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餐廳,正集體啞火。
目前,國內(nèi)千元餐廳數(shù)量整體已經(jīng)縮減了50%,具體到米其林高端餐廳,倒閉率更是超過30%,曾經(jīng)排隊4小時的“餐飲界奧斯卡”,如今也卷款跑路,欠薪閉店。
過去以來企業(yè)買單的千元餐廳,在行業(yè)整體收縮,各種“限酒令”之下,也突然失去了最大金主。
以上海為例,曾笑稱有著自己“滬幣”的上海,不少人均2000+餐館都因此倒閉,其中川菜館玉芝蘭就因為物業(yè)糾紛停業(yè)。
在一二線城市,集體陣亡的米其林餐廳,已經(jīng)被“窮鬼套餐”打趴了。
當消費者不再為量少擺盤精致的高端餐飲買單,高端餐飲的困境,已經(jīng)擺到了明面上。
截至今年5月份,上海千元餐廳數(shù)量和3年前相比,縮減幅度高達40%,在北京這一比例更高,縮減幅度達到了47%。
而被譽為富豪比例最多的深圳,其縮減幅度更是達到了57%,直接腰斬。
總體來看,國內(nèi)千元餐廳2025年數(shù)量和2022年相比,整體縮減幅度都達到了50%。
這個數(shù)字看起來是如此的不可思議。畢竟2022年,那還是新冠并未正式褪去的一年,為什么到了今年,高端千元餐廳門店數(shù),反而還縮減了50%?
過去的國內(nèi)高端餐廳,幾乎都以追求米其林為榮譽,但最近幾年,從北京再到上海,不少高端米其林餐廳都迎來了閉店歇業(yè)。
可以說,今天高端餐廳的衰落,和我們的消費變化有很大關(guān)系。
國人正在從精致餐飲,過渡到務實餐飲;消費者不再追求擺盤的精致和裝修的精美,價格成了消費者越來越在意的東西。
不管是米其林還是黑珍珠,過去這一兩年,高端餐飲的流量秘密,似乎正在失靈。
關(guān)店、跑路的高端餐廳越來越多,到底是餐飲卷不動了,還是人們吃不起了?
答案或許是兩者皆有。
米其林進入內(nèi)地市場,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當年度首版米其林餐廳指南在上海推出,當時上海僅有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廳,在指南發(fā)布后,這家米其林三星餐廳預約電話就被打爆。
珍貴的食材、高檔的酒水和精美的擺盤,讓一眾新興中產(chǎn)追著打卡。
網(wǎng)友們甚至也對米其林餐廳進行了總結(jié),盤子大、分量少、規(guī)矩多、吃不飽。
之后幾年時間里,米其林相繼進入北京、廣州、成都等地,以米其林為代表的高端餐廳越來越多,而反過來,能夠消費得起米其林餐廳的食客增多了嗎?
答案是并沒有。
這幾年,國內(nèi)高端餐廳越來越多,前有米其林認證,后有黑珍珠推薦,動輒人均上千的高端餐廳,數(shù)量不僅沒有增多,反而還減少了。
究其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能夠消費得起高端餐廳的食客們,數(shù)量正在減少。
只有這一結(jié)論,才能夠解釋為什么到了今年,國內(nèi)高端餐廳門店數(shù)量迎來了銳減。
門店數(shù)銳減,一方面是因為高端餐廳的競爭也在加大;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愿意為了一頓飯花費上千元的食客數(shù)量,也在減少。
根據(jù)美團發(fā)布的《精致餐飲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精致餐飲門店數(shù)量增至6835家,同比增幅達17%。
但這種好光景并未能持續(xù)下去。
2024年5月底,開業(yè)一年就摘得米其林1星的上海玉芝蘭,因物業(yè)糾紛而停業(yè),至今也沒有重啟的消息。
隨后,號稱上海最具性價比的米其林二星喜粵8號,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便直接閉店,更是傳出老板卷款跑路,員工討薪無門的爭議。
到了9月份,米其林另一家素食餐廳也宣布自9月11日閉店。
到了今年3月份,全球首家感官餐廳,曾連續(xù)八年獲得米其林三星榮譽的一家餐廳,也對公眾無限期暫停開放。
國內(nèi)高端餐廳遇冷的原因,其實也早有預兆。
一方面,由于消費降級,國內(nèi)消費者不再盲目追求高溢價的高端餐飲。當省錢薅羊毛成了消費的盡頭,高端餐飲的溢價,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除此之外,高端餐廳商務宴請這幾年也大幅減少。最嚴“禁酒令”正式實施,讓商務宴請也失去了可能性,另外隨著地產(chǎn)的相關(guān)企業(yè)陷入低迷,以及國內(nèi)券商開始嚴控餐飲接待費用,商務預算縮減也成了常態(tài)。
這些因素,都導致國內(nèi)高端餐飲備受重創(chuàng)。
但外部環(huán)境,也可能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米其林星級就好比一把雙刃劍,既是榮譽也是枷鎖;在獲得米其林星級之后,餐廳能夠得到更多的流量和名氣,但隨之而來的還有高漲的成本。
為了維持米其林評級,餐廳往往會投入更多資源,例如加大裝修投入,更換餐具、提升餐桌布置,這些都是高成本的項目。
一些米其林餐廳的總投資,往往也高達千萬級。
除了對裝修的投入,米其林餐廳的從業(yè)人員往往成本也高昂;在一些米其林西餐,僅僅是服務員月薪就高達上萬,一些廚師的收入還會更高,這些開支無形之中也增加了米其林餐廳的經(jīng)營壓力。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簡單的烹飪手法;但對米其林餐廳來說,食材內(nèi)卷只是其一,在裝修、用餐工具和對人員的考核上,米其林餐廳的標準,都是相當高。
而這幾年倒閉的米其林餐廳,許多人都會在網(wǎng)上點評稱菜品難吃,還有人說服務不行,理論上,這些都是米其林餐廳的最大優(yōu)勢,但卻反而成了消費者吐槽的重災區(qū)。
當高端餐廳靠著千篇一律的盤子大、分量少、吃不飽來進一步固化消費者印象的時候,那些人均上百元的特色餐廳,就會無形之中分走更多客流。
除此之外,一些米其林餐廳為了求存,也開始選擇降價,來拉攏更多的食客,但這反而也造成了沖突。
例如,新榮記就推出了398元的套餐,這本身是向下的經(jīng)營策略,卻被不少消費者吐槽為“窮鬼套餐”。
降價,的確意味著更多用戶進店,給了那些原本想吃,但不舍得的消費者機會。但這些群體本身可能也不是高頻次客戶。
曾經(jīng)的米其林,每天都需要預約,甚至一些個別門店會預約到好幾個月后;但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米其林門店已經(jīng)無人問津。
祛魅之后,越來越多人對米其林餐廳的“套路”已經(jīng)了然于心。
高端餐廳不是簡單靠噱頭撐起來的,而是靠體驗砸出來的;時代無情,當消費者已經(jīng)開始越發(fā)注重支出的時候,米其林餐廳如果還想僅靠價格來維持自己的高端形象,那么最終一定會失敗。
今天國內(nèi)高端餐飲的洗牌格局,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可能也是一個好消息,它告訴我們,高端不是靠清一色的盤子大、擺盤好看就可以,食材高端只是其一,真正的要義還在于,要讓消費者感覺到值得。
只有值得,人們才會愿意重復為高端餐飲買單。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