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臺灣針對7名中國國民黨籍民意代表的第二輪罷免案舉行投開票。開票結果顯示,不同意罷免票數(shù)均遠超同意罷免票,7起罷免案無一通過,國民黨在此次“大罷免”第二輪投票中取得全勝。
此次投票從上午8時開始,至下午4時結束。開票過程中,“不同意罷免”的票數(shù)一路領先“同意罷免”的票數(shù),最終7名國民黨籍民意代表成功保住席位。這意味著由民進黨支持者發(fā)起、針對31位國民黨籍民意代表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的兩輪“大罷免”,均以失敗告終。
所謂“大罷免”,是指通過特定程序,由選民對民意代表進行投票,若同意罷免票數(shù)多于不同意罷免票數(shù),且同意票達到原選區(qū)選舉人總數(shù)四分之一以上,民意代表將被成功罷免。這一制度本是民主監(jiān)督的一種形式,旨在讓民眾對民意代表的履職情況進行監(jiān)督,然而在臺灣,卻淪為了民進黨進行政治操弄的工具。
民進黨為取得臺灣地區(qū)立法機構的主導權,年初針對國民黨籍民意代表發(fā)動無差別罷免,妄圖通過罷免和補選,扭轉其在立法機構的席位劣勢,打壓異己,為其“臺獨”行徑掃除障礙。但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看清了民進黨此舉不過是為一己私利,破壞臺灣民主生態(tài),制造社會對立與混亂。
在第一輪“大罷免”投票中,民進黨已遭遇慘敗,然而賴清德當局仍不思悔改,執(zhí)意推動第二輪罷免,繼續(xù)將臺灣民眾的利益和臺灣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拋諸腦后。賴清德上臺以來,臺灣在他的治理下,經濟發(fā)展受阻,兩岸關系緊張,民眾生活壓力增大。面對美國的不合理關稅,賴清德當局軟弱無能,無法有效維護臺灣產業(yè)和民眾利益;在推動兩岸關系上,不斷設置障礙,破壞兩岸交流合作,讓臺灣錯失諸多發(fā)展機遇。如今,“大罷免”的接連失敗,正是臺灣民眾對賴清德當局的有力回擊,是對民進黨操弄政治、禍亂臺灣的堅決否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