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上,寒武紀又上演了一出“狂飆”的戲碼。其股價如離弦之箭般直奔1000元大關,市值也水漲船高,一路飆升至接近 4000億的規(guī)模。
相信不少朋友已經蠢蠢欲動,堅信著“風浪越大魚越貴”。
而巴菲特早就說過:“在別人貪婪時要保持警惕,而在別人警惕時就要貪婪?!?當整個市場都在為寒武紀的股價狂歡時,我們或許更該靜下心來,透過這耀眼的數(shù)字,看看這背后,是蘊藏著巨大的投資機遇,還是潛藏著不容忽視的風險?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步步揭開寒武紀的神秘面紗,探尋其股價狂飆背后的真相。
01
“AI第一股”
寒武紀的主營業(yè)務包括應用于各類云服務器、邊緣計算設備、終端設備中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的研發(fā)、設計和銷售。
其核心產品主要分為云端產品線和邊緣產品線,從產品收入結構來看,云端產品線占比最高,達到99.30%,邊緣產品線占比0.56%。
寒武紀上市的2020年,當年實現(xiàn)歸母凈利潤-4.35億元,截至最新完整財年的2024年,公司實現(xiàn)-4.52億元的歸母凈利潤,累計利潤增長了4.10%。
這5個年間,寒武紀有5年出現(xiàn)虧損,歸母凈利潤增長的年份達到3年,占比高達60.0%。
直到2025年一季度,營業(yè)收入11.11億元,同比暴增42.3倍;凈利潤3.55億元,首次實現(xiàn)季度盈利。
然而,高度依賴云端產品線和單一客戶群的模式,依然暴露著其增長的結構性風險。
業(yè)績連年虧損的公司,在利潤回正的一年內,股價多輪暴漲?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筆者在此進行一番梳理。
首先,最淺顯的原因就是今年Q1業(yè)績扭虧為盈,基本面得到了改善。
畢竟,這是其上市以來首次盈利記錄。
其次是吃到了“行業(yè)紅利”,不久前國家網信辦約談英偉達,市場擔憂其芯片存在安全風險,促使國內企業(yè)轉向國產AI芯片,寒武紀作為龍頭受益。
并且,板塊上,近幾個月,A股算力板塊全面走強,半導體、AI 芯片、AI 服務器、光模塊等相關板塊成為投資熱點。
此外還有一些市場傳聞的催化作用,傳言稱,公司載板在景碩明年訂了50萬顆,當下單月2萬顆,對應等效690的顆數(shù),ASP8-10W,可預期2026年帶來300億—400億元收入,且下半年業(yè)績有望超預期,全年收入有沖擊100億元的潛力。
當然,在8月12日晚間,寒武紀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關注到網上傳播的,關于公司在某廠商預定大量載板訂單、收入預測、新產品情況、送樣及潛在客戶、供應鏈等相關信息均為誤導市場的不實信息。
當然,股價上漲最直接的還是有大資金的涌入,那么是誰在重倉寒武紀呢?從東財數(shù)據(jù)來看,排位靠前的都是機構,基金公司是為了什么?當然是賺錢。
炒股比的就是一個信息差,普通股民們的信息來源怎么比得過基金公司呢?如果盲目地投入,當市場有些許“風吹草動”,基金公司“收到風”立馬離場。當眾多基金離場時寒武紀的股價還能撐住嗎?廣大股民的心臟能撐住嗎?
對于普通散戶而言,在這樣的資金博弈中,幾乎沒有抗衡之力。
并且,在歷史上,類似的案例并不少見。
就比如2015年的暴風集團,那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當時,在暴風魔鏡、VR 等概念的加持下,暴風集團上市后40天內拉出36個漲停板,一度被市場封為漲停板“神話”。
2015年5月末,其股價達到327.01元,較發(fā)行價漲了40多倍,市值達到400億元以上。
結果呢?由于公司經營不善、持續(xù)未披露2019年年報等問題,觸發(fā)退市情形,2020年深交所決定暴風集團股票終止上市,股價最終歸零,投資者血本無歸。
而寒武紀,目前其股價處于高位,若重倉機構因各種原因選擇大規(guī)模離場,龐大的賣單會迅速壓低股價。
散戶此時想賣出,卻可能面臨無人接盤的困境。
02
連虧五年
2025年4月18日晚間,寒武紀發(fā)布2024年年報,2024年公司實現(xiàn)總營收11.74億元,同比增長65.56%;歸母凈利潤虧損4.52億元。
同一天,寒武紀還發(fā)布了2025年一季報,報告顯示,公司實現(xiàn)總營收11.11億元,同比增長4230.22%;實現(xiàn)凈利潤3.55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然而,政府補助的顯著增加也為業(yè)績提供支撐。財報顯示,其他收益中的政府補助從2346萬元增至7869萬元,同比增長逾235%。
乍一看,業(yè)績大漲,但再仔細分析一下,其實它的財務數(shù)據(jù)不盡人意。
由于寒武紀此前一直虧損,無法通過市盈率進行估值,而隨著其全面實現(xiàn)盈利,最新的市盈率高達3045倍的情況下,行業(yè)情況一般是50倍,寒武紀市盈率是平均值的60倍。如果要維持目前的市值,市盈率降低到行業(yè)平均水平,業(yè)績就需要一個大幅度的增長。
那么這樣的增長有沒有可能呢?
