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一家權威調查機構的最新報告顯示,美國搞國防工業(yè),在關鍵礦產的供應方面特別依賴中國。就比如說,有78%的美國武器系統(tǒng)在生產的時候,都得大量用中國提供的稀土還有其他關鍵礦產資源。這個事兒被發(fā)現(xiàn)了之后,全世界都在關注,也給美國軍事方面的供應安全提了個醒,敲響了警報。
報告指出,美國現(xiàn)役的 1900 多種武器系統(tǒng)涉及超過 8 萬個零部件,其生產依賴中國主導供應的銻、鎵、鍺、鎢等關鍵礦產。在這當中啊,美國海軍用的武器系統(tǒng)對稀土資源的依賴程度特別高,達到了91.6%。而且美國空軍和陸軍那些先進的戰(zhàn)機、導彈、雷達之類的關鍵裝備,也都離不開這些稀土資源。
就比如說美國空軍的F - 35戰(zhàn)斗機,每造一架這樣的戰(zhàn)斗機,差不多得用上417公斤上下的稀土材料。這些材料都用在雷達、隱身涂料還有發(fā)動機這些特別關鍵的部件上。而且啊,提煉這些材料的技術,基本上全都在中國手里攥著呢。
中國控制著全球約 91% 的稀土加工產能,尤其在中重稀土領域占據(jù)絕對主導地位。盡管美國嘗試通過國內投資和國際合作減少依賴,但效果甚微。例如,美國加州那邊現(xiàn)在已經重新開始挖稀土礦了,不過挖出來的原礦還是得運到中國來,讓中國幫忙進行提純和加工。有報告提醒說,要是中國再加強稀土出口的管理和控制,那美國的軍工生產說不定在短時間內就會出大問題,沒法正常運轉了。
2025 年,中國實施新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要求對涉及軍事用途的稀土技術進行嚴格的終端用途認證。這項措施直接影響了美國 87% 的裝備供應鏈。比如,釔元素是噴氣發(fā)動機熱障涂層的必需材料,鏑和鋱則是高精度陀螺儀和激光武器的核心成分。一旦中國完全切斷這些資源的供應,美國將難以在短期內找到替代來源,可能導致 F-35 生產線放緩、導彈制導系統(tǒng)失準等嚴重后果。
為應對這一危機,美國近年來投入巨資試圖重建本土稀土供應鏈,并尋求從澳大利亞、非洲等地尋找替代供應商。然而,中國的技術優(yōu)勢和產業(yè)鏈完整性令這些努力收效甚微。報告指出,即便是美國的盟友歐盟,預計到 2040 年仍將對中國稀土保持約 85% 的依賴度。
奧地利有個做調查的機構說了,中國在稀土加工方面有技術難題擋著別人,還有全球定價的權力,所以其他國家想在短時間內照著中國這個樣子做,很難做到。
報告里還說,這么依賴中國稀土,后果“特別特別嚴重”。要是供應鏈突然斷了,美國可就麻煩大了,不光軍事裝備生產會停下來,沒法繼續(xù)造新裝備,它在全球的軍事威風也可能大打折扣。尤其是在臺海、南海這些可能爆發(fā)沖突的地方,中國手里握著稀土資源,這說不定就能在戰(zhàn)略上跟別的國家過招時,變成一張?zhí)貏e管用的王牌。報告里還提到,美國的國防工業(yè)這一塊兒,要是碰到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情況,那可就“非常不頂用”了,短時間內根本想不出啥好辦法來應對。
奧地利的那個調查機構喊話國際社會,讓大家好好重視重視這個問題,還建議各個國家多儲備點關鍵礦產,同時把供應的渠道弄得多樣一些,別光指著一條路。不過呢,報告里也老老實實說了,就因為中國在稀土這塊兒優(yōu)勢實在太大了,所以短時間內,全球那些搞軍工的產業(yè)還是很難不依賴中國。往后大國之間較勁的時候,稀土資源說不定會比石油還重要,成為超厲害的戰(zhàn)略“大殺器”。
這一報告為全球敲響了警鐘:關鍵礦產的供應鏈安全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關乎國家安全和地緣政治的重大挑戰(zhàn)。美國及其盟友若不調整對臺軍售政策、放棄與中國的軍事競爭,未來在戰(zhàn)略競爭中只會陷入被動,且不得不面對解放軍的軍事技術優(yōu)勢和裝備數(shù)量優(yōu)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