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黃仔 | 撰稿: 雨山 | 責編: 雨山
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這互聯網你就上吧,一上又給自己確診一種病。
前段時間,微博有個熱搜叫#暴食 皮質醇高#,點進去看到某位博主說:「嗜甜性暴食基本上就是皮質醇炸了?!?/p>
正在吃芝士蛋糕的我停下了咀嚼的嘴,怎么個事,一直以為是自己嘴太饞,原來是皮質醇太高了?
皮質醇高意味著什么?暴食行為真的受皮質醇影響?咱們這就來好好理理皮質醇和健康的關系。
什么是皮質醇?
皮質醇是腎上腺產生的一種糖皮質激素,由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調節(jié)產生和分泌。
下丘腦、垂體和腎上腺皮質
▲圖片來源:Wikipedia
大家應該都知道皮質醇會在壓力下釋放,被稱為「應激荷爾蒙」。不管是即將被飛來的球砸中,還是面對困難的學習、工作任務,身體都會釋放皮質醇。
這是有利于生存的本能,只要我們感到威脅或壓力,身體就會做出戰(zhàn)斗或逃跑反應,而皮質醇的增加可以讓人保持高度警惕,還能提高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為戰(zhàn)斗或逃跑注入能量。
但是,皮質醇并不是只有在壓力時才會釋放,健康人體內有正常含量的皮質醇,并在一天內穩(wěn)定波動。
皮質醇能調節(jié)新陳代謝、血糖水平、血壓水平,可以通過抑制炎癥提高免疫力,還與晝夜節(jié)律有關,一般情況下晚上最低,早上最高,如果是夜班工作者或睡眠節(jié)律紊亂者會不同。
總之,因為糖皮質激素受體幾乎存在于身體所有組織中,皮質醇幾乎可以影響每個器官系統。
一天中血液皮質醇水平變化
▲圖片來源:ResearchGate
大致了解皮質醇,再回到我們開始的問題。網絡KOL說暴食、睡眠差等問題都可以歸咎于皮質醇太高,并建議大家自查皮質醇水平,是對的嗎?
大家現在都很關心健康,希望給自己的問題或狀態(tài)找到對應的、明確的原因,但是事情往往沒有那么簡單。
皮質醇高可能帶來什么?
壓力進食
有壓力就想吃,尤其想吃高脂肪、高熱量、高糖分的食物?你不是一個人。
壓力和過度進食之間的關系已經被證實,這中間的橋梁之一就是皮質醇。除此之外胃促生長素、也叫饑餓素(ghrelin),也可能發(fā)揮作用。
一項研究隨訪調查成年人的壓力和進食情況,在6個月間,49.9%的樣本體重增加,而基線皮質醇水平較高的人平均體重增加更多,也更容易暴飲暴食。
▲圖片來源:Giphy
但是,還有研究發(fā)現,這種相關性只存在于體重超重的人當中。
《nature》子刊《translational psychiatry》2020年的研究,招募了肥胖和體重健康的受試者。壓力測試后,把他們分為高皮質醇反應組和低皮質醇反應組。
結果發(fā)現,在肥胖人群中,比起低皮質醇組,高皮質醇組在壓力測試后攝入了更多食物。但是,在健康體重的人中,兩組的食物攝入沒有顯著差異。
皮質醇和進食的關聯在暴食癥患者身上更明顯。精神病學的研究發(fā)現,暴食癥患者可能存在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調節(jié)的問題,導致他們在壓力后,皮質醇水平急性激活,對甜食和暴飲暴食的渴望度顯著升高。
還有研究發(fā)現,在應對壓力方面存在性別差異,女性更可能選擇吃東西,而男性更多選擇喝酒和吸煙。
一項有超過5000名男女參與的芬蘭研究表明,女性肥胖與壓力進食有關,但男性無關。
