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我表妹聊天時,她苦惱地跟我訴說,自己總是聽不懂別人的潛臺詞,經(jīng)常尷尬到社死。
她說的潛臺詞是哪些呢?
比方說,如果對方反復(fù)說“不急”,其實就是要急死了;如果對方多次說“沒關(guān)系不談錢”,那就是想要錢。人心可太難琢磨了……
其實,由于我們文化中崇尚“含蓄”的觀念,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往往不會很直白地表明自己的想法,而是委婉地表示。
有時候,嘴里說的和心里想的完全是兩回事,但身處在同一個文化情景中的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當(dāng)你去別人家做客時,就有這么三句潛臺詞,表面上是熱情挽留,實際上是送客的委婉表達。
如果你聽到以下這三句話,就明白自己應(yīng)該走了。
“你先坐,我要去忙別的事”
在正常情況下,當(dāng)客人來自己家時,我們都會主動放下手頭的事情,去專門接待客人。
大多數(shù)家庭的待客之道,都是把客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會特意給招待客人留下充足的時間。
當(dāng)你去別人家做客時,如果主人家一直在說自己最近有多忙有多累,潛臺詞其實就是沒空陪你閑聊。
更直接的表現(xiàn)是,主人家直接說自己要出門辦點事了,讓你一個人在家等著。
這時候,你可千萬不要傻傻地待在主人家里等他回來,而是起身趕緊告辭。
從心理學(xué)角度來看,社交中的潛臺詞指的是雙方由于社交禮儀而說出的一些約定俗成的客套話。
潛臺詞的使用能夠維持社交的和諧,照顧到雙方的情感需求,讓社交場面不那么尷尬。
俗話說,話到嘴邊留三分,也指的是社交中潛臺詞的作用。
其實我們反過來想一想,就能明白這句話的潛臺詞。
如果主人家確實歡迎你來家里做客,無論多忙都會抽出一定的時間來讓你感受到賓至如歸。
而如果主人家不愿意和你多聊,直接說“送客”未免有些太傷人,只能通過一些借口來拐著彎表明自己的意思。
這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回一句“那你先忙,等有時間再拜訪”,就能顧及到雙方的臉面。
“要不吃完飯再走”
相比起上一句“有事要忙”,主人家邀請留下來吃飯這句更加具有迷惑性。
許多涉世未深的年輕朋友,一聽到主人家說“要不吃完飯再走”,就真的在等主人家開飯。
其實,“留下來吃完飯”也是送客的一種委婉表達。
如果主人家真想留你在家吃飯,在你做客之前就已經(jīng)張羅好了飯菜,就等你來一起吃。
相反,如果主人家臨近飯點還沒開始準備,那說明這句話只是一句客套話。
背后的潛臺詞是時間也不早了,你該回家吃飯了。
心理學(xué)家羅布特·薩默曾提出,在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個人領(lǐng)地”。
這個“個人領(lǐng)地”會按照社交中的親疏程度不同,從而展現(xiàn)出不同的范圍。
以吃飯為例,這是一個較為私人化的行為,一般總是和最親密的人一起進行。
在我們的社交生活中,當(dāng)人們說“我去吃飯了”,其實暗含的意思就是交談應(yīng)該結(jié)束了,要回到各自的“個人領(lǐng)地”了。
當(dāng)面對主人家熱情的“留下來吃飯”時,不如回一句“非常感謝,但時候不早了,我還有點別的事”。
“時間不早了”
當(dāng)你去主人家做客時,如果對方說“時間不早了”,那就是很明顯的送客了。
尤其是你剛來沒聊幾句時,主人家就一直在關(guān)切地提醒你時間,并且開始收拾桌上的東西,那送客的意圖就非常明顯了。
類似的話還有,“等會天太熱了”、“馬上要晚高峰了”等等含有時間的話,其實都是在提醒你該走了。
心理學(xué)研究表明,當(dāng)個體處于良好的社交互動時,表現(xiàn)欲和傾訴欲都會增加,最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話多。
相反,當(dāng)個體面對不耐煩的社交任務(wù)時,就會從言行舉止表現(xiàn)出抗拒。
也就是說,當(dāng)主人家不斷提醒你“時間”時,并不是關(guān)心你,而是不愿意再和你多聊一句話。
這時候如果還賴著不走,那就有點自討沒趣了。
如果遇到了這種情況,最好的方式就是說“確實不早了,那我就先走了”,給雙方都留一份體面。
總而言之,當(dāng)你去別人家做客時,聽到這三句話,趕緊告辭才是上上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