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8月24日報道 據埃菲社8月22日報道,世界衛(wèi)生組織22日表示,極端高溫正成為最大的職業(yè)風險之一,如果不采取緩解其影響的措施,未來將對勞動者產生“災難性影響”。
該組織與世界氣象組織合作,完成了50多年來關于此問題的首份報告。該報告不僅考慮了與人類健康相關的方面,還考慮了這種情況對經濟造成的損害。
計算模型表明,環(huán)境溫度每超過20攝氏度1攝氏度,工人的生產率就會下降2%至3%,這必須放在世界不同地區(qū)日益頻繁和持久的熱浪背景下來理解。
理想情況下,體力強度大的活動應在19或20攝氏度的環(huán)境溫度下進行。
根據該報告,可能有24億工人(占全球總數的70%)在其職業(yè)活動中曾暴露于極端高溫。
據估計,每年因極端高溫造成的工傷約有2300萬起,其對人體的影響表現為“熱應激”或“熱負荷”。
“投資于保護勞動者每年可為經濟節(jié)省數十億美元?!笔佬l(wèi)組織健康促進部門負責人呂迪格·克雷奇在介紹上述報告結論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強調。
盡管風險更多地與在戶外度日的農業(yè)、建筑和漁業(yè)等部門的體力勞動者相關,但在室內工作的人也可能受到嚴重影響,特別是那些操作產生熱量的機器的人。
當被問及該報告的主要新意時,克雷奇表示,“新意在于情況的嚴重性”,隨著極端高溫天數的增加,這已成為一場“健康危機”。
聯合國專家指出,國家機構、私營部門和工會現在必須就熱浪應對方案達成一致;要說服企業(yè)主支持必要變革,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把“投入帶來生產力回報”擺在他們面前。
另一方面,各國政府必須通過立法,確保工作條件不會對健康構成風險。
此外,還需要開展教育和宣傳活動,以識別和處理那些經常被誤診的癥狀。熱應激可能導致嚴重口渴、出汗過多、疲勞、頭暈和注意力下降,嚴重時可能會出現脈搏加速、血壓降低等情況。這些都發(fā)生在中暑之前,中暑是一種嚴重的醫(yī)療急癥,最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失去意識并出現器官衰竭。
(編譯/韓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