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三部原創(chuàng)劇集之后,“央八”終于再一次迎來了全新的IP改編劇《生萬物》,一部改編自長篇小說《繾綣與決絕》的鄉(xiāng)土年代劇。
拋開演員本身不談,這種改編自小說的電視劇,與原創(chuàng)劇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無論如何“魔改”至少還能保有一定程度邏輯性與合理性。
雖然虎頭蛇尾在所難免,雖然大團圓的結局無法改變,卻不會是一味將觀眾的智商踩在地上摩擦。
也許是小說本身所具有含金量,也是作者本身所享有的號召力,又或許是導演與編劇那讓人信服的拍攝與創(chuàng)作能力。
《生萬物》不僅請來了楊冪與歐豪作為此劇的男女主角,更籠絡了一大群堪稱老戲骨或演技派的知名演員,可以想象在開播之后的,此劇將會為觀眾呈現一幅怎樣的“群魔亂舞”畫面。
六十五歲的倪大紅,五十六歲的林永健,四十七歲的秦海璐,四十五歲的趙達,四十三歲的遲蓬。
雖然年齡并不能完全代表演技,卻無法否定這些在演技之海沉浮多年的演員,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有著對鄉(xiāng)土劇獨有的表演見解和生活經歷。
雖然相對年輕的男女主角楊冪與歐豪未必能真切體會與明白什么是“鄉(xiāng)土味”,但在這一大群老戲骨與實力派前輩面前,即便是耳濡目染幾個月的時間,也總能從他們身上看到、學到一些只有鄉(xiāng)土劇才會有的東西。
或許對于楊冪與歐豪這些年輕演員來說,這并不會完全只是一次工作經歷,而是一場讓他們成長與學習的寶貴經歷。
作為《生萬物》的原著小說,《繾綣與決絕》這部有著極高榮譽和評價的長篇小說,并不只局限于描寫特定的一兩個主要人物,更多還是將目光聚焦在了近七十年的土地變遷之上。
即便《生萬物》被改編成為一部以楊冪和歐豪為男女主角的電視劇,原著中的群像描寫也不是說被抹掉就能被抹掉的,所以這些被稱之為配角的老戲骨、實力派們,就有了更多的發(fā)揮空間與可塑性。
值得一提的是,小說的名字是《繾綣與決絕》,而電視劇卻并沒有使用書名,而是改成了《生萬物》這樣一個略顯直白的名字。
所謂繾綣(qiǎn quǎn),從情感角度來說常常帶有對人、事、物的留戀或難分難舍。
從文學角度來看,則給人一種溫柔與細膩中透露出來的憂傷感。
而決絕則是一個與繾綣有著意思上近乎相反的詞匯,無論是從情感還是文學角度來說,這都是一個毫不拖泥帶水的詞匯,一個略顯冷酷且要從情感與某些人、事、物徹底斷絕的詞匯。
或許這樣兩個有著強烈對照與張力之詞所組成的書名,正是《繾綣與決絕》所要講述故事的精髓所在,一邊是對過往的纏綿與依戀,一邊是必須與過往做出果斷的分離。
也許是《繾綣與決絕》中有著太多相對敏感與露骨描寫的關系,也許是這種有些殘忍的決絕并不適合被拍成電視劇,最終才有了《生萬物》這樣一個無比直白的名字,一個無論如何都不會與丑陋關聯到一起的名字。
所謂“生萬物”,可以解釋為“天地間的一切事物都在生長或成長”,這是在暗示自然界中春天的來臨,也是在暗示人類社會中一個新生命即將誕生并茁壯成長。
當所有一切都圍繞著“生萬物”這個主旨講述,就有可能會喪失掉文學上的善惡對立,也丟失了藝術上正邪沖突。
這或許對于《生萬物》的男女主角是一件好事,但對于《生萬物》的一眾配角卻未必有何益處。
畢竟人性這個詞從來都不只是一個正面的詞匯,即便是以樸素或淳樸為主軸的鄉(xiāng)村劇也不能免俗。
也許作為女主角的楊冪,只需要盡自己最大努力詮釋出一個時代女性該有的覺悟便足矣。
也許作為女主角的楊冪,能將自己當作一個真正從小生活在鄉(xiāng)村的普通女性便足矣。
當時代洪流沖向她時,她要做的,或許只是順應這宛如滔天巨浪的時代洪流,就足以成功到達代表新時代、新生活的光明彼岸。
或許對于楊冪來說,能走出真正村婦那般步伐,說出真正村婦那般的口語,展現出真正村婦那般的臉龐,就足以讓對她那精致臉蛋嗤之以鼻之人目瞪口呆。
如果她還能在某一些場景中與某一位或幾位老戲骨、實力派痛痛快快飆上一場大戲,或許就足以證明這個八六年生人的女娃娃,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成功蛻變成為一名真正的演員了。
關于《生萬物》的解讀暫時先寫到這里,更多精彩解讀且聽下回分解。
若覺得文章不錯,希望您可以點贊、分享與關注哦,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