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zhuǎn)自:吃貨研究所
前兩天點了碗胡辣湯,順便和外賣小哥認(rèn)了個親。
胡辣湯就是這樣的一種食物,在老家時,是清晨的起床鬧鈴;在異鄉(xiāng)時,是河南老鄉(xiāng)們的接頭暗號。換句話講,胡辣湯就是河南人的身份證。無需自我介紹,這碗湯便是最好的戶籍證明。
胡辣湯丨圖蟲創(chuàng)意
01
胡辣湯
/河南人的起床鬧鈴/
如果一個河南人的樓下,有一家胡辣湯店,那他大概率不會賴床。畢竟胡辣湯的香味,能輕易支配河南人的生物鐘。
一口大鍋,三兩桌椅,是胡辣湯店門口的標(biāo)配。一般賣胡辣湯的早餐店,店面不大,門口很是狹窄,進出點餐的食客,都需側(cè)著身子簇?fù)碇靶?。擁擠又頗有秩序的食客,圍坐一桌,即便再社恐的人,也拒絕不了別人的拼桌請求。
在門口排起長隊的胡辣湯店丨wikipedia / Windmemories
因為“翻臺率”太高,傳統(tǒng)的胡辣湯老店,多在碗上套一層塑料袋,可以讓碗這個容器快速重復(fù)使用。負(fù)責(zé)盛胡辣湯的,多是早餐店里身手最麻利的那個。一柄木勺高高揚起,濃稠的湯汁,裹著牛肉、面筋等配料落入碗底,一勺恰好是一碗。
碗上套著塑料袋丨拍攝 鶯時
待胡辣湯上桌,淋上幾滴香醋,雙手捧碗,順著碗沿吸溜一口,入口的醇厚溫?zé)?,夾雜著微微的胡椒辛香,自喉嚨滑入胃里,沉寂了一夜的身體被瞬間激活。而后,胃部的暖意慢慢暈開,將四肢的每一個毛孔,都熨得舒展開來。
胡辣湯自是美味,但絕不可獨美,“胡辣湯伴侶”不可或缺。作為百搭之王,油條的mini版油饃頭、包子與煎餃的結(jié)合體水煎包,以及酥脆掉渣兒的燙面菜角,都是胡辣湯的官配。
胡辣湯和水煎包丨圖蟲創(chuàng)意
早餐店門口的大鍋,熱油不間斷地翻滾,掌控這口大鍋的,一般是這家胡辣湯店的老板。大個兒的油條,小巧的油饃頭,被老板手中的長筷,點化幾下,白色的面團爬上一層金黃,再翻滾幾次,便可撈出放入旁邊黑色油亮的大筐。
不消片刻,油條便和胡辣湯一起被端上餐桌。河南人的標(biāo)準(zhǔn)吃法是,先夾起油條,咬上一口,而后將其松軟有氣孔的一側(cè),泡入碗中,微微泛紅的胡辣湯掛在油條上,不等嚼上幾下,便忍不住咽了下去,入胃過程及其順暢。
胡辣湯的搭檔,小油條,也叫油饃頭丨圖蟲創(chuàng)意
當(dāng)然,如果傳統(tǒng)的吃法吃膩了,還有另外一種吃法——兩摻兒。在河南,甜豆腐腦和咸豆腐腦的紛爭是不存在的,因為豆腐腦和胡辣湯擁抱在一起的兩摻兒,才是正確的解題思路。
片兩片雪白的豆腐,在碗里打底,再舀上半勺胡辣湯,于碗口畫個半圓,一碗兩摻兒便做好了。不過河南地市眾多,兩摻兒里究竟是豆腐打底,還是胡辣湯打底,也多有爭議,但味道總歸是差不多的。豆腐的醇厚,搭配胡辣湯的辛辣,一個溫良一個撩撥,亦正亦邪,頗有些雙劍合璧的感覺。
02
胡辣湯的辣
/是哪種辣?/
正宗溯源、論資排輩,是美食圈的怪毛病。若問起河南人,最正宗、最好喝的胡辣湯店是哪家,你可能會得到一億個答案。幾乎每一個河南人,都會認(rèn)為自家樓下的早餐店,才是胡辣湯屆的星級餐廳。
甚至你讓不同地市的河南人,描述胡辣湯的具體口感,得到的答案也會天差地別:加豆腐絲的汝州胡辣湯,加粉皮的魯山胡辣湯,加油炸肉丸子的潢川胡辣湯,加黃花菜、香菇的南陽胡辣湯……
