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孩子一見作文題就兩眼發(fā)黑,扶墻出走,嘴里嘟囔著“我不配寫字”,別驚訝。
這是當代教育體系打磨出來的常規(guī)反應,就像大部分成年人看到“公安局來電”時的條件反射一樣:
慌,不知所措,甚至懷疑人生。
不少家長和老師,看到孩子作文寫得“仿佛是在打仗”,字詞亂竄,語句散架,結(jié)構(gòu)松垮,第一反應是:“這孩子干脆不讀書吧?”
其實人家可能剛剛把《笑貓日記》讀成了精裝收藏本,還能把《昆蟲記》的作者名字念成繞口令。結(jié)果作文一寫,還是詞不達意、文不對題、句不成章、邏輯失蹤。
你說氣人不氣人?
但真相其實更簡單點:寫得爛,不是因為不聰明,是因為沒寫夠。
一、寫作不靠悟性,靠手感
有人說:“寫作文是靠靈感的?!蹦悄阕屓思异`感天天準點打卡、不請自來試試?靈感這玩意兒,比前任還難約,偶爾冒頭一次,大多數(shù)時候不告而別。
靠它寫作文,就跟靠買彩票致富差不多,笑死,別想。
作文從來都不是天賦游戲,而是體力活,是一項需要“磨”的活兒。磨語言,磨邏輯,磨情緒,磨到最后,像是在用心跟自己說話。
不是文采飛揚的高產(chǎn)文豪,頂多是個會修自行車的老頭,慢悠悠地把零件一個個拆下來,再一個個裝回去。
想寫好作文,得多讀、多背、多寫。聽起來俗,是吧?
但麻煩你仔細想想,有哪項技能不是靠大量練習練出來的?你要是從小練習喝酒,現(xiàn)在也能跟東北大姨拼一桌;你要是從小練習寫字,別說作文,寫份道歉信都能文采斐然,感天動地。
我們樓上住著個男孩,小學三年級時,作文差得可以上央視的“走近科學”。不是內(nèi)容差,是沒內(nèi)容,作文題叫《我的媽媽》,他寫了五個字:“我有一個媽?!?/p>
老師差點背過氣去。
后來他媽不信邪,跟他訂了“周五寫作日”制度,每周五晚上寫一篇小作文,寫完她再給點評。有時候題目都隨手亂取,比如《今天晚飯有點咸》、《我家馬桶堵了》、《鄰居的狗太吵》。
一開始還是流水賬,后來慢慢地能寫出情緒,能有起伏,甚至能鋪小包袱。
一年過去,他的作文被貼上教室墻,老師還特意用紅筆圈了幾句:“情感真摯,細節(jié)生動?!?/p>
看著他媽在樓下小賣部跟人吹牛說“我兒子能當作家”,我也忍不住感慨:
寫作,真的是練出來的,跟練俯臥撐差不多。
二、讀書是修煉內(nèi)功,不是裝飾履歷
現(xiàn)在有個誤區(qū):大家覺得多讀課外書就能寫好作文。
你問孩子:“你讀書了嗎?”他一臉驕傲:“我讀了十本查理九世!”然后你看他作文寫:“我家小狗跑了,我也跑了,我們都跑了?!?/p>
你會恨不得把查理九世全都賣成廢紙。
所以說,閱讀的關鍵不是讀了多少書,而是你讀書的時候有沒有“帶腦子”。
讀到“窗含西嶺千秋雪”,你有沒有在腦子里真切想象一下那座雪山?讀到“先天下之憂而憂”,你有沒有停下問過自己,“我憂什么”?
如果只是“眼睛走字”,腦子放空,那讀一百本也只是眼保健操。
而且,現(xiàn)在不少家長逼孩子背優(yōu)秀作文,幻想“背得多了,自然就寫得像”。這就像天天讓人看別人跳舞的視頻,結(jié)果指望他哪天跳出一套《青蛇》來。
背作文有用,但別忘了核心:你背的,是“別人”的人生。
中學那幾年,我媽突發(fā)奇想讓我背《讀者》和《意林》上的美文。她說:“看你現(xiàn)在作文像涼拌豆腐,冷冰冰沒滋味,背點有情懷的?!?/p>
結(jié)果我背了三個月,寫作文開頭都長這樣:
“在星光稀薄的夜里,我聽見心靈的吟唱?!?/p>
老師看了后沉默了三秒,說:“你在作文里成仙了嗎?”我那一刻只想找個縫鉆進去,再也不吟唱了。
后來想通了,人文氣息不能灌來,得自己呼吸進去、消化掉,再從指縫里冒出來。
三、技巧有用,但沒手感也白搭
現(xiàn)在講作文講技巧,好像只要學會“金句開頭”“排比修辭”“名人引語”,就能文采斐然。
就像烹飪課上教你“要加十三香”,但你連雞都沒殺過,十三香也救不了你那鍋煮糊的泡面。
寫作技巧確實重要,但再高明的技巧,離開了手感,都成了空中樓閣。寫作是一種身體記憶,就像彈鋼琴,指頭熟了,自然知道怎么下鍵。
你不動筆,技巧全成紙上談兵。
一篇好作文,是在不斷寫、不斷錯、不斷修改中摸出來的。就像談戀愛一樣,真正高明的撩人,從來不靠套路,是對節(jié)奏、語氣和氣氛的把握,微妙得很。
而寫作,就是跟語言調(diào)情,一來一回之間,有人寫成情書,有人寫成檢查。
比如,我給親戚家孩子輔導過一次作文題目叫《一件難忘的事》。
他寫了:“有一次吃飯,我吃了很多米飯,我很開心?!比缓螽嬶L突變:“后來我拉肚子了,就去醫(yī)院了。”
結(jié)尾還補一句:“所以我很難忘。”
我愣了一分鐘,心想:“寫得倒是符合主題,但你這個敘事節(jié)奏像跳崖?!庇谑俏易屗匦聦?,告訴他加點細節(jié)。
結(jié)果第二版是:“我吃飯的時候,媽媽看著我,爸爸看著媽媽,狗看著我們?nèi)??!焙眉一?,像是一家子上電視了?/p>
我一邊憋笑一邊幫他重構(gòu)邏輯,最后那篇作文至少有個起承轉(zhuǎn)合,狗也有了姓名叫“球球”。
從那以后,我就知道了,教孩子寫作不是講十個技巧,而是陪著他走十次迷路,才行。
說到底,作文這件事,別急,別騙,別混。
想讓孩子作文寫得好,就得承認一個扎心的事實:寫作沒有捷徑,只有路徑。路徑是啥?就是反復閱讀、反復書寫、反復修改,一點點撿拾起對語言的敏感度,對情緒的掌控力,對生活的觀察欲。
讀,是為寫墊底;寫,是把讀的變成你的;背,是在語言里扎根;練,是在思考里開花。
別拿“孩子沒天賦”當擋箭牌,絕大多數(shù)孩子不是沒才華,是沒練習。別拿“技巧都教過了”當卸責符,技巧不是萬能膠,真要寫出一篇好文章,靠的還是時間、汗水和那點惱人的自我較勁。
想作文寫得像樣,就讓孩子安心寫點不像樣的,別逼他寫滿分作文,先陪他把“寫”這事,當成一個和自己說話的機會。
而這,對于孩子來說,其實并不容易。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