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阿姨總覺得口腔沒啥大問題,頂多是牙齦偶爾出血、腫脹。直到有一天刷牙,嘴里居然涌出大片血絲,還有那股說不清的口臭,牙齒也開始有點晃動。當她把這個情況隨口提給體檢中心的醫(yī)生時,醫(yī)生輕輕一皺眉,很快讓她加做了血糖檢測。結果滿臉詫異,“您的血糖已經超標,建議馬上規(guī)范管理。”
其實,不少人發(fā)現糖尿病,并不是因為吃多了飯、喝多了水,而是從嘴里那點小癥狀開始的。咱們大多數人一想到糖尿病,腦子里冒出來的都是肥胖、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少),很少有人把口腔健康和血糖聯系起來??蓪嶋H上,很多權威醫(yī)生和研究明確提出:牙齦的狀態(tài),常常能揭開血糖異常的秘密。牙齦反應,甚至比血糖儀還“誠實”。有些細節(jié)你一不注意,可能就錯過了身體最早的預警信號。
到底哪些牙齦變化,是糖尿病的“報警器”?為什么糖尿病跟牙齦非得扯上關系?有什么癥狀一旦出現,絕不能拖?
不少人會納悶,牙齦頂多就是出點血,跟血糖高有啥必然聯系?真實情況是——牙齦和糖尿病其實是互相影響的。
醫(yī)學界有標準說法,牙齦健康和血糖水平是一組“雙向關系”:當血糖高時,牙齦更容易受到口腔里的細菌侵襲;反過來,如果牙周組織反復發(fā)炎,也會讓身體炎癥水平升高,進而影響胰島素分泌與利用。
舉個簡單的比喻,血糖高,就像是在原本干凈的水管里流進了糖水——滋生細菌特別快。口腔本來就是個菌群活躍的地方,糖尿病患者唾液成分發(fā)生改變,更加適合細菌“安家”。久而久之,牙齦成了最先示警的健康窗口。
而且,慢性牙周炎反過來又給身體“添堵”:發(fā)炎反應產生一堆炎癥因子,直接影響胰島素的敏感性和分泌等功能,有研究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里,牙周病發(fā)生率高達70%以上。
臨床上,很多“無聲”糖尿病患者,就是因為持續(xù)的牙齦異常才被發(fā)現。張阿姨并不是個例,越來越多的專家都提醒,假如你發(fā)現牙齦莫名其妙出現四類癥狀,切勿把鍋全丟給“火氣大”,一定要早點查查血糖狀況。
先簡單捋一遍,牙齦這幾樣變化千萬別掉以輕心,尤其是出現多項時,最好去正規(guī)醫(yī)院口腔科就診,同時加做血糖篩查:
1. 牙齦經常出血,不分刷牙還是吃飯
你可能覺得牙齦出血只是用了新牙刷或吃了熱燥的東西,可其實,血糖長期偏高容易導致牙齦毛細血管脆性增加,修復能力下降,哪怕輕輕一碰都容易滲血。刷牙、咀嚼時反復出血,就是典型的早期信號。
2. 牙齦反復腫脹、發(fā)紅
糖尿病患者口腔中的有害菌非常“活躍”,局部免疫力下降,牙齦不僅容易潰爛、紅腫,而且消下去沒幾天又復發(fā)。尤其是腫脹范圍在多顆牙之間來回出現,很少自己消退。
3. 口氣異常,刷牙也去不掉
這是不少中老年人的痛點。本來以為多刷幾遍牙就能解決,結果怎么刷都治標不治本。原因在于糖尿病環(huán)境容易滋生大量厭氧菌,牙齦處持續(xù)炎癥,加速口腔異味。如果你的口氣近來變重,總像沒刷干凈,得謹慎對待血糖波動。
4. 牙齒松動,咬東西沒底氣
牙齒本來都穩(wěn)穩(wěn)當當,可忽然有點松了,有時候甚至“慢慢移位”,這其實是牙周炎嚴重后的表現。數據顯示,糖尿病患者牙槽骨吸收速度比普通人快,牙齦基礎不穩(wěn)后,牙齒支撐力下降,最終出現松動。一旦牙齒咬合感變差,建議同步查口腔和血糖。
權威醫(yī)學研究特別指出,超過70%糖友在確診糖尿病后表現出牙周健康惡化的跡象,但他們往往對這些小“癥狀”毫無察覺。
遇上上面這幾個變化,絕不是自己“火氣大”能一筆帶過的。及早干預口腔和血糖,是防控糖尿病并發(fā)癥的兩個抓手。醫(yī)生常常叮囑這些實用辦法,不妨現在就嘗試:
抓緊定期口腔檢查
每年安排2~3次專業(yè)口腔檢查,特別關注牙齦和牙周組織。發(fā)現異常要及時洗牙、做牙結石清除,不要幻想自行康復。
控制血糖穩(wěn)定,拒絕波動
血糖如果頻繁忽高忽低,牙齦肯定“吃苦”。生活習慣調整是關鍵,比如嚴控高糖高脂飲食,堅持慢走等有氧運動,同時遵循醫(yī)生建議定時監(jiān)測血糖。
堅持科學刷牙+牙線
不是只會刷牙就沒事。配合牙線、牙間刷等工具,徹底清理牙縫,減少細菌殘留。記得選擇軟毛牙刷和低刺激牙膏。
用漱口水輔助,警惕非典型炎癥表現
針對糖尿病人易復發(fā)的牙周炎,可選含氯己定等成分的漱口液,控制菌斑增長。但別長期依賴,發(fā)現腫痛應及時就醫(yī)。
培養(yǎng)自查習慣,異常早行動
經常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牙齦顏色、形態(tài),有沒有潰瘍、出血斑,出現異常變化不拖延,別等問題擴大才補救。
其實,身體很多“小信號”都在悄悄提醒主人。比起等糖尿病全套癥狀出來,早在牙齦“報警”時行動,能讓你避免大麻煩。牙齦出血、腫脹、口臭、牙齒松動這些“熟悉的小毛病”,無論有無糖尿病史,都值得重視。與其等血糖波動帶來全身傷害,不如從刷牙那刻開始,好好守住自己的一張健康“窗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