一碗普通的胡辣湯丨圖蟲創(chuàng)意
縱然胡辣湯,早已成為河南的同義詞,但關(guān)于它的起源,河南人自己都很難說得清。況且流傳的起源故事,有著“御廚御湯”和“難民食物”的兩種極端。
北宋御廚為宋徽宗激情創(chuàng)作“御湯”的故事,真真假假。但胡辣湯是難民充饑食物的說法,更是無征不信。畢竟隱藏著胡辣湯身世之謎的胡椒,在唐宋時期(傳說中胡辣湯的誕生年代),價格高昂。
胡辣湯之所以名為胡辣湯,得益于其湯底中最重要的一味——胡椒。胡辣湯的辣,指的就是胡椒的辛辣。盡管配料豐富,還有牛骨湯、牛肉坐鎮(zhèn),但胡椒才是胡辣湯的隱藏主角。
胡椒丨1tu
看似簡單的一碗湯,從制作到端上餐桌,要花費一天的時間。牛骨高湯大火熬制,配上胡椒、草果、丁香、肉蔻等近30種調(diào)味料,加上紅薯粉條、木耳、海帶等配菜,在這碗湯里容身擁抱,燴出河南人的脾氣與萬千氣象。
作為胡辣湯的重要配菜,面筋塊的制作,是一件力氣活。和好的面團,放入水中不斷搓揉,直到清洗出一塊塊帶著氣泡的面筋。洗面筋的面漿,可不能倒掉,胡辣湯的稠滑,多半要歸功于它。
胡辣湯里的面筋丨圖蟲創(chuàng)意
03
白胡辣湯
/被忽略的小透明/
無論是少林、武當(dāng)般的逍遙鎮(zhèn)、北舞渡,還是胡辣湯屆的網(wǎng)紅方中山,以牛肉湯打底,湯底微微泛紅的牛肉胡辣湯,是河南胡辣湯最常見的模樣。
胡辣湯丨圖蟲創(chuàng)意
然而在河南濮陽面筋綿長的乳白色胡辣湯才是主流。相較于略顯辛辣的紅胡辣湯(肉胡辣湯),濮陽的白胡辣湯,刪繁就簡,去掉牛肉、黃花菜等配料,細細長長的面筋穗兒加上海帶、青菜葉等配料,就足以支配濮陽人的味蕾。
坦白講,外省人第一次嘗試河南胡辣湯,多數(shù)會被辛辣的口感,糊住喉嚨。而濮陽白胡辣湯,溫和綿延,接受度要高上很多,也更照顧老人和小孩的口味。放勺香醋,滴點香油,酸酸微麻的口感,倒是十分開胃。
濮陽的白色胡辣湯丨拍攝 鶯時
在濮陽,白胡辣湯的標(biāo)配,是面托兒——一種形似饅頭的油條。面托兒浸入白胡辣湯,植物油擁抱胡椒,淀粉撞擊淀粉,是萬變不離其宗的齒間狂歡。
與濮陽白胡辣湯極為相似的,是開封的素胡辣湯。雖然名字里有個素字,但湯里的配料絕不馬虎。除了粉條、面筋、木耳等常規(guī)配料,綿軟香甜的花生,是個勾人的存在。甚至有人說,喜歡晚點去吃早餐,原因是鍋底的素胡辣湯里,沉淀著更多的花生。
開封素胡辣湯丨圖蟲創(chuàng)意
雖然和濮陽白胡辣湯一般,有種透明的純白,開封素胡辣湯的口感倒有些溫柔一刀的感覺。因為不加牛羊肉,素胡辣湯沒有油脂的葷腥,但這并不影響它的口感。老式的開封素胡辣湯,會在開喝前,澆上一勺芝麻醬。淡淡的麻醬香味,搭上配菜的各種味道,輕易便能在齒頰間,翻起陣陣味蕾快感。
濮陽白胡辣湯也好,開封素胡辣湯也罷,都是對傳統(tǒng)河南胡辣湯的一種改良,是河南人為了喝胡辣湯作出的努力。
有的人喜歡吃肉,有的人喜歡吃素,但不管是吃肉吃素的河南人,幾乎都喜歡喝胡辣湯。這碗湯,包羅萬象。燉著河南的鄉(xiāng)情與煙火,也溫著河南人的性情與包容。
與其說,河南人不能沒有胡辣湯,倒不如講,是胡辣湯凝聚了河南人。
胡辣湯,河南人的名片
作 者 名 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