的展廳”,而是變成了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活課堂”。在這里,孩子們用雙手觸摸傳統(tǒng),用笑聲回應(yīng)傳承,讓非遺的種子在夏日時光里悄悄發(fā)芽。
安順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胡典 陳思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