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現(xiàn)實的一段話:人老了,只要你自己能動,能磨磨蹭蹭地做口飯吃,能搖搖晃晃地散步,就哪兒都別去,千萬不要指望兒女負責(zé)你的余生,不要去跟兒女們住在一起,不然,誰都不開心,你的晚年生活也一定會很難過。
歲月翻書未有聲,白發(fā)悄添、步履漸輕。
回首來路,才明白真正的家,其實是心里的安寧。
人生到了下半場,慢慢覺悟,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清靜。
人老了,骨頭微微發(fā)脆,思緒卻愈發(fā)明澈。
多少年輕時的憧憬,不過是人未到岸,對溫情的渴望——
想著兒孫滿堂,守著熱鬧的日子,盼著兒女將自己捧在春風(fēng)里,
卻常常忘了“遠香近臭”的道理:
椰殼再密,仍藏沙進縫;水雖無色,相融各異。
世代之隔,觀念漸遠。
年輕人喜歡夜里狂歡、購物吃喝、游戲為伴,
而老一輩人的節(jié)奏,如古琴緩吟,重在細品慢斟。
住得近了,是為了親情,卻往往方便了矛盾;
說一句多了,兒女嫌嘮叨;忍氣吞聲,心頭只??辔丁?/p>
俗語道:“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p>
家的距離,恰如庭前花,疏一點、更香。
獨立,是晚年最溫柔的底氣。
只要還能自己動手,哪怕飯涼些、步慢些,
也要守著清淡的小灶,自留的小院。
自足自持,無需天天把希望懸在孩子肩頭,
別讓牽掛成為綁繩,
更不要用自己的余生去拷問兒女孝心,
那份父最深的愛,本就該無條件。
記得父母的家,以前熱鬧如年,
后來院里安靜得能聽見落葉細雨。
“父母在,人生尚存歸途”;
可終究,人生是一場各自登船的遠行。
他們也曾拉著我的手不舍,
我也始終不愿放開——
可風(fēng)吹人散,河山各自蒼茫,
等懂得了釋然,才知“盛宴必散”。
親情,不該用居住捆綁,
距離,反而生出溫和與理解。
子女長大了,有自己的家庭,如同浮木漂向江流。
我們要做的,不是緊緊拉扯,
而是把目光收回來,種一盆花,讀一本書,
老友閑聊,舊曲慢酌。
山水之間,無掛無礙,總勝強塞進別人的人間煙火,
憋屈了兒女,也勉強了自己。
朱自清說,“父愛無言”,
楊絳先生也道,“我和誰都不爭”。
晚年,要給自己一份風(fēng)清月白的空間,
情深情淺,心安便好。
倘若有一天,腿腳不便,
也請順其自然,該依靠時便坦然依靠,
但沒有必要把全部幸福,
都寄托在別人的安排上。
心有所養(yǎng),無需執(zhí)念于團圓桌下的熱鬧;
一碗清粥自煮,夕陽下踱步,
自有生命的從容和尊嚴。
看淡親情的糾纏,讓愛更純粹;
不爭不搶,不去麻煩誰,
晚景自在如茶,
人生端坐時光里,
每一縷微風(fēng)都是幸福。
其實,幸福就在你轉(zhuǎn)身處,
不是依賴誰,而是忠于自己。
正如古人所言:
獨釣寒江雪,歸來仍少年。
人老不是困境,只要活得獨立從容,
人生歸處就是安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