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貴在淡泊。
一旦心淡,什么也影響不了你,什么也無法戰(zhàn)勝你。
然后,我們自身就能擁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去過上自己喜歡的日子。
但是,要想獲取良好的結果,前提就是我們能靜得下來。
就像諸葛亮所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p>
其實,做人如靜水深流。心不靜,就似渾水,啥也看不清楚。
可心一淡,事兒反倒明明白白,路也順暢起來。
心淡少執(zhí),路自通
人心里一旦裝了太多東西,就像在泥潭里走路,深一腳淺一腳,特別費勁。
同樣,人的念頭若是太多,那心思就太重,最終反而把自己絆住了。
春秋末年,范雎為秦國定下“遠交近攻”的大計,功勞赫赫,功名顯耀。
可在自己權勢炙手可熱時,他竟因一位智者點撥,主動向秦王請辭相位,退隱林泉。
在秦國權力場旋渦洶涌里,他這看淡的智慧,主動一退,反而避開了日后無數傾軋與殺身之禍。
《道德經》中有云:“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p>
不爭,不搶,心淡放下,遠離是非,這不是認慫,是智慧。
不爭,心才澄明如鏡,不搶,洞察力反而更強。
選擇淡泊,并非退縮,而是穿透喧囂的一種清醒目光,真正能為了自己的前行道路開辟了無礙通途。
所以,不執(zhí)著于得失,是非,恩怨,放下過重的欲望,讓心越空,天地之路反而越寬。
情淡少擾,人自和
與人相處,太過濃烈,或是太過計較,就像繩子打上了死結,越扯越緊。
所謂君子淡淡之交,反而如清溪流淌,自然又長遠。
唐朝名將郭子儀,一生可謂是功蓋天下。
在自己春風得意的時候,難免會有宦官魚朝恩嫉妒他,竟暗中派人挖了他父親墳墓。
朝廷震動,皇帝憂懼郭子儀造反。
可是郭子儀入朝卻含淚道:“臣常年帶兵在外,未能禁止軍士破壞他人墳塋。今日臣父之墓被掘,乃天譴,非人禍?!?/p>
魚朝恩聞之,羞愧難當。
看穿人性,看淡人情,然后顧全大局,方能展現(xiàn)出一個人的真正品質。
孟子曾言:“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p>
遇事不順,先看看自己,而不是把矛頭指向別人。
若自己遇到問題,總是習慣把手指向別人,路只會越走越窄。
情淡處人,并非冷漠,而是懂得以一種柔韌的智慧消解世間的尖刺,在寬厚中鋪設前進道路里順遂的基石。
少一點計較,就多一分從容,看淡一些,人世間才能豁然開朗。
得失看淡,運自轉
一個人若是把生活里的得失捧得太高,就無疑像背上了千斤重的包袱一樣,終究還是會壓得人喘不過氣。
凡事,看淡一點,再看得淡一點,反而能使得自己輕裝前行。
北宋名相呂蒙正初入朝堂時,時常被身邊同僚輕慢。
一日上朝,只聽見簾后有人故意高聲譏諷說:“這小子也配參政?”
但他充耳不聞,同行官員意欲追查,他卻連連制止道:“若知其姓名,恐終生難忘其怨。不如不知?!?/p>
后來他位極人臣,反而舉薦了曾譏諷他的官員,只因其確有才干。
曾國藩有言:“未來不迎,當下不雜,既往不戀?!?/p>
人生在世,若是做到了不憂將來,不擾此刻,不困過往,看淡一切,允許一切發(fā)生,那才真正活得有境界。
其實,這也并非不努力,而是專注于耕耘,不問收獲的焦慮。
一個人若是看淡了得失,便卸下了命運的重枷,讓生命的河流自然奔向開闊處。
就像一個人及時放手了,心中的重負就會卸下,腳下自然生風。
淡,并非熄滅熱情,而是洗去浮躁的塵灰,讓心靈之光重新明亮;淡,亦非放棄進取,而是撥開急功近利的迷霧,讓智慧之舟看清航道。
當人心如古井無波,世事的倒影便格外清晰;當腳步如清風過崗,命運的山路便愈顯平坦。
如此,內心淡泊者,終能在余生的喧嚷塵世里,聽見那萬物順遂的回響之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