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朋友吃飯。
我開了一瓶汽水,喝一半喝不動了,擰上蓋子待會兒再喝;朋友開了一瓶啤酒,喝一半喝不動了,堅韌地繼續(xù)喝:“瓶蓋又扣不回去,再不喝氣泡都跑沒了!”
圖丨soogif
奇了怪了,都是帶氣泡才好喝的飲料,為什么汽水裝在蓋子能擰回去的塑料瓶,啤酒裝在開了就必須喝完的玻璃瓶里?
難不成,是啤酒廠家為了讓人多喝酒而構(gòu)建的陰謀?
圖丨soogif
皮實的汽水,嬌貴的啤酒
從很多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汽水是“無酒精的含氣飲料”,啤酒是“有酒精的含氣飲料”,實際上它倆差別非常大,共同點可能只有帶氣泡了。
圖丨soogif
汽水很簡單。
主要成分是水(廢話),其余成分通常是糖或甜味劑、酸、色素、香精,然后往里面充二氧化碳氣體。
這瓶帶氣的甜水性質(zhì)很穩(wěn)定,在常見的溫度、氧含量、光照條件下,基本都不會發(fā)生變化。
除非你使勁搖它然后擰開蓋子(但味道也不會變)丨soogif
啤酒就復(fù)雜了。
水、谷物、啤酒花、酵母,還有各種“秘方”,一起發(fā)酵成為了冒泡泡的啤酒。
多樣的原料,讓啤酒成品的成分極度復(fù)雜,除了酒精、糖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風味成分,比如各種有機酸、多酚、萜烯、黃酮、醛、呋喃等等有機分子。
這些物質(zhì)的不同配比帶來的各色風味,是啤酒的賣點,也是消費者最看重的特色之一。
然而這些彌足珍貴的物質(zhì),性質(zhì)很不穩(wěn)定。
比如貢獻啤酒苦味的異-α酸,在紫外線照射下會變臭,被稱為“光臭味”“日光臭”,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馬尿味”。
又比如啤酒里的多酚類物質(zhì),能幫助啤酒中的風味物質(zhì)保持穩(wěn)定,但它遇到氧氣就會變色甚至引起渾濁。
綠茶富含多酚類物質(zhì),泡出的茶湯放久了也會氧化變色,沒有毒,但不好看也不好喝丨小紅書/蛋蛋變面面
怕光、怕紫外線、怕氧氣,啤酒真嬌貴??!
伺候啤酒,得用玻璃瓶
因為汽水皮實,所以裝汽水的瓶子要求也不高:安全、不漏氣、能承受充二氧化碳氣體后的壓力就行。
那肯定上最便宜的塑料??!
當然也有玻璃瓶和金屬罐裝的汽水,但你算算,單價是不是貴一點?
圖丨自己做的
嬌貴的啤酒要求就多了。
常見的PET塑料瓶,沒法阻擋紫外線和光照,也不能很好地阻隔氧氣。要是用塑料的汽水瓶子裝啤酒,啤酒分分鐘變色變味死給你看。
能達到防光、防紫外線、防氧氣的常見食品包裝材質(zhì)就兩種了。
首先是玻璃瓶,而且棕色和綠色的玻璃還能更好地隔絕光照和紫外線。
還有鋁合金的易拉罐,便宜、好用、能回收。
所以我們看到的啤酒,幾乎都是玻璃瓶或易拉罐裝的。
圖丨圖蟲創(chuàng)意
塑料瓶裝啤酒,不是不可以。從技術(shù)上來說,我們可以在PET里加輔助配料,或者采用多層復(fù)合設(shè)計,使瓶子疊上抗光抗氧抗紫外線的buff。
但是這樣一來,成本上去了,效果和玻璃瓶差不多,屬實沒必要。
而且很多消費者還有“玻璃瓶高級、塑料瓶廉價”的認知,何苦呢這是?
青島人例外丨小紅書/雙魚愛浪漫
撿回話頭,啤酒開了蓋就得喝完嗎?
我真沒跑題!
啤酒瓶上撬開就不能裝回去的一次性蓋子,就和裝啤酒的玻璃瓶有關(guān)系。
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啤酒瓶上用的瓶蓋設(shè)計都一樣:
馬口鐵材質(zhì)(鍍錫鋼板),安全無毒,有柔韌性——不同瓶口的尺寸總有細微的區(qū)別,塑料瓶能輕微變形、瓶口主動適應(yīng)蓋子,玻璃瓶不能變形,只能讓柔韌的蓋子來適應(yīng)瓶口了;
21個鋸齒——據(jù)說這個數(shù)量在穩(wěn)固、密封、好開啟間找到了平衡。
全世界通用的啤酒瓶蓋,設(shè)計成這樣也是有來頭的丨圖蟲創(chuàng)意
為了把這塊小金屬片死死摁在瓶口上、還要摁出21個齒,需要用到自動壓蓋機,大概就是這么個操作:
圖丨youtube/ Lancing Uk
這個機器的力道加在塑料瓶上,就算沒破口,塑料瓶也得變斜頸了。
脖子有點疼的塑料瓶丨小紅書/楓林
不過話說回來,啤酒瓶、啤酒罐的這種設(shè)計,確實讓喝不完的啤酒變成了麻煩,倒掉太可惜,用來燒菜又大費周章不值當,你的辦法是什么呢?
作者:云無心
編輯:李小葵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