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角島酒店的水晶吊燈,把大理石地面映照得光可鑒人。身著淡青色高腰襦裙的樸英姬,像一只輕盈的蝴蝶,托著沉重的黃銅托盤,穿梭在觥籌交錯的各國游客之間。她微微躬身,用流利的英語向英國客人介紹著“神仙爐”的典故,轉(zhuǎn)身又切換成標準的中文,為隔壁桌的中國游客推薦剛出蒸屜的打糕。甜美的笑容仿佛焊在臉上,一絲不茍的發(fā)髻紋絲不亂。此刻,她是朝鮮遞給世界的,一張無可挑剔的名片。
然而,當深夜的鐘聲敲響,送走最后一位客人,英姬回到更衣室,脫下那身象征著國家形象的華服,換上洗得發(fā)白的棉布衣褲。她小心翼翼地把一枚客人悄悄塞給她的、印著華盛頓頭像的“綠票子”藏進內(nèi)衣夾層——這相當于她國營工廠父親兩個月的工資。坐上吱呀作響的夜班通勤車,穿過寂靜的平壤街道,回到城郊那個沒有暖氣的筒子樓。家里,臥病在床的母親等著她帶藥回來,弟弟下學(xué)期的學(xué)費還差一大截。此刻,她是這個搖搖欲墜小家庭的頂梁柱。
這就是朝鮮女服務(wù)員們鮮為人知的雙面人生:一面是精心雕琢的國家門面,在銅盤與水晶燈的光影中起舞;一面是深陷泥濘的生活戰(zhàn)士,在柴米油鹽的縫隙里掙扎求生。
銅盤上的星光——國家名片的誕生
踏上朝鮮的土地,行程是鎖死的。游客像被無形的線牽引,只能在規(guī)劃好的“樣板間”里移動。不能隨意走動,不能擠公交,不能踏入本地人購物的商店。于是,高檔涉外酒店,成了游客窺見朝鮮的“唯一窗口”,而里面的女服務(wù)員,則成了這扇窗上最亮麗的風(fēng)景。
在平壤,羊角島酒店和高麗飯店如同雙子星,矗立在城市的心臟地帶。羊角島偏向中國游客,熱鬧喧囂;高麗則更受歐美人士青睞,商務(wù)氣息濃厚。能踏入這兩扇大門工作的女孩,無一不是萬里挑一的“國之瑰寶”。
“在這里工作,是榮耀,也是責(zé)任?!痹鴰н^團的朝鮮導(dǎo)游老金告訴我,語氣里帶著敬畏。這些姑娘大多出身“根正苗紅”的知識分子家庭,父母是教師、醫(yī)生或科研人員。選拔過程嚴苛得近乎殘酷:身高165cm以上只是入場券,面容姣好、體態(tài)優(yōu)雅是基本要求,更要查三代背景清白,政治可靠。
更令人咋舌的是她們的“硬實力”。清一色的大學(xué)本科文憑是標配。 漢語、英語、俄語、德語……至少掌握一門外語,并且是能流暢交流、介紹風(fēng)土人情的水平。在羊角島的前臺,我曾親眼見到一位叫金玉珠的姑娘,像變魔術(shù)般在英語、中文、日語、俄語之間無縫切換,幫不同國家的客人解決入住問題,臉上始終帶著春風(fēng)般的微笑。私下里,她告訴我,她還會法語?!岸鄬W(xué)一點,就能多服務(wù)一些客人,為國家多掙一點外匯?!彼f這話時,眼神清澈而堅定。
光鮮的背后,是外人難以想象的魔鬼訓(xùn)練。凌晨五點,當平壤還籠罩在薄霧中,羊角島的通勤車已經(jīng)駛過空曠的街道。姑娘們在顛簸的車廂里,借著微弱的晨光檢查妝容,默念著當日特供菜品的七國語言介紹。下班后,她們的“夜生活”常常是在員工休息室啃讀《國際禮儀規(guī)范》或《葡萄酒品鑒大全》,為即將到來的季度考核做準備。
“去年要接待一個南美的商務(wù)團,我們突擊學(xué)了三個月西班牙語?!敝形慕M的崔英子翻開她的筆記本,上面用不同顏色的筆密密麻麻地記錄著葡萄酒的產(chǎn)地、年份和風(fēng)味描述,旁邊還標注著西語發(fā)音。“現(xiàn)在,我能用西語介紹開城高麗參的藥用價值了?!彼男θ堇?,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但更多的是自豪。
這份“榮耀”帶來的回報,在朝鮮國內(nèi)已是金字塔尖。月薪大約5000朝元(約合人民幣35元),是普通工人的三倍左右。 更誘人的是那些“隱形福利”:定期配給的進口化妝品,偶爾能接觸到最新款的電子產(chǎn)品(哪怕是客人落下的舊雜志、舊書籍,都彌足珍貴)。英姬最珍視的,是更衣室儲物柜里那本東京客人遺落的《人工智能簡史》?!敖M長特批我借閱一周,”她撫摸著書脊,眼里閃著求知的光,“外面的世界,原來已經(jīng)這樣了……”