首先從研發(fā)投入來看,2024年研發(fā)投入為10.72億元,占營收比例高達91.3%。
新一代智能處理器微架構和指令集的研發(fā),以及軟件生態(tài)建設仍需持續(xù)大量投入,在尚未形成規(guī)模效應的情況下,寒武紀這種“研發(fā)吞噬利潤”的模式或難以迅速改變。
再看現(xiàn)金流量表,寒武紀第一季度的現(xiàn)金流為-13.34億,而帳戶現(xiàn)金余額僅為6.38億。
其次,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賬款暴增,由去年年底的3.05億增至8.05億,合同負債可忽略不計,第一季度營業(yè)收入的大幅增長應源于賒銷,行業(yè)地位存疑。
最后,公司的存貨大增約十億,由去年年底的17.74億增至27.55億,高科技公司的存貨價值存疑,潛在風險較高。
所以,寒武紀的高業(yè)績報表含金量并不太高,只是“紙上富貴”而已,與其幾千億的市值不匹配。
03
寒武紀還能不能繼續(xù)漲?
不論如何,股民們最關注的當然還是寒武紀還能不能繼續(xù)漲?
首先看大盤,這波寒武紀能夠到接近4000億的市值一部分是被大趨勢資金給帶起來的。
本質是"國產替代剛需+ AI產業(yè)爆發(fā)+資本過剩"共振的結果。對于投資者而言,需穿透短期情緒,重點關注兩個信號:一是思元590在字節(jié)跳動、騰訊等大客戶的實際部署進度,二是國家大基金二期的定增參與情況。
其次看自身,寒武紀對標英偉達,如果能拿出對標的產品,那他的業(yè)績就可以兌現(xiàn),如果不行就不能。
其實在2023年,寒武紀發(fā)布了一款名為思元590的智能芯片,性能直接對標英偉達的核心產品A100。
根據(jù)測試,寒武紀的這款芯片幾乎支持當下所有的主流模型,綜合性能接近A100的80%。這讓寒武紀一度被稱為“中國版的英偉達”。
那么,多年堅持大力度投入研發(fā),寒武紀與英偉達的差距在哪?
在2024年,就有分析人士指出,寒武紀虧損的核心原因是其采用的芯片架構市場份額還很低。
在全球AI芯片市場,英偉達的GPU架構是絕對主流。而寒武紀的AI芯片采用ASIC架構,是針對人工智能特定需求的定制芯片,產品通用性上遠低于英偉達。
最后是看營收,類似這種沒有財務基本面,卻股價暴漲的公司,美股就有個特斯拉,每年幾百億地往外虧,但是市場依然看好,給了萬倍市盈率的估值。
因為特斯拉營收高,堪比一個小國的GDP,只要利潤率上來幾個點,立馬就可以把市盈率拉上來,這就是預期可兌現(xiàn)。
而在2025年一季度以及2024年的四季度,寒武紀的營收已經在逐漸地扭虧為盈。
而支撐這一業(yè)績“逆襲”的,是寒武紀在云端芯片上的想象空間。寒武紀在2024年財報中,揭示了一個關鍵轉折——其營收主要來源,從過去依賴政府項目的智能計算集群業(yè)務,轉向了云端芯片產品線。
根據(jù)2024年報,寒武紀云端產品線目前包括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智能整機。其中,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是云服務器、數(shù)據(jù)中心等進行人工智能處理的核心器件,而智能整機則是由其自研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提供核心計算能力。
反映到財報上,2024年,寒武紀云端產品線呈現(xiàn)出爆發(fā)式增長趨勢。在全年11.74億元的營收中,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業(yè)務貢獻11.66億元,占比高達99.3%。這一比例較2023年的13.5%,可以說實現(xiàn)了質的飛躍。
財報顯示,寒武紀2024年前五名客戶銷售額11.11億元,占公司年度銷售總額94.63%。
其中,第一大客戶貢獻了9.30億元的銷售額,占年度銷售總額79.15%。不過,寒武紀并未披露第一大客戶是誰。
長江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從業(yè)務結構看,寒武紀2024年云端智能芯片加速卡銷售額達11.66億元。對比來看,2023年其主要營收來源是智能計算集群系統(tǒng),判斷其下游主要客戶已由政府轉變?yōu)榛ヂ?lián)網公司和運營商。
綜上所述,關于營收能否持續(xù)增長的問題,筆者還會持續(xù)跟進。
04
結尾
回望寒武紀股價的瘋狂,我們既看到了市場對國產AI芯片的期待,也窺見了資本博弈下的泡沫陰影。
高企的市盈率、惡化的現(xiàn)金流、激增的存貨與應收賬款,以及與國際巨頭的技術代差,都像懸在頭頂?shù)摹斑_摩克利斯之劍”,提醒著我們繁華背后的隱憂。
對于投資者而言,與其在股價的漲跌中焦慮,不如多一份理性與耐心??辞迤髽I(yè)的真實價值。
畢竟,投資的本質是價值的發(fā)現(xiàn),而非賭博式的豪賭。寒武紀的故事還在繼續(xù),但其未來的每一步,都需要用實實在在的業(yè)績來書寫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