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哪里的人最愛出國闖蕩?
多數(shù)人可能會想到福建泉州、浙江溫州這些沿海城市。畢竟它們緊靠港口,船一靠岸,人就順勢上船出去了。
但少有人知道,江漢平原深處有一座小城,靠著一條條看不見的“內陸航線”,把鄉(xiāng)音撒向了五大洲。
它,就是湖北省天門市。
天門是中國內陸最大的僑鄉(xiāng),旅居海外的天門籍華僑多達28萬人,散落在全球40多個國家[1]。
如果你只是走在天門街頭,第一眼很難發(fā)現(xiàn)它與其他中部小城的不同:
江漢平原上的城市,街巷不寬,老建筑依舊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常見的清水墻和青瓦屋,街邊小店賣的是蒸菜、燒麥、牛肉面,一副典型的湖北味兒。
但往北湖那邊走走,能找到不少僑鄉(xiāng)元素。
在這片水域上,有一座面積達1845畝的北湖公園。垂柳和櫻樹圍繞著碧水,湖心島上矗立起一座紅色榫卯屋頂?shù)娜A僑風情館,館內陳列著世界地圖和各國天門僑胞分布圖、雕塑,讓路過的人不自覺地多瞥幾眼[2]。
僑鄉(xiāng)的印跡還藏在老街深處??傆欣险拈T楣上掛著斑駁的牌匾,刻著“某某僑居印尼”的姓名和出國年份;有的屋里可能還保存著上世紀的匯款單和照相館的黑白照片。
在第三批歷史建筑名單中,干驛鎮(zhèn)十字街華僑舊址(1918年修建)采用典型的二層樓閣四合院式建筑,坐南朝北,抬梁式木梁架結構,硬山式屋頂小青瓦屋面,用材碩大,格調高雅[3]。
與建筑一同藏在市井里的,是天門人與海外天門后裔共同的家鄉(xiāng)味道?!拔壹摇俜秸Z言’是天門話。蒸肉、蓮藕豬蹄湯、藕夾、蛋餃、豆腐坨子……這些都是每年過年團圓飯桌上的標配?!瘪R來西亞僑胞黃穎欣這樣跟媒體分享[4]。
△(圖/圖蟲創(chuàng)意)
有人抱怨天門沒啥“洋樓”,但這些物件與蒸菜的香味混在一起,總會提醒著人們:天門的財富和親情,有一部分是散布在遠方的。
天門市為何成為僑鄉(xiāng)?原因其實很坎坷。
明清時期的天門,人口稠密而耕地稀少,地主和官僚往往勾結,通過高利貸和各種苛捐雜稅兼并土地,失地農(nóng)民只能做佃戶,收入微薄,遇到災荒付不起地租,只得離村流徙[5]。
而天門的水災恰恰頻繁。江漢平原地勢低洼,洪水頻發(fā)。偏偏天門位于漢江下游,泥沙淤積,堤防相對脆弱,一旦洪水來襲便失垸如失命[6]。
道光年間《天門縣志》記載:“居民溺死無數(shù)”“聚者若浮鴨散者如游蜂”“民采樹皮為食”[6]。
在人禍和天災的雙重打擊下,老百姓被折騰得沒脾氣了,只能離開故土,出去討生活。
被迫向外求生的天門人,走出了兩條路線。
一部分人“南下”,乘船沿長江向東走前往上海,再取道廈門或直接前往香港,通過多條航線輻射至東南亞各國[1]。
另有一條“北上”路線。這條路線從19世紀中葉便有,但移民規(guī)模不大。直到1908年,時任黑龍江巡撫的周樹模籍貫天門,他心系家鄉(xiāng),聽說天門常遭水患,便鼓勵家鄉(xiāng)人前來東北,墾荒殖民,順勢填充黑龍江稀少的人口[7]。
此時沙俄經(jīng)營遠東,需要勞動力開掘礦場和鋪設鐵路。趁此招募,天門人進入俄國境內,成為華工。而沿著自己鋪設的西伯利亞鐵道線西移,篳路藍縷,便可踏往西歐,輾轉到德國、法國等地[1]。
天門人在外人生地不熟,只好抱團取暖,逐漸形成了“老客帶新客”的社會網(wǎng)絡,移民數(shù)量快速上升。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在歐洲的天門人已多達五百多人,他們多居住在俄國、意大利、法國、芬蘭、羅馬尼亞等國[8]。其中,在意大利謀生的中國人,幾乎都來自湖北天門或浙江青田[9]。到1925年,留在歐洲的天門人超過1400人。
同期,“南下”天門人也初具規(guī)模,東南亞平均10000個華人中就有20個天門人[10]。這些地方設置了完善的同鄉(xiāng)會體系,包括東盟湖北同鄉(xiāng)會等27個區(qū)域性組織,為新移民提供扶持。
