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能吐出紅色熒光蛛絲,這事兒你敢信嗎?
圖源:pinterest 改制
最近,德國的科學家利用“基因剪刀”CRISPR-Cas9技術,讓蜘蛛吐出了紅色熒光蛛絲!這波操作可不只是為了好看,還能刷新你對“超級材料”的認知!
能吐紅色熒光蛛絲的轉(zhuǎn)基因蜘蛛 (溫室希蛛) | 圖源:德國拜羅伊特大學
科學家為啥盯上蜘蛛絲來“動刀子”呢?因為它——實在太強了!
自然界的“生物鋼絲”,
能有多強?
別看掛在墻角的蜘蛛絲比頭發(fā)絲還細、一掃就斷,其實它是材料界低調(diào)的“王者”。
細細的蜘蛛絲被放置在人類頭發(fā)上 | 圖源:medium
如果把蛛絲紡成和其他常見材料一樣粗細,那它在強度、韌性和彈性這三大性能上幾乎可以吊打一眾材料。
蛛絲的單位重量抗拉強度大約是 1.4 GPa,跟高級合金鋼(0.45-2 GPa)差不多,雖然比不上凱夫拉纖維(3 GPa,能用來做防彈衣的那種),但它有著鋼鐵和凱夫拉纖維都無法媲美的韌性和彈性。
蛛網(wǎng)能承托遠超自身重量的水滴 | 圖源:pinterest
數(shù)據(jù)顯示:蜘蛛絲的斷裂能(斷裂需要的能量)高達160 MJ/m3,是凱夫拉纖維(約50 MJ/m3)的三倍以上!不僅能拉伸到原長的 1.4 倍 不斷裂,遇水還能自動恢復到原來的長度。
難怪蛛網(wǎng)能把高速飛行的小蟲子攔截——因為它就像一張“生物彈簧床”。
圖源:jamesriverpestsolutions
蛛絲可以被自然降解,具有對人體友好的生物相容性。眾多的優(yōu)點,讓科學家們盯上了它,想通過基因編輯把它打造成未來的超級纖維,用在紡織、醫(yī)用和軍用等多個領域。
基因剪刀如何
在蛛絲DNA中動刀?
德國科學家團隊使用的 CRISPR-Cas9 技術,堪稱納米級別的“分子手術刀”,如今已經(jīng)成為分子細胞生物學中應用最廣泛的基因編輯工具之一。
它能在蜘蛛的DNA里精準“動刀”,通過改造特定基因,賦予蛛絲人類想要的新特性。
要讓這把“剪刀”精準命中目標,得靠另一位“隊友”——引導 RNA 來指路。在這套系統(tǒng)中,引導RNA就像一支“勘探小分隊”,能精準識別目標基因的位置。
制作一條與紅色DNA序列互補的引導RNA(藍色部分),引導RNA可以讓Cas9與其結(jié)合 | 圖源:pansci
Cas9 蛋白相當于“爆破隊”,能在定位處精準切割靶標基因。
Cas9和引導RNA進入細胞,引導RNA找到互補的DNA序列,由Cas9剪開 | 圖源:pansci
而細胞自帶的同源重組機制就像是“施工隊”,會把被插入的新基因修補進缺口,從而完成整個基因編輯過程。
在斷口處,貼上正確的基因 | 圖源:pansci
研究團隊利用CRISPR-Cas9技術成功將水母綠色熒光蛋白(GFP)或珊瑚紅色熒光蛋白(DsRed)基因精準嵌入到了大腹園蛛拖絲蛋白基因2(MaSp2)中的特定序列處,培育出世界首批表達紅色熒光蛛絲蛋白的轉(zhuǎn)基因蜘蛛,這也是人類首次成功將 CRISPR-Cas9 基因編輯工具應用于蜘蛛。
“基因剪刀”不僅讓蜘蛛吐出彩色絲,還賦予蛛絲更多“超能力”,有望在材料、醫(yī)療和軍工等領域引發(fā)革命。
基因改造除了變色
還賦予蛛絲哪些可能性?