▲圖片來源:Giphy
睡眠問題
大家都有這種經歷,壓力大時入睡特別困難,甚至可能完全失眠。
有研究表明,無抑郁癥的失眠癥患者的皮質醇水平更高,患失眠癥的成年人的睡眠障礙指標與皮質醇水平存在正相關。但是,皮質醇并不是導致失眠的主要原因。
壓力狀態(tài)下失眠,除了皮質醇可能起作用,還與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大腦神經遞質變化等有關。
這里補充一點,睡眠不足被證實可以增加白天的食物攝入,這是由于瘦素分泌減少和饑餓素增加,而且主要是對高能量、高碳水、低營養(yǎng)的食物欲望增加。
壓力大睡得差,第二天猛炫垃圾食品,體重增加,導致壓力更大,更睡不好了……一個絕望的死循環(huán),許多人的上班肥、勞累肥就是這么來的。
▲圖片來源:Giphy
皮膚問題
仍然與壓力有關,壓力觸發(fā)應激激素釋放,再對其他身體系統產生影響。
這樣的激素有很多種,皮質醇是其中一種,它與皮膚上的糖皮質激素受體結合產生作用。研究發(fā)現,銀屑病、痤瘡、特應性皮膚炎、瘙癢、紅斑等皮膚問題都與壓力有關。
壓力還會影響皮膚的屏障功能和傷口愈合能力。期末考試壓力下的學生和有面試壓力的人群,他們的皮膚屏障恢復能力會下降;焦慮和抑郁的人群傷口愈合可能出現延遲情況。
▲圖片來源:Giphy
庫欣綜合征
如果體內皮質醇長期處于高水平,可能引發(fā)庫欣綜合征。常見癥狀有:
軀干變胖,手臂和腿纖細;
臉變胖變圓,被稱為「滿月臉」;
肩膀之間脂肪隆起,被稱為「水牛背」;
皮膚出現粉紅色或紫色擴張紋;
皮膚變薄、變脆,易瘀傷;
傷口愈合緩慢;
痤瘡。
其他可能癥狀還有極度疲勞、肌肉無力、難以控制情緒、注意力或記憶力下降、失眠等。
部分女性患者還可能月經不規(guī)則或停經,臉上和身上有濃密的深色毛發(fā);男性可能并發(fā)生育能力下降、勃起困難等癥狀。
庫欣綜合征可能引起骨質疏松、高血壓、2型糖尿病、嚴重感染等并發(fā)癥,需要及時治療。
哪些因素會導致皮質醇變高?
如果是病理性的升高,也就是庫欣綜合征,許多是由于服用糖皮質激素藥物導致的。這些藥物通常用來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哮喘等疾病。長期大量使用,可能導致體內皮質醇持續(xù)高水平。
皮質醇是由腎上腺分泌的,如果腎上腺功能出現問題,比如垂體、腎上腺、甲狀腺等處長腫瘤,某些腫瘤會過度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使皮質醇大量增加,導致庫欣綜合征。
庫欣綜合征常見癥狀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9]
網友們給自己對號入座的情況大多屬于非病理性升高。
可能是由短期壓力導致。短期壓力下偶爾失眠、偶爾進食大量食物,這不是疾病,也不代表皮質醇出現異常。等讓人高壓的事情結束,皮質醇水平就會回到平穩(wěn)狀態(tài)。
如果長期處于慢性壓力中,那么皮質醇有可能持續(xù)性紊亂。
但是,慢性壓力導致的內分泌變化是非常復雜的。如果只歸咎于皮質醇、只查皮質醇水平并降低皮質醇,或許有些片面。
如果你出現了明顯的庫欣綜合征癥狀,或是真的擔心自己的皮質醇太高,建議先就醫(yī)咨詢醫(yī)生后再檢查。
如何調節(jié)?
我們沒法感受到自己體內的皮質醇水平,但我們能感受到壓力。去緩解壓力,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皮質醇過高的危害。
運動
運動在我們的內容中已經出現了很多次,沒辦法,它就是有超多好處!
