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部,海岸線漫長,達到了1.8萬公里,如果算上所有島嶼海岸線,長達3.2萬公里。但我國只是瀕臨太平洋,雖然我國云南省距離印度洋的直線距離為643公里,但我國沒有瀕臨印度洋,而是被緬甸隔開。那么我國將云南納入版圖后,為何沒有拿下緬甸,瀕臨印度洋呢?
第一,瀕臨印度洋的重要性??v觀整個世界,不僅有兩洋國家,還有三洋國家。比如美國,加拿大,俄羅斯,都是瀕臨三大洋的國家,分別瀕臨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
還有埃及,巴拿馬,泰國等等,屬于兩洋國家。這些兩洋國家,三洋國家,都有很多優(yōu)勢,不僅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還可以對多個大洋施加影響力,避免受到制約。
比如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北部都瀕臨北冰洋,而北冰洋屬于一個資源寶庫,這些國家瀕臨北冰洋,就可以分得北冰洋的利益。而我國只是瀕臨太平洋,進入印度洋,還要通過馬六甲海峽。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面積約7056萬平方公里。印度洋,是我國和歐洲,非洲國家進行貿(mào)易的紐帶。而且印度洋波斯灣地區(qū),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被稱為世界能源寶庫。世界很多國家從波斯灣進口能源,我國也不例外,一個國家的發(fā)展離不開能源,我國每年也要從波斯灣進口大量石油資源。
為了避免受到馬六甲海峽的制約,我國幫助巴基斯坦建設瓜達爾港,還租借緬甸港口。如果我國瀕臨印度洋,就無需擔心受到制約,可以從西南直接進入印度洋。
第二,將云南納入版圖。早在秦朝時期,秦始皇就下令修建了連接四川宜賓到云南曲靖的五尺道,加強了和云南的聯(lián)系。漢朝時期,將云南納入益州范圍,開始派駐官吏。但長期以來對云南的管轄都是間接性的,依靠當?shù)夭柯涫最I,并非直接管理。比如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七擒孟獲,就是為了依靠當?shù)夭柯涫最I孟獲,管轄這些地區(qū)。
唐朝時期,扶植南詔統(tǒng)一了洱海地區(qū),冊封南詔王皮邏閣為“云南王”。唐玄宗時期,南詔反唐,唐朝派兵遠征,結果六萬大軍覆沒。此后南詔加強了和吐蕃的聯(lián)系,一直和唐朝抗衡。宋朝時期,和大理國長期保持了和平。蒙古崛起后,大理國還成為了南宋抵御蒙古西部戰(zhàn)線的助手。這迫使忽必烈采取了先滅大理,再滅南宋的戰(zhàn)術。1254年,忽必烈滅亡大理,1276年,元朝設置云南行省,直接管轄云南。
第三,緬甸的地形和氣候因素。從元朝開始,云南就被穩(wěn)固的納入了中國版圖,中國王朝開始繼續(xù)向西南擴張。1283年,元軍從昆明出發(fā),開始進攻緬甸蒲甘王朝。1287年,元軍攻克蒲甘王朝首都蒲甘城,以蒲甘城為中心,元朝設置了緬中行省,統(tǒng)治現(xiàn)在緬甸中部地區(qū)。
但由于緬甸的氣候和地形原因,元朝沒有在當?shù)亟㈤L期的統(tǒng)治。緬甸位于東南亞中南半島西部,現(xiàn)在面積約67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2832公里。但緬甸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區(qū),降水豐富,大部分地區(qū)年降雨量達4000毫米以上。而且緬甸氣候炎熱,非常潮濕。
緬甸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開山脈,東部為撣邦高原。在濕熱氣候的影響下,緬甸很多地區(qū)山高林密,易守難攻。元朝士兵非常害怕炎熱,元緬戰(zhàn)爭打了好幾年,都是因為天氣炎熱退兵,涼快了再來打。這導致元朝失去了繼續(xù)南下擴張的欲望,隨著緬甸的臣服,到了1290年,元朝就撤銷了緬中行省。
到了明朝時期,在緬甸設置了多個“宣慰使司”,任命緬甸當?shù)夭柯涫最I為土司。明朝將這些緬甸土司納入了云南行省管轄范圍。明朝不向這些地方派遣官吏和征收賦稅,由土官自己進行統(tǒng)治。當時云南也有很多土司,明朝在云南實行改土歸流,但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緬甸的力量也在不斷壯大。
到了清朝時期,云南地方不再由土司管理,而是由清朝直接管理。清朝時期,緬甸建立了貢榜王朝,實力比較強盛。1762年,清朝和緬甸貢榜王朝爆發(fā)戰(zhàn)爭,到了1769年11月以緬甸稱臣納貢收場。這場戰(zhàn)爭沉重打擊了緬甸貢榜王朝,但清朝損失也很大,無法繼續(xù)向西南擴張。就這樣,中國將云南納入版圖后,沒有拿下緬甸,瀕臨印度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