霓虹之外的真實——元山灘的煙火氣
然而,朝鮮的“美女如云”,只是游客在特定燈光下看到的局部特寫。當旅行大巴駛離平壤,開往元山,精心布置的幕布被悄然拉開一角。
在元山著名的沙灘燒烤店,海風(fēng)帶著咸腥味撲面而來。負責(zé)給我們烤肉的姑娘叫李順玉,二十出頭,穿著普通的藍布工裝,皮膚被海風(fēng)吹得有些粗糙,臉上帶著樸實的笑容,動作麻利但稍顯笨拙。她的漢語磕磕巴巴,遠不如平壤酒店里的姑娘們流利。導(dǎo)游老金在一旁解釋:“順玉是國營飯店的正式職工,她們也很優(yōu)秀,只是分工不同?!?順玉的“普通”,在見慣了高麗飯店精致面孔的我們眼中,反而透出一種未經(jīng)雕琢的真實感。
更令人深思的,是街頭巷尾的景象。在平壤火車站附近一條不起眼的小巷,昏暗的燈光下,幾位裹著頭巾、身材微胖的大媽守著地攤。一個包袱皮鋪在地上,就是她們的“店面”,上面擺著自家腌制的泡菜、曬干的蘑菇,或是手工編織的杯墊。在朝鮮,這種“擺攤”被稱為“暴利生意”,但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通常只有年滿50歲以上的婦女,才有資格申請這種“執(zhí)照”。
凌晨四點,56歲的金明淑阿姨已經(jīng)摸黑起床。她把自家后院種的蘋果仔細擦拭干凈,將腌了一冬的辣白菜裝進沉重的竹筐,用麻繩牢牢捆在那輛除了鈴鐺不響哪兒都響的舊自行車后座上。然后,她深吸一口氣,蹬上車,向著30公里外的集貿(mào)市場出發(fā)?!膀T車比汽車還快哩!”老金曾感嘆,有次他親眼看到金阿姨在崎嶇的山路上,硬是蹬著車追上了旅游大巴。
上午十點,集市迎來高峰。金阿姨的攤位前人頭攢動。突然,一名穿著制服的市場管理員踱步過來,眼神掃過她的貨物。金阿姨心領(lǐng)神會,迅速而隱蔽地塞過去一包“金剛山”牌香煙?!斑@是規(guī)矩,”她事后低聲對我們說,帶著無奈,“不這樣,他總能找到茬,說我的泡菜鹽分超標,或者蘋果個頭不夠大?!?這種勒索已成常態(tài),輕則索要財物,重則……金阿姨不愿多說,只是搖搖頭。但即便如此,她一天的毛收入有時能接近200元人民幣——這幾乎是平壤一個普通男性工人一個月工資的總和!
柔肩擔道義——撐起屋檐的女人們
在90年代那場被稱為“苦難行軍”的經(jīng)濟危機之后,朝鮮的社會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發(fā)生了微妙而深刻的逆轉(zhuǎn)。 國營工廠大面積停工,曾經(jīng)作為家庭支柱的男性,收入變得極其微薄且不穩(wěn)定。養(yǎng)家糊口的重擔,歷史性地、沉重地壓在了女性的肩膀上。
金明淑阿姨家的角色已經(jīng)完全調(diào)換:“現(xiàn)在家里就靠我這點小買賣,孩子他爸……”她頓了頓,“成了‘內(nèi)助’。”她的丈夫老樸,曾經(jīng)是國營機械廠的“光榮工人”,如今工廠常年處于半停工狀態(tài),工資時有時無,杯水車薪。老樸現(xiàn)在的主要“工作”是做飯、接送孫子上學(xué)、偶爾幫金阿姨搬運沉重的貨物。在朝鮮民間,流傳著一個苦澀的戲稱——“不能賺錢的丈夫,被叫做‘小狗’。” 街頭的常見景象是:妻子在前方奮力吆喝賣貨,丈夫沉默地蹲在身后的角落里“望風(fēng)”,或者干脆在家借酒消愁。
即使是站在“金字塔尖”的樸英姬們,也并非生活在真空。她們那微薄的35元人民幣月薪(5000朝元),在精打細算下,不僅要支付自己在平壤的住宿和基本生活開銷(雖然國家有部分配給),更要省下錢來補貼遠在家鄉(xiāng)的父母、支付弟弟妹妹的學(xué)費、甚至為家里添置點像樣的家當。每一分外匯小費,都是改變家庭命運的珍貴火種。英姬最大的心愿,是攢錢給媽媽買一臺好點的中國產(chǎn)電飯鍋,讓她冬天洗菜時少受點凍。
