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街上滿是寶雞涼皮、重慶涼皮時,南京人心中總會涌現(xiàn)出一絲念想:小時候吃的涼粉哪去了?
就是那種現(xiàn)刨涼粉,加大榨菜碎,擱點醋和稀辣椒,嘩啦一拌,酸酸辣辣,清爽開胃。
emm,你說的是老門東的黃勤記?10塊錢一碗,兩筷子就沒了,不過癮啊不過癮。
這時候,有小伙伴積極指路:老下關(guān)的旺德福砂鍋涼粉。
南京老式?jīng)龇?,百分百還原兒時味道,關(guān)鍵量管飽。
老下關(guān)成了新鼓樓,但鹽倉橋的悠悠時光里,依然流淌著老下關(guān)的市井煙火氣。
我們穿過鹽倉橋綠樹掩映的梧桐道,拐進鹽西街小區(qū),旺德福砂鍋涼粉店映入眼簾。
從姨媽手上傳承下來的夫妻店,點評上3.8分。
不搞噱頭營銷,也沒有網(wǎng)紅打卡點,三四張木桌子,店里養(yǎng)了一只黏人的小黑貓。
很符合舌尖上陳導說的,值得推薦的好吃的店,評分基本都在3.5-4分。
旺德福砂鍋涼粉店,最早開在中山橋,后來中山橋拆遷,3年前,夫妻兩將店開到了鹽西街小區(qū)。
一對典型的老下關(guān)人,人生四十載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沒繞出鹽倉橋。
店里的生意,一半是附近的原住民。
另外一半,是跨越半個南京城,尋找“小時候味道”的老南京。
涼粉、鴨血湯、砂鍋,是店里主打,但最近天熱,來吃砂鍋的人少了。
周圍老鄰居看不下去了,紛紛支招:丫頭,搞點涼皮涼面賣賣。
老板娘激情開麥:生意夠過就行啦,品種做太多,我們也吃不消。
我們大中午到店,熱得一頭汗。
老板娘讓我們先吹吹空調(diào),然后,忙不迭地給我們做涼粉。
麻溜的她,用鎪子圍著涼粉墩子刨上一圈,刮出一條條細長透亮的粉條。
刨好的涼粉三兩下堆成小山,接下來就是各色調(diào)料的主場。
倒der香油和醋,甩放榨菜,挖上一勺稀辣椒,最后淋上蒜泥鹵水。
一碗南京老式?jīng)龇鄢闪耍?/p>
在開吃之前,旋風攪拌,讓晶瑩剔透的涼粉裹上鹵汁。
一筷子下去清清爽爽,冰涼酸辣,很解熱,想要更辣一些的可以讓老板娘加辣。
在鴨血粉絲還沒有成為南京美食名片時,南京人小時候吃的就是鴨血湯。
鴨血、鴨腸,湯上面飄著一層青蒜,熱氣騰騰,咸香有味。
愛吃香菜的,再抓上一把香菜,嘖嘖。
在旺德福砂鍋涼粉店,我們也點了一份鴨血湯,用勺子一攪拌,啊,很富有的一碗了。
鴨血多多,自帶氣孔,還有不少鴨腸。
為了每天都能有新鮮鴨血鴨腸,老板娘和隔壁的松子烤鴨店結(jié)成了搭子。
別人是去zan鴨子,她是去提鴨血,拎回店里后,切塊加清水煮。
吸溜上一口鴨湯,咸鮮中帶著醇香。
鴨血細膩,鴨腸脆嫩,簡簡單單的一碗,卻是最地道的南京味。
一碗涼粉,一碗鴨血湯,涼熱組合,吃得我們直呼過癮。
我們吃完準備撤退時,有位媽媽帶著女兒到店,帶娃打卡完她兒時上的多倫路幼兒園后,就跟著導航來了。
涼粉和鴨血湯一上桌,年輕的媽媽邊吃邊驚呼:這就是我小時候的味道啊。
攝影 / 達文西
商務 / 王旭麗 (微信號:H13337716453)
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轉(zhuǎn)發(fā),謝絕轉(zhuǎn)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