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置否,靠著垂直整合的能力,比亞迪在成本規(guī)模方面形成了絕對的優(yōu)勢。因此,在過去的汽車市場中,比亞迪可謂是當之無愧的“卷王”,更是價格戰(zhàn)的有力發(fā)起者。
從2023年秦PLUS以9.98萬元擊穿消費者10萬元心理防線,開啟“油電同價”時代;到2024年秦PLUS榮耀版以7.98萬元起售,混動車型首次低于同級別燃油車,帶來“電比油低”的震撼。2025年,全系車型搭載“天神之眼”且價格不變,宣告全民智駕的開啟。
毫無疑問,近幾年比亞迪用技術支撐起價格屠刀,在車市掀起驚濤駭浪,在多個細分市場成為標桿,也成為首個年銷量突破400萬的中國車企,在2024年問鼎中國車市銷量第一。在比亞迪的價格屠刀下,從自主品牌到新勢力,以及合資品牌一眾車企紛紛跟進,車市降價潮愈演愈烈。
一發(fā)不可收拾的價格戰(zhàn),讓中國車市陷入無序的惡性競爭中。所以在今年上半年,各部門紛紛出手叫停無序競爭。
效果是顯著的,6月至今已經很少有大范圍的降價。價格戰(zhàn)的硝煙看似散去,但換個角度來看,其實車企之間的競爭轉入了暗線。
如今,車企不再直接在原有車型上降價,而是將目光聚焦于新車。最近新上市的車型,瞄準的正是比亞迪現(xiàn)有的熱門車型,因為比亞迪很多車型都是該細分領域的銷量領先者。而這些新車遵循著一個相似的邏輯:車身尺寸比比亞迪同級別車型大一點,配置再多一點,而價格卻要少一點。
比如,7月上市的A9L直接對標比亞迪漢L,價格略比漢L低;8月上市的吉利銀河A7瞄準比亞迪秦(參數(shù)丨圖片)L DM-i,帶來比秦L更大的車身尺寸;名爵MG4對標比亞迪海豚,價格比海豚低;還有風云T10針對比亞迪唐DM-i;以及即將上市的吉利銀河星耀8,沖著漢L EV而來,尺寸略大。
一時間,比亞迪仿佛被眾多對手包圍,最卷選手的已經不是比亞迪了。
這種競爭策略的轉變,對消費者來說,似乎是好事,他們有了更多高性價比的新車可供選擇。但從行業(yè)角度來看,這只是價格戰(zhàn)換了一種形式。車企在新車上做文章,本質上依然是為了通過性價比爭奪市場份額,只不過競爭變得更加隱蔽。
換句話說,很多車企陷入這樣的造車的邏輯中:比對手尺寸大一點、配置多一點、價格低一點,就是成功造車的第一性原理。什么技術防火墻、品牌護城河、用戶需求……統(tǒng)統(tǒng)往后靠。
這樣的造車邏輯可行嗎?短期來看,似乎起到了一定作用。在7月比亞迪切實感受到了這波競爭帶來的壓力,其國內市場銷量出現(xiàn)下滑。但長期來看,這樣的造車邏輯和“價格戰(zhàn)”的影響相差無二。
新車打成一鍋粥,歸根到底還是性價比的競爭。一旦出現(xiàn)尺寸更大、配置更多、價格更低的選手,該產品就會被消費者拋棄。
對于比亞迪而言,如何在這場暗線競爭中突出重圍,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對于整個車市來說,學會以創(chuàng)新和品質為核心驅動力,才是造車的長久之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