幾乎所有類型的運動都能減輕壓力,安撫身體的戰(zhàn)斗或逃跑狀態(tài),增加內啡肽,減少痛苦,讓人快樂。運動還能降低靜息心率和血壓,對免疫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等都有好處。
跑步、游泳、球類、自行車、滑板、跳舞、瑜伽……有那么多種運動方式,每種都對健康有益,總能找到適合自己身體的,以及自己喜歡的,剩下要做的就是堅持下去。
▲圖片來源:Unsplash
當然,在壓力下堅持運動并不是容易的事,慢性壓力本身就會降低人運動的欲望。
為了建立運動習慣,可以緩慢、舒適地開始,不用一上來就制定很高的目標,最好能愉快地完成,這樣更容易堅持。
但是,如果只是想著等有時間了再運動,很可能一直都無法開始。
最好把運動列入日程,為它留出具體的時間。自己難以堅持的話,還可以找運動搭子,彼此監(jiān)督、鼓勵,給運動注入動力。
冥想正念
冥想原本是宗教中的打坐、坐禪,現在也是被廣泛學習的心性鍛煉。它可以減緩心率、減少呼吸頻率、降低血壓、降低血液中腎上腺素水平,相當于和壓力對著干。
最早將靈性治療引入醫(yī)學的醫(yī)生之一、哈佛大學的Herbert·Benson博士建議這樣冥想:
選擇不受打擾的、安靜的地點,時間最好在用餐后兩小時,讓身體清空;
找到讓自己身體放松的姿勢,緩慢而深長地呼吸;
閉上眼睛,試著讓大腦一片空白,屏蔽思緒和憂慮;
集中注意力在一個心理對象上,可以凝視一個中立的物體。
▲圖片來源:Unsplash
正念是冥想的一種形式,它強調專注于當下的感受,不作任何評判。
結構化的正念練習有身體掃描式冥想,在仰臥狀態(tài)下按照從頭到腳的順序,用意念感知每個身體部位;還有行走冥想,慢慢行走,走的過程中感知站立的感覺和保持平衡的細微動作。
正念還可以融入日常活動。走路時就專注于走路,調動視覺、聽覺、觸覺等全部感官,觀察路上的花草、建筑,感受天氣和溫度;吃飯時就專注于嘴里的食物,細細品嘗美味。
活在當下,全身心體驗當下,接納和善待自我,有助于減輕壓力。
如果你正因壓力大而報復性進食、睡不著、皮膚狀態(tài)差,不如試著運動和冥想吧!
早安,我愛這個世界。
參考文獻
[1] Ariana M Chao, Ania M Jastreboff, Marney A White, etc. Stress, cortisol, and other appetite-related hormones: Prospective prediction of 6-month changes in food cravings and weight[J]. Obesity(Silver Spring), 2018.
[2] Camila Hirotsu, Sergio Tufik, Monica Levy Andersen. Interactions between sleep, stress, and metabolism: From physiological to pathological conditions[J]. Sleep Sci, 2015.
[3] Benedict Herhaus, Enrico Ullmann, George Chrousos & Katja Petrowski. High/low cortisol reactivity and food intake in people with obesity and healthy weight[J].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2020.
[4] Noa Rosenberg, Miki Bloch, Irit Ben Avi, etc. Cortisol response and desire to binge following psychological stress: comparison between obese subjects with and without binge eating disorder[J]. Psychiatry Res, 2013.
[5] Ying Chen, John Lyga. Brain-Skin Connection: Stress, Inflammation and Skin Aging[J]. Inflamm Allergy Drug Targets, 2014.
[6] Lauren Thau, Jayashree Gandhi, Sandeep Sharma. Physiology, Cortisol[EB/OL]. [2025-08-15].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38239/.
[7] 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 Why stress causes people to overeat[EB/OL]. (2021-02-15)[2025-08-15]. https://www.health.harvard.edu/staying-healthy/why-stress-causes-people-to-overeat.
[8] 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 Exercising to relax[EB/OL]. (2020-07-07)[2025-08-15]. https://www.health.harvard.edu/staying-healthy/exercising-to-relax.
[9] MAYO CLINIC. 庫欣綜合征[EB/OL]. [2025-08-15].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cushing-syndrome/symptoms-causes/syc-20351310.
[10] MAYO CLINIC. Stress management[EB/OL]. [2025-08-15]. https://www.mayoclinic.org/healthy-lifestyle/stress-management/in-depth/exercise-and-stress/art-2004446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