醫(yī)療領域
利用蛛絲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經(jīng)改造的蛛絲可以作為手術縫合線使用,不僅高強度 (承重是傳統(tǒng)羊腸線的5倍) 、可降解,還具備抗菌特性,能降低術后感染率。 加入對濕度敏感的蛋白,還能遇水自動收縮,變身“智能縫合線” 。
圖源:Allexxandar/Shutterstock.com
也可作為神經(jīng)再生導管引導神經(jīng)細胞定向生長(已有動物實驗成功修復3厘米的神經(jīng)缺損)。如果再增加“導電性能”,還能傳遞電刺激,促進神經(jīng)元修復。
材料領域
利用蛛絲可降解的特點,可以將蛛絲制備成海洋友好型漁網(wǎng),不僅強度超越尼龍網(wǎng),還能在被遺棄后6個月內(nèi)完全降解。 加上熒光標記后,這種漁網(wǎng)還能實現(xiàn)精準追蹤,方便回收 。
廢棄漁網(wǎng)常常成為海洋生物的“死亡陷阱” | 圖源:藍灣生態(tài)環(huán)境公益服務中心
憑借蛛絲“彈性好”和“遇水恢復形狀”的特點,還可以制成機械彈簧和智能形狀記憶元件。比如,通過編輯彈性蛋白序列,就能造出拉一下能彈回原狀的超彈“生物橡皮筋”(回彈率超過95%)。
軍工領域
蛛絲比鋼強、比羽輕,非常適合做超輕隱形防彈衣。同等防護級別下,重量比凱夫拉防彈衣減輕40%。通過插入蠶絲蛋白模塊,還能讓蛛絲強度提升40%。
一件由馬達加斯加金球蛛絲制成的披風,在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特博物館展出 | 圖源:sofrep
從實驗室走向現(xiàn)實,
蛛絲的未來還有多遠?
蜘蛛絲雖然集各種優(yōu)點于一身,產(chǎn)量卻讓人頭疼。
蜘蛛不像蠶那么好管理(可以密集化養(yǎng)殖,乖乖吐絲),它們是出了名的“獨居動物”,具有極強的領地意識。一旦聚集密度太高,就容易“內(nèi)卷”——不是打架就是吃掉同伴,因此無法通過規(guī)?;B(yǎng)殖獲取蛛絲。
雄蜘蛛為避免被吃,將一只情敵裹起來送給雌蛛 | 圖源: Conall McCaughey
盡管蛛絲研究前景廣闊,但要實現(xiàn)量產(chǎn),還需突破量產(chǎn)瓶頸、結(jié)構難以復刻、倫理規(guī)范等問題。
目前科研團隊正嘗試組合基因剪輯和合成生物學技術——將編輯后的蛛絲基因轉(zhuǎn)入光合細菌,利用太陽能規(guī)?;a(chǎn),同時探索3D生物打印復雜絲蛋白結(jié)構。
期待科技的進一步發(fā)展,讓蛛絲在材料、工業(yè)、軍事等領域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Dou Y, Wang ZP, He W, Jia T, Liu Z, Sun P, Wen K, Gao E, Zhou X, Hu X, Li J, Fang S, Qian D, Liu Z. Artificial spider silk from ion-doped and twisted core-sheath hydrogel fibres. Nat Commun. 2019 Nov 22;10(1):5293. doi: 10.1038/s41467-019-13257-4. PMID: 31757964; PMCID: PMC6874677.
[2] Li J, Li S, Huang J, Khan AQ, An B, Zhou X, Liu Z, Zhu M. Spider Silk-Inspired Artificial Fibers. Adv Sci (Weinh). 2022 Feb;9(5):e2103965. doi: 10.1002/advs.202103965. Epub 2021 Dec 19. PMID: 34927397; PMCID: PMC8844500.
[3] Johansson J, Rising A. Doing What Spiders Cannot-A Road Map to Supreme Artificial Silk Fibers. ACS Nano. 2021 Feb 23;15(2):1952-1959. doi: 10.1021/acsnano.0c08933. Epub 2021 Jan 20. PMID: 33470789; PMCID: PMC7905870.
[4] Rising A, Johansson J. Toward spinning artificial spider silk.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2015, 11: 309–315.
[5] Liu S, Cui Z, Liu Z, Zhao W, Zhou X. Research progress on spider-inspired tough fibers.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2023, 3401.
[6] Edgardo Santiago‐Rivera et al, Spider Eye Development Editing and Silk Fiber Engineering Using CRISPR‐Ca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5). DOI: 10.1002/anie.202502068
來源:上海自然博物館
編輯:4925
轉(zhuǎn)載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觀點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場
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原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