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成都車展的門票,建議改名叫“找不同”答題卡——以前逛車展,是數(shù)著賓利的翅膀、勞斯萊斯的歡慶女神、蘭博基尼的公牛,現(xiàn)在逛車展,得拿放大鏡找:“咦?去年那個閃瞎眼的16號館呢?”答案是:沒了。
2024年還擠著保時捷/賓利/蘭博基尼/勞斯萊斯/蓮花的“豪車展館”,今年直接換成了小米/紅旗/廣汽本田/小紅書/寧德時代——簡單說,從“億萬富豪后花園”變成了“科技宅男俱樂部”。更扎心的是:不僅超豪華品牌集體跑路,連雷克薩斯/捷尼賽斯/捷豹路虎這些“二線豪門”也跟著溜了,算上去年缺席的瑪莎拉蒂/英菲尼迪,8大外資豪車今年集體“退學”,成都車展的“含豪量”直接從99%暴跌到0.5%,比A股散戶的賬戶余額跌得還狠。
有人說“車展不行了”,可官方數(shù)據(jù)擺著呢:120個品牌、22萬平方米展區(qū)、1600輛展車,規(guī)模比去年還大。不是車展涼了,是以前那群“站C位的豪車”,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成了“被觀眾跳過的廣告”——畢竟誰也不想花錢搭個展臺,結(jié)果觀眾全跑去隔壁看小米SU7的“時空膠囊”,或者圍著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討論“續(xù)航能不能繞地球半圈”。
一、從“豪車展館”到“科技展臺”:車展的面子,終于換成了里子
16號館的消失,比任何數(shù)據(jù)都更扎心。
2024年的成都車展,16號館是“流量密碼”——哪怕買不起,觀眾也要擠進去拍張照,發(fā)朋友圈配文“假裝在提車”。那會兒保時捷的展臺永遠圍著三層人,賓利的銷售顧問穿得比新郎還正式,蓮花跑車的引擎聲能蓋過隔壁館的主持人??山衲昴??16號館的C位給了小米,人家展臺擺著人形機器人跳科目三,觀眾笑得比看超跑時還開心;紅旗的“東方豪華”展區(qū),大爺大媽坐著按摩座椅不肯走;寧德時代的電池解剖模型前,一群理工男拿著手機拍參數(shù),比看豪車底盤還認真。
這哪是“豪車展館消失”?分明是“車展的價值坐標系徹底換了”。以前車展是“奢侈品展銷會”,豪車來是為了“刷存在感”——反正中國人好面子,只要Logo夠大、車標夠閃,總有人愿意為“社交貨幣”買單。可現(xiàn)在觀眾不買賬了:你說你豪華,你的自動駕駛能比小鵬XNGP還穩(wěn)嗎?你的續(xù)航能比蔚來換電站還方便嗎?你的車機系統(tǒng)能比理想L系列還懂帶娃嗎?
去年瑪莎拉蒂、英菲尼迪先溜,今年超豪+二線豪華集體撤,不是車展沒吸引力,是豪車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花幾千萬搭的展臺,觀眾看完轉(zhuǎn)身就去訂比亞迪仰望了。與其在這兒當“背景板”,不如省下參展費去搞電動化轉(zhuǎn)型——雖然轉(zhuǎn)型也沒見得多積極,但至少比在車展上被“公開處刑”強。
二、外資豪車的“退群”:不是不想來,是真的“來不起”了
有人說“豪車不差錢,不參展是因為傲嬌”,這話要是放在5年前還行,現(xiàn)在說出來,怕是連賓利的銷售都想笑。
先算筆賬:一個超豪華品牌參加A級車展,展位費+搭建費+人員成本+公關推廣,少說5000萬起步——相當于賣10臺賓利添越(均價300萬)的利潤??涩F(xiàn)在中國超豪華市場啥情況?乘聯(lián)會數(shù)據(jù)擺在那兒:2023年超豪華車進口量開始下滑,2024年加速跌,2025年上半年“跌勢更猛”。賓利、勞斯萊斯雖然還在“高位徘徊”,但銷量同比降了15%;瑪莎拉蒂更慘,直接“跌成了三線”;也就法拉利靠著限量款硬撐,可法拉利一年才賣幾輛?
