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把放大鏡放在陽光下,它所聚焦的光線能讓干柴起火。
但你知道嗎,一輛新能源車的玻璃放在烈日下,它也有起火的能力——讓車里的駕乘者曬得冒火!
對此,很多車企都在宣傳自家的汽車玻璃,具有99%的隔熱能力。這是真的嗎?今天,我們就用檢測來戳破營銷濾鏡。當全新MG4、小米SU7(參數丨圖片)和比亞迪海豚在烈日下暴曬時,專業(yè)汽車自媒體二師兄玩車就用紫外線、紅外線檢測儀等等設備給我們帶來了真實的數據。
隔絕紫外線,怎樣最有用?
在太陽的七種光線波段中,紫外線雖然是不可見光線,但它的殺傷力驚人:當人體長期暴露在紫外線的輻射下,不僅會被曬黑,更有導致皮膚癌的風險。對此,側窗玻璃的紫外線隔絕能力很重要。
我們先從三款車中售價最貴的小米SU7說起,這款車的確有貴的道理。在三層鍍銀技術的加持下,這款車的前擋玻璃、天幕玻璃和前排主駕玻璃紫外線隔絕能力為100%。而即便是后側窗和后擋風玻璃,也有不錯的紫外線隔絕能力。最終,小米SU7以99.20的紫外線平均隔絕能力位居測試第一。
而在全新MG4的測試過程中,這款預售起售價7.38萬的新車超乎我們的想象。其前擋雙層鍍銀玻璃與側窗UV-IR涂層組成雙重防紫外線屏障,實測前擋與前排側窗紫外線隔絕率雙雙達到100%。與此同時,它的后排車窗紫外線隔絕能力,也表現出色,99.10%的紫外線綜合阻隔能力,接近于小米SU7。
最后的比亞迪海豚,作為一款十萬級純電動車,只能說達成了這一價位的主流水平。常規(guī)的雙層夾膠前擋玻璃和四門的單層鋼化玻璃,能隔絕一定的紫外線,而位于頭頂的物理遮陽簾也能起到良好的防曬效果,它的表現可以讓人接受。
論隔熱能力,誰才是頭號玩家?
在陽光下開車,真正讓車內快速升溫的元兇,還是太陽光里的紅外波段。對此,我們再來聊聊三款車的紅外線隔絕能力。
通過二師兄玩車的實測數據,我們發(fā)現三款車的紅外線隔絕能力排名基本上與紫外線評測項目類似:小米SU7排第一、全新MG4緊隨其后,比亞迪海豚次之。而且,這三款車的紅外線隔絕能力,都是后排優(yōu)于前排。
這樣的差異,同樣是技術路線差異所帶來的。小米SU7和全新MG7的前擋和天幕玻璃均采用了鍍銀技術,細小的金屬顆粒能夠讓紅外光被反射回去;而在側窗位置,擁有UV-IR涂層防曬玻璃,也能有效減少紅外光波的入侵,相較于沒有涂層的比亞迪海豚,防曬效果確實要好一些。
當然,海豚和全新MG4在天幕位置的遮陽簾,也相當于有了一個物理外掛,能直接呵退陽光的照射,不會讓車窗變成“鐵板燒”。
至于這三款車后排比前排更隔熱,其實是因為前排的駕駛者有觀察兩側環(huán)境的需求,前排側面玻璃必須要有更高的透光率。而更高的透光率,就意味著光線穿透能力要強一些。所以大家在買車之后想要貼膜的話,盡量給前排側窗貼那種高透光膜。當然,像小米SU7和全新MG4這種有UV-IR涂層防曬玻璃的車型,甚至可以不用貼膜。
實測見真章,誰能保持真正的涼爽?
為了驗證三款車的防曬隔熱能力是否與車窗玻璃的紫外線隔絕能力和紅外線隔絕能力有關,二師兄玩車還特意進行了一場實測:把這三款車用高溫炙烤三小時,分別觀測它們的升溫速度和溫度穩(wěn)定性能。
根據數據來看,全新MG4的升溫速度其實很慢,在暴曬的前六十分鐘,它的車內升溫速度要顯著低于SU7和海豚。
至于比亞迪海豚,它的升溫速度其實非??欤挥?0分鐘它的儀表臺溫度就能接近70°。此時用手去觸摸儀表臺,它就已經能讓人覺得很燙手了。
那么這樣的差異,也折射出了前擋玻璃的隔熱性能。在使用鍍銀技術后,SU7和全新MG4在暴曬一個小時左右,儀表臺溫度仍然只有五十三到五十五度,用手摸也只是比較熱而已。
而在暴曬兩個小時之后,SU7整體座艙溫度最低,MG4次之,而海豚車內溫度最高。這樣的溫度實測數據排名,也證明了三款車的玻璃隔熱性能。
結束語
通過實際的數據測試其實已經證明,小米SU7和全新MG4,憑借著玻璃涂層技術,守住了炎熱夏日里的一絲清涼。而比亞迪海豚作為一款實用主義車型,它雖然沒有太多的黑科技,但也用物理遮陽簾守住了涼爽底線。如果要你要選擇,你會選它們中的哪一款車型作為自己的夏日避暑座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