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強者總是令人忌憚,朱元璋在劉伯溫死后都還擔(dān)心他留有什么后手,專門打開棺材找證據(jù),但里面的一句留言卻讓他震驚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要說朱元璋為什么這么“小肚雞腸”,其實還是因為劉伯溫本人實在是智近乎妖。有這么一個能人志士在身邊待著,任誰都坐立不安。哪怕是他死了,也得再三確定下是否真的沒了,而不是搞一出死遁。
劉伯溫可謂是“天賦型選手”,自小就展現(xiàn)出不一般的博學(xué)聰慧。1333年,劉伯溫順利考上進士,躋身于“公務(wù)員”行列,成為一名縣丞。官雖不大,卻時時刻刻想著百姓,再加上自己為官清廉,非常得百姓的愛戴。但不是所有官員都是如他這般的“好官”。
被同僚欺壓,朝廷也腐朽不堪,不僅劉伯溫這類基層官員受到迫害,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劉伯溫不再給元朝打工,而是歸隱青田老家種地去了。隨后,一枚帝星乍現(xiàn),朱元璋準(zhǔn)備取而代之了。
不論是什么時候,人才都是急需的。1360年,朱元璋攻下金華,招攬當(dāng)?shù)卮蟛艅⒉疁?。為了搶到劉伯溫這個“指南針”,為自己照亮方向,朱元璋那可是下了十足的誠意,只為了打動劉伯溫的心。
而劉伯溫發(fā)現(xiàn)對方和自己的理念不謀而合,于是就決定跟著他大干一場。朱元璋這一步路確實走對了,他最后能夠成功,少不了劉伯溫在身邊的給他想出各種“金點子”,像很多場敵強我弱的時候,都是他拿捏了對面的弱點,專門制定出針對敵人弱點的計劃,才能獲勝。
可以說,朱家開創(chuàng)的天下絕對是離不了劉伯溫的相助。1368年,朱元璋稱帝,準(zhǔn)備封劉伯溫為宰相,但劉伯溫拒絕了。這“宰相”在別人身上,那是賞,在他身上,那就是“刀”。
畢竟跟隨朱元璋多年,他自然了解朱元璋的心思。沒有一個皇帝會心大的看著下屬比自己還厲害還有威望,所謂功高蓋主就是這樣的。
面對劉伯溫的婉拒,朱元璋自然是高興地,隨后就安排劉伯溫接了個文職,專門修編歷法律令。但即便如此,朱元璋還是時時忌憚著他。在隨后的從政生涯中,朱元璋總是不愿意聽從劉伯溫的建議,甚至是在選擇宰相的人選時,與劉伯溫背道而馳。
劉伯溫他也知道自己展現(xiàn)的才能太強,一定會遭人嫉妒,而帝王的信任又是那么的不堪一擊。1371年,劉伯溫再次選擇還鄉(xiāng)歸隱。但是回到老家后朱元璋也沒有放過他,每次有什么事還是派人來詢問他的意見。
而且朱元璋始終對劉伯溫不放心,正好身邊又有小人嫉妒劉伯溫,于是整天對著朱元璋胡編亂造劉伯溫的“罪行”,而皇帝這個位置也不是那么好做的,一點風(fēng)吹草動朱元璋就怕了,劉伯溫雖然主動化解了危機,但避免了明面上死刑,卻沒有逃過暗地里的毒藥。
朱元璋表明上自然不能對劉伯溫這個忠心耿耿的人下殺手。但朱元璋明知道宰相胡惟庸不是好人,此人正是之前劉伯溫不贊同的人選之一,卻讓胡惟庸帶著御醫(yī)去看望劉伯溫,這行為簡直細(xì)思極恐。
果然,沒有多久劉伯溫就“病死”了,而他之前就已經(jīng)猜到了自己的結(jié)局,于是他連自己的棺材都算計在了計劃中:“開館見尸著斬”這幾個字就刻在他的尸體旁邊,而且里面還有一本《大明律》來證明自己的清白,朱元璋看到了以后直接出了一生冷汗。
《大明律》是劉伯溫一生的心血之作,也是為大明而作。至此,朱元璋才反應(yīng)過來自己多么的蠢,但是結(jié)局已經(jīng)無法更改。
只能說皇帝的心思太過高深,他究竟是故意的還是真的被小人蒙蔽了雙眼,已經(jīng)無從得知,即便后來又厚葬了劉伯溫,也不過是做做樣子圖個自己心理安慰罷了,不過朱元璋也沒有放過胡惟庸這個小人,最終也被判了個造反的罪名,終究是害人終害己。
參考資料:劉基( 明初大臣、文學(xué)家)丨青田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