賣不動車,還花5000萬參展,這不是“土豪”,是“冤大頭”。更扎心的是“參展效果”——以前豪車展臺的留資客戶(留下聯(lián)系方式的潛在買家)能有30%轉(zhuǎn)化,現(xiàn)在10%都懸。去年某二線豪華品牌參展,花了3000萬,最后只成交了2臺車,銷售總監(jiān)回去就被老板罵“敗家子”。今年捷尼賽斯直接官宣“不參展”,理由說得委婉:“聚焦線上體驗”,翻譯過來就是:線下參展,性價比太低了。
再說“品牌面子”。以前豪車來車展,是“俯視眾生”——你們中國品牌還在拼性價比,我們早就玩“手工定制”“百年傳承”了??涩F(xiàn)在呢?比亞迪仰望U8賣109萬,訂單比賓利添越多;蔚來ET9賣80萬,年輕人排隊訂車;理想L9車主,以前都是開寶馬X5的。當中國品牌的“高端車”銷量比你還高,技術比你還新,你再開個“豪車派對”,不就成了“班草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沒隔壁學霸帥,還硬要上臺表演”?尷尬?。?/p>
雷克薩斯的缺席最能說明問題。這個曾經(jīng)靠“進口品質(zhì)”在中國加價賣車的品牌,2025年7月銷量同比跌了35%,原因很簡單:它還在主推燃油車,而中國消費者早就集體“轉(zhuǎn)電動”了。你說你“混動技術?!保葋喌系腄M-i比你省油;你說你“保值率高”,特斯拉Model Y二手價比你還堅挺。這種時候還來參展,不是等著被觀眾問 “什么時候出純電平臺”嗎?與其丟人,不如回家搞研發(fā)——雖然研發(fā)也沒見得多快,但至少能拖一天是一天。
三、中國消費者的“覺醒”:從“Logo崇拜”到“技術平權”,我們早就不看車標了
豪車集體退展,最根本的原因不是“車展不行”,也不是“豪車沒錢”,而是“中國消費者變了”——我們終于從“Logo崇拜”里醒過來了,開始明白:真正的豪華,不是車標有多閃,而是技術有多強、體驗有多好。
10年前中國人買車,看的是“面子清單”:BBA是“成功人士標配”,買瑪莎拉蒂的“非富即貴”,開勞斯萊斯的“得叫老板”。那會兒誰要是開輛比亞迪,哪怕配置再高,也會被問“咋不買個合資車?”可現(xiàn)在呢?00后買車,第一句話是“有沒有城市NOA?”90后寶媽選車,先看“有沒有后排娛樂屏和小桌板”;80后企業(yè)家換車,琢磨“續(xù)航夠不夠跨省出差,充電方不方便”。至于車標?“只要車夠好,比亞迪標我也認”——這屆消費者,早就把“Logo溢價”的遮羞布撕了。
超豪華市場的下滑,更能說明問題。乘聯(lián)會說“超高端消費群體購買力放緩”,這話只說對了一半。真正的原因是:以前買超豪的人,現(xiàn)在開始買中國品牌的“高端新能源”了。比如某互聯(lián)網(wǎng)大佬,去年剛提了輛仰望U8,理由是“能原地掉頭,過泥潭比賓利添越還穩(wěn)”;某上市公司老板,把勞斯萊斯幻影換成了蔚來ET9,因為“行政版的后排能辦公,比幻影的星空頂實用”;就連以前買瑪莎拉蒂的富二代,現(xiàn)在也開始訂小米SU7 Max——“科技感拉滿,開出去比瑪莎更有話題性”。
這哪是“購買力放緩”?分明是“消費升級的方向變了”。以前“高端消費”是“買別人的認可”,現(xiàn)在是“買自己的體驗”。你說你賓利內(nèi)飾用了多少張牛皮,可我理想L9的座椅能按摩、能通風、還能調(diào)零重力模式,長途開車腰不疼;你說你勞斯萊斯的星空頂多浪漫,可我蔚來ET9的后排能投屏開會,還能一鍵切換“靜音模式”,談生意比在辦公室還方便;你說你蘭博基尼跑得快,可我比亞迪仰望U9,零百加速2秒級,還能“橫著走”,賽道上見了誰都不虛。
當中國品牌把“豪華”從“材質(zhì)堆砌”變成“技術賦能”,當消費者發(fā)現(xiàn)“不買外資豪車,體驗反而更好”,外資超豪的“絕跡”就是必然——畢竟誰也不想花幾百萬買個“除了Logo啥都沒有”的車,除非你是真的“人傻錢多”,但現(xiàn)在中國消費者,早就不傻了。
四、自主品牌的“逆襲”:不是我們太厲害,是對手實在“躺平”太久了
有人說“外資豪車退展,是給自主品牌騰地方”,這話只說對了結(jié)果,沒說對過程。自主品牌能“殺”進高端市場,靠的不是“運氣”,是“別人躺平的時候,我們在拼命跑步”。
5年前,外資豪華車還在“玩套路”:BBA把海外淘汰的平臺拉到中國“加長軸距”,美其名曰“中國特供”;雷克薩斯拿著20年前的混動技術“炒冷飯”,說“這才是永恒的經(jīng)典”;捷豹路虎的車機系統(tǒng)卡得像“老年機”,還嘴硬“我們專注駕駛體驗”。那會兒他們覺得:中國人不懂車,只要把車標做大、價格標高,就能一直收割。
可自主品牌在干啥?比亞迪憋著勁搞三電技術,現(xiàn)在刀片電池、DM-i混動全球領先;蔚來砸錢建換電站,解決用戶“續(xù)航焦慮”;小鵬死磕自動駕駛,XNGP已經(jīng)能在無高精地圖的城市里“閉眼開”;理想盯著家庭用戶的需求,把“奶爸車”做到了“比寶媽還懂帶娃”。我們沒有一開始就喊“要做豪華車”,而是先把“基礎題”做滿分:續(xù)航、智能、安全、舒適,這些消費者最關心的點,我們一個個突破——等外資豪車反應過來時,發(fā)現(xiàn)自己連“基礎題”都快不會做了。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nèi)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