最令人心酸又動容的,是金明淑阿姨們的“奢侈消費”。她們對自己苛刻到極致,一個饅頭分兩頓吃,衣服補丁摞補丁。但當她們走進平壤新開張的“光復(fù)百貨”,卻會毫不猶豫地花掉積攢半年甚至一年的血汗錢——1800元人民幣,買一部中國產(chǎn)的山寨智能手機。 或者,咬咬牙,為待嫁的女兒置辦一套體面的“嫁妝”:一套嶄新的搪瓷臉盆、一床印著鴛鴦的綢緞被面、甚至是一輛象征身份的二手中國產(chǎn)電動自行車。這些消費,無關(guān)虛榮,只為尊嚴——“不想讓孩子在同學(xué)面前抬不起頭,不想讓女兒在婆家受委屈?!币晃辉谄饺来蟪前儇浱暨x被面的大媽,撫摸著光滑的緞面,眼圈微紅地說出了所有母親的心聲。
夾縫中的微光——堅韌與希望
在朝鮮這個特殊的國度里,生存本身就是一種智慧,而女性,無疑是這種智慧的集大成者。
國家機器的管控?zé)o處不在。對于街頭攤販,政府會不定期開展“嚴打”行動,沒收商品、處以高額罰款,甚至短暫拘留攤主。為了躲避稽查,金明淑阿姨們練就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本事,一有風(fēng)吹草動,卷起包袱皮就跑。許多攤點轉(zhuǎn)入了地下通道、橋洞,靠著一盞昏暗的小夜燈照明,形成了隱秘而頑強的“夜間黑市”。諷刺的是,這種“地下經(jīng)濟”在某種程度上被默許甚至暗中鼓勵。它如同毛細血管,為僵化的計劃經(jīng)濟肌體輸送著不可或缺的養(yǎng)分,緩解著物資的極度短缺,滿足著人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樸英姬們則在另一條戰(zhàn)線上尋找著突破。當新義州紡織廠的女工在縫紉機前日夜趕制出口制服,當元山港的漁婦在寒風(fēng)中修補著破舊的漁網(wǎng),她們正穿著高跟鞋,在水晶吊燈下,用流利的英語向外國客人描繪金剛山的雄偉、妙香山的秀美。她們優(yōu)雅地托起銅盤,如同托起一個國家的體面。她們是窗口,是橋梁,也是無數(shù)朝鮮普通女孩心中遙不可及的“星辰”。
金正恩時代,一些細微的變化正在發(fā)生。 平壤新建了幾個“市民綜合商場”,允許“個人經(jīng)營者”租賃柜臺合法經(jīng)營。這被視為一種政策松動的信號。在金明淑阿姨常去的統(tǒng)一市場,女性商販們的聲音明顯洪亮了許多,她們熱情地推銷商品,臉上洋溢著對改善生活的渴望。“做生意賺的錢,比在國營單位拿那點死工資強太多了!雖然辛苦,但有奔頭!”一位賣日用品的年輕媽媽這樣告訴我,她的攤位前,擺著琳瑯滿目的中國產(chǎn)洗發(fā)水和香皂。
然而,根深蒂固的制度性障礙和性別觀念,依然像沉重的枷鎖。 “我這攤兒,等我老了干不動了,我女兒是接不了手的?!苯鹈魇绨⒁掏h方,眼神有些迷茫。朝鮮的法律法規(guī)依然嚴格限制私人創(chuàng)業(yè)的規(guī)模和領(lǐng)域,像她夢想中的那間“小雜貨鋪”,目前仍是遙不可及的禁區(qū)。
深夜,羊角島酒店的燈光漸次熄滅。樸英姬拖著疲憊的身體走出員工通道,寒風(fēng)吹過,她裹緊了單薄的外套。口袋里的那張“綠票子”,似乎還帶著一絲客人的體溫。她盤算著,明天托人換成朝元,一部分寄給媽媽買藥,一部分給弟弟買本新練習(xí)冊。
與此同時,在平壤站附近幽深的地下通道里,金明淑阿姨借著昏黃的小夜燈,仔細地清點著今天賣蘋果和泡菜換來的皺巴巴的零錢。她布滿皺紋的臉上寫滿疲憊,但數(shù)錢的手指卻異常靈活。她想著家里等著她的小孫子,想著要攢夠錢,給孫子買一雙能過冬的新棉鞋。
當黎明的第一縷光再次刺破平壤的天空,樸英姬會重新穿上那身淡青色的襦裙,將昨夜所有的疲憊與憂慮藏進完美的笑容之下,再次托起那象征國家形象的銅盤。而金明淑阿姨,會再次蹬上她那輛舊自行車,載著生活的重負和微薄的希望,匯入城市早起的車流。她們的身影,共同構(gòu)成了這個神秘國度最真實、最堅韌、也最動人的生命底色——在銅盤的星光與元山的炊煙之間,奏響一曲關(guān)于生存、尊嚴與愛的,無聲而磅礴的雙重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