出去以后靠啥吃飯?天門人帶來了一項絕技——做紙花。
紙花收入可觀。在法國,天門人的一朵紙花可以賣2-5法郎,大型扇形花能賣到10法郎[11]。當時歐洲各地售賣的紙花,包括公園、劇院、電影院、車站、碼頭,基本都被天門人壟斷了[8]。
但壟斷的過程并不容易。做紙花多是男人的活計,婦女充當幫手,也擔當銷售主力。
她們臂挽花籃,手執(zhí)紙花,在巴黎的公園門口、柏林的地鐵出入口、布魯塞爾的劇院前不斷抖動花朵,變幻出各種花形。
除了做紙花,天門人還帶了其他技能傍身。比如鑲牙,由于鑲牙資金需求較少、風險低,而且搬遷容易,這一技藝由此成為多數(shù)天門移民的職業(yè)[5]。
另有“耍三棒鼓”,類似單口快板。天門人移民歐洲或南洋時,有些會耍“三棒鼓”表演,既是自我娛樂,也能吸引顧客賺得賞錢。
清末江漢平原地帶,土地貧瘠,常有農(nóng)閑。這些青壯年閑暇時學會的小手藝,反倒成為他們闖蕩異鄉(xiāng)的命運饋贈。
百年過去,如今的天門,有過“高光”時刻,但更多時候,是在沉寂里低頭趕路。
1949年后,這里以棉花、稻谷撐起家底,1994年由省直管,后來還成為了武漢城市圈的一員[12]。
但始終缺乏大工業(yè)的天門經(jīng)濟,在近三十年的時間里,發(fā)展得不溫不火。2024年,天門市的GDP僅為785.4?億元,反觀同為省直轄縣級市的仙桃市和潛江市,其GDP分別達到了1125.13億元和951.97億元[13][14][15]。
得益于人口眾多和土地優(yōu)勢,天門仍屬于湖北省內經(jīng)濟基礎相對較好的縣域,其中不乏僑資的幫襯。過去的天門人挑著花籃、扛著工具箱走南闖北,今天的天門也擅長手工業(yè),特別是輕工和服裝紡織。
東盟湖北同鄉(xiāng)會,促成了天門東盟海外倉在泰國落地,幫助本地服裝通過跨境電商銷往全球。2024年天門服裝電商交易額達513億元,平均每分鐘有1100余件服裝發(fā)往全球[16]。過去二十年,也有僑胞帶了近1000位老鄉(xiāng)去非洲掙錢[17]。
2018年,泰康保險集團創(chuàng)始人陳東升回到老家天門,捐出?9000?萬元,把自己的母校竟陵第二小學推倒重建,升級為“萬林實驗小學”[18]。天門僑胞在疫情暴發(fā)時也沒閑著,各國同鄉(xiāng)會隔空籌集口罩、防護服和抗疫資金,將物資送進了天門市中心醫(yī)院[19]。
但把賬本攤開看,僑胞回饋家鄉(xiāng)的溫情,只是杯水車薪。換句話說,日子比以前好了,但還沒好到能和沿海僑鄉(xiāng)掰腕子。
比如福建石獅,GDP高達1302.36億元,只需20分鐘車程即可把服裝成衣送往晉江機場[20];廣東江門,港口自帶外貿(mào)航線,背靠“灣區(qū)”,靠著五金衛(wèi)浴、摩托車,把GDP送進了“4千億俱樂部”[21]。
與之相比,天門產(chǎn)業(yè)結構里,工業(yè)占比剛過三分之一[13]。人才呢?碩博畢業(yè)生更愿去武漢光谷或深圳,留在本地的人才就少了。
△不止天門,湖北省內大量的高校畢業(yè)生都選擇去深圳工作(圖/圖蟲創(chuàng)意)
即便如此,天門人并不焦慮。把北湖垃圾灘改成僑鄉(xiāng)風情館、夜市,把三棒鼓敲進非遺市集,讓僑鄉(xiāng)文化自然流淌。而僑資帶來的不會是一夜暴富的奇跡,而是穩(wěn)扎穩(wěn)打的升級——讓紡織-成衣-銷售有了全鏈條,讓鄉(xiāng)音在海外電商倉庫里繼續(xù)回響[16]。
對于這座內陸僑鄉(xiāng)來說,世界依舊很遠。但那條看不見的航線,已比過去更清晰。
參考資料
[1] 鐘義見. (2023). 比較視野下的僑鄉(xiāng)研究:李其榮教授“比較中的審視湖北天門與浙江青田僑鄉(xiāng)研究”講座紀要. 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 Retrieved July 28, 2025 from https://www.cssn.cn/gjgc/gjgc_gcld/202305/t20230515_5638046.shtml.
[2] 周司穎, & 馮瑋. (2025). 湖北天門:僑鄉(xiāng)文化與城市更新共舞,夜經(jīng)濟點亮新生活. 環(huán)球網(wǎng). Retrieved July 28rd 2025 from https://city.huanqiu.com/article/4NAXE2s6xdX.
[3] 天門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 (2024). 關于公布第三批歷史建筑名單的公示. 天門市人民政府. Retrieved July 28, 2025 from https://www.tianmen.gov.cn/zwgk/bmhxzxxgkml/bm/szfhcxjsj/zfxxgk/zc/qtzdgkwj/202407/t20240716_5269394.shtml.
[4] 肖楊. (2024). 天門聚力建設新時代僑鄉(xiāng). 湖北日報. Retrieved July 28, 2025 from https://epaper.hubeidaily.net/pc/content/202410/23/content_292413.html.
[5] 胡德盛. (2019). 天門人移居南洋史考. 參花(上), (12), 14-18.
[6] 王希琮, 張錫谷, & 蔣祥墀. (清). 天門縣志.
[7] 馬德芳. (2022). 天門東鄉(xiāng)千人移民黑龍江紀實. 湖北文史, (01), 95-102.
[8] 天門市博物館. (2017). 三鄉(xiāng)寶地——天門民俗和僑鄉(xiāng)文化展.
[9] Thun?, M. (1996). Chinese Emigration to Europe: Combining European and Chinese Sources [L'émigration chinoise vers l'Europe, sources chinoises et sources européennes]. Revue européenne des migrations internationales, 12(2), 275-296.
[10] 天門發(fā)布. (2017). 不沿海、無地利,天門怎么就成了內陸最大的僑鄉(xiāng)?. Retrieved July 28, 2025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Fo9h-1IoUYvrbzXQWGzBCg.
[11] 范齊家. (2011). 天門紙花. 天門市人民政府. Retrieved July 28, 2025 from http://www.tianmen.gov.cn/zjtm/rwls/whyc/201606/t20160616_1931620.shtml.
[12] 天門市統(tǒng)計局, & 國家統(tǒng)計局天門調查隊. (2024). 數(shù)說75年|你好,這里是天門. Retrieved July 28, 2025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l2IuidIyawQJK_McIuOesg?click_id=8.
[13] 天門市統(tǒng)計局, & 國家統(tǒng)計局天門調查隊. (2025). 天門市2024年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
[14] 仙桃市人民政府.(2025). 仙桃市2024年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
[15] 潛江市統(tǒng)計局. (2025). 潛江市2024年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
[16] 王建宏, & 張銳. (2025). 今天,湖北天門:服裝電商產(chǎn)業(yè)聚鏈成勢. 光明日報. Retrieved July 28, 2025 from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5-07/04/nw.D110000gmrb_20250704_6-10.htm.
[17] 涂夢蝶. (2024). 天門籍僑商代表共商建設新時代僑鄉(xiāng). 楚天都市報. Retrieved July 28, 2025 from https://ctdsbepaper.hubeidaily.net/pad/content/202410/25/content_292680.html.
[18] 天門市教育局. (2023). 天門市萬林實驗小學概況.天門市教育局. Retrieved July 28, 2025 from https://www.tianmen.gov.cn/zwgk/bmhxzxxgkml/bm/sjyj/zfxxgk/fdzdgknr/gysyjs/jy/xxxx/202304/t20230411_4619075.shtml.
[19] 湖北省僑聯(lián). (2020). 打贏疫情阻擊戰(zhàn),天門僑界在行動. 湖北省僑聯(lián). Retrieved July 28, 2025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yNFBFZr3Y2d8jHzqo3bHZA.
[20] 石獅市人民政府. (2025). 石獅市2024年1-12月經(jīng)濟運行情況. 石獅市人民政府. Retrieved July 28, 2025 from https://www.shishi.gov.cn/zwgk/tjxx/tjfx/202501/t20250127_3136247.htm.
[21] 江門市統(tǒng)計局. (2025). 2024年江門市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 江門市統(tǒng)計局. Retrieved July 28, 2025 from https://www.jiangmen.gov.cn/attachment/0/338/338501/3289864.pdf
本文首發(fā)城市漫游計劃;